团团点名说地名 > 龙岩市各县市区情况介绍

龙岩市各县市区情况介绍

新罗区前身为县级龙岩市,为当代开漳王陈元光及其四子沿九龙江而上,率部八千,均为河洛人士所开发,此举奠定了新罗区的河洛文化属性.

新罗区通行闽南语龙岩音,新罗区总面积2677平方公里,其中,中心城区185平方公里。辖4个街道、15个乡镇,常住人口50万人,其中城市人口约30万人。

新罗区1984年被国家列为全国22个对外开放的县(市)区,1992年被国务院批准为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综合实力1992年进入福建省十强县(市)行列,1995年进入全国百强县(市)行列。近年来,新罗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区域经济得到大幅度跃升,综合竞争力位居全省邻海城市的前列。

经济增长每年保持2位数增长,2007年,辖区内生产总值达220亿元,其中区属110亿元;工业总产值达330亿元以上,其中区属150亿元以上;财政总收入达100亿元以上,其中区属15亿元以上。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14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900元,三大产业的比例为14︰45︰41。

电力资源:

新罗区有丰富的水力资源和煤炭资源,辖区内有水电站、火电厂近200个,总装机容量达100万KW,另还有一批在建的水电、火电项目,在近年内总装机容量可增至180万KW以上。区内水电与火电并存,省电网与地方电网并网,新罗区是福建省重要的电力输出区,电力供应充裕。

矿产资源:

新罗区矿产资源丰富,辖区内已探明的矿产有60余种,其中,无烟煤探明储量4亿吨,铁矿5亿吨,石灰石8亿吨,优质高岭土5000万吨,均为福建省首位。

人力资源:

辖区内有龙岩学院(独立本科)和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大专)等高校,以及34所中专、技校,在校生3万多人。有产业技术工人8万多人,其中,中高级技术工人2万多人。

公共资源:

新罗区地处龙岩中心城市,医疗卫生、基础教育、金融保险、中介咨询、物流运输、宾馆酒店和海关商检等公共资源十分齐全。

永定县位于福建省西南部,为闽西、粤东的交界处,是福建十九个省际边界县之一。其东与“闽南金三角”地带的漳州相连,西与广东梅州接壤,是中国厦门、汕头两个经济特区的腹地。地跨东经一百二十六度零五分、北纬二十四度二十三分到二十五度零五分,东西宽六十八公里,南北长达八十公里。

永定县历史悠久。原长期处于-状态,朝廷曾累派大军镇压甚至屠城,均无见效,乃于明朝成化十四年从上杭县分出置县,“永定”,意在“永远安定”,沿袭至今。永定也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养育出了七十多位中央和省市级领导,其中有十五位少将,被誉为“红旗不倒之乡”。

行政区划

全县总面积二千二百二十三平方公里,居住着四十六点八万人。下辖二十四个乡(镇),其中十个镇、十四个乡;行政村(居)民委员会二百七十五个,其中居民委员会十六个、村民委员会二百五十九个。县政府驻地县境西南的凤城镇。

地貌特征

境内地势东北高、西南低,从西北和东南向永定河谷倾斜。地貌属典型的低山丘陵,俗称“八山一水一分田”。全县境内溪流众多,分属汀江、九龙江、梅江三大水系。

气候

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常年气候温和,冬短无严寒,百夏长无酷暑,年平均气温二十点一摄氏度,无霜期区三百天。光照充足,年平均日照二千零二十四个小时。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约一千六百四十七毫米。降雨量相对集中,干湿季节明显。具有适宜农、林、牧、副、渔多种经营发展的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也适合中外游客休闲度假、旅游观光。

资源

土地三百三十多万亩,其中山地面积二百六十三万亩、耕地三十一万亩、水域四点六万亩,其它非农业用地三十七点六万亩。林地达二百四十多万亩,其中毛竹林十六万多亩,森林覆盖率百分之七十三,活立木畜各量达五百四十多万立方米。

矿产丰富,是福建的重要矿区,有“南方矿区”之称。现已发现矿种二十八种,尤以无烟煤、石灰石、红色花岗岩、高岭土储量大,品位高,在福建位居前列,其中煤0五亿吨、石灰石0五八亿吨、“永定红”花岗岩五亿立方米。钾长石、高岭土、闪长石、多金属矿也具有开发潜力。

生物种类繁多。山地植物有一百六十多科千余种,药材有一百四十多种,栽培果树有二十八种;鱼类有三嘀郑吧锲呤丝迫儆嘀郑换褂卸嘀志米魑锖投嘀智菁倚蟆?

水力资源丰富。流域面积在一百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汀江、永定河、金丰溪、黄潭河、抚溪、岐岭溪。境内水力蕴藏量点福建水能蕴藏量的百分之七,达七十二点二万千瓦;已开发利用水力资源六十五万千瓦,占全省的百分之八点五,其中国家重点工程棉花滩水电站装机容量达六十万千瓦。

地热资源丰富。已发现露温泉八处,其中流量最大处每秒达十八点八公升,水温在六十到八十摄氏度间。

民族与语言

官话为普通话。方言是客家话。长其以来,这里说普通话备受推崇。

永定是一个纯客家人聚居的县,也是全国重点对台工作县和福建八大侨乡之一,现有侨台港澳同胞四十余万之众,主要遍布于东南亚一带,富商巨贾不计其数。永定是著名爱国侨领、报业巨子、万金油大王胡文虎的家乡、是-民党政要吴伯雄的祖籍地。

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永定同全国一样经济发展较快。现已初步建立起煤炭、建材、电力、化工、铸造、卷烟、冶金、机械、食品加工等工业行业,拥有了一大批工业骨干企业,形成了一批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产品,工业产品正向高品位、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方向发展。

电力工业初具规模。目前,全县电力装机总容量达九万多千瓦,构成了全县的输电网络,早在一九九四年便成农村水电初级电气化县。装机六十万千瓦的国家重点工程棉花滩水电站已开始发电。

农业蓬勃发展。粮食、烤烟、茶叶、食用菌等基础产业齐头并进。现正制定各种优惠政策,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调整产业结构,着力改革农产品品质,使农业朝着高产、优质、高效方向发展。

公路四通八达,已乡乡通公路、村村通汽车,并修通出境公路十五条,彻底改变了山区公路行车难的面貌。省道纵贯南北,是连接福建、广东的主要公路干线。县城前往土楼风景区的公路也已建成为水泥路或柏油路,出行便利。与省内外主要城市多有豪华客车通达。

福建龙岩到广东梅州的铁路横穿境内,南连广(州)梅(州)汕(头)线,北接大京九线,“朝发夕至”可达广州、深圳、福州、厦门等主要城市,大大方便了永定与全国各地的交往。

在距永定二百公里之内,还有厦门、梅州机场,方便远近而来的客人。

永定目前已乡乡通程控电话、可直拨一百五十六个国家与地区及全国各地。数字移动电话和无线寻呼覆盖全县各乡镇,通讯十分便捷。

永定秉承客家人重教之传统,政府投资教育经费逐年增加,旅外乡亲捐资助教热情高涨,极大改善了办学条件,提高了教学质量水平。永定成为福建文化教育事业比较发达的县份之一。一九九八年永定一中学生江健森获第九届国际中学生奥林匹克生物学竞赛金牌。

卫生保健工作基本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的目标。各乡镇都设有卫生保健院,县医院达到了国家二级乙等综合医院标准,县中医院达到了国家“二级甲等”中医院标准。

永定地灵人杰,人文荟萃。这里在政治、科技、经济界都涌现出了以张鼎丞、卢嘉锡、胡文虎等为代表的一批著名人物,享誉海内外。

客家文化在这里源远流长,保留着浓厚的中原文化底蕴。湖坑的“作大福”、陈东的“四月八”、高陂的“迎春牛”、坎市的“打新婚”、抚市的“走古事”等等许多各具地方特色的民俗活动,异彩纷呈,情趣盎然,引人入胜。

客家山歌、乡村“打十番”、锣鼓吹、木偶戏等等自娱自乐的民间文艺形式,流传永定城乡,乡土气息浓郁,备受百姓喜爱。

境内青山水秀,群山叠翠,旅游资源极为丰富,是福建重点旅游县和对外开放旅游经济区。永定“第一名山”东华山、神秘莫测的仙湖洞,还有茫荡洋、王寿山、燕子岩、东福山等等许多奇特的自然景观,成为旅游休闲的好去处。

永定客家土楼更是世界一绝,以其独特的建筑艺术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著称,被誉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村民居建筑”,并入选为“世界文化遗产”。近年业,世界上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游客纷纷慕名而来,对其文化内涵无不赞叹不已,称之这“一部读不完的书”。

国家重点工程棉花滩水电站在永定有兴建,形成了六十四平方公里的龙湖,及湖中的五十多座岛屿,构成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

优美的湖光山色,雄浑的客家土楼,交相辉映,奠定永定“东楼西湖”的旅游发展格局,为永定旅游业的发展呈现出一幅壮美的蓝图。

长汀古称“汀州”,地处福建西部,武夷山脉南麓,是闽粤赣三省边陲要冲。全县辖18个乡(镇)300个村(居),总人口55万,土地面积3104.16平方公里,是典型的“八山一水一分田”山区县,属福建省第五大县。

长汀星火燎原、红旗不倒,是光耀神州的著名革命老区、原中央苏区、红军故乡和红军长征主要出发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不仅是中央苏区的文化、经济中心和红军重要的兵源地、给养地之一,同时也是福建省委、省苏维埃政府和省军区所在地,是福建省革命运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叶剑英、陈云、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进行过伟大的革命实践,党的早期领导人瞿秋白在这里英勇就义,素有“红色小上海”之美誉,被誉为“红军故乡、红色土地和红旗不倒的地方”。1931年,周恩来同志赞叹道“汀州的繁盛,简直为全国苏区之冠”。1937年,朱德同志评价“长汀,果然是中国革命历史的一个转折点”。

长汀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是久负盛名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汉代置县,唐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设置汀州,是唐代福建著名的五大州之一。从唐代至清代的一千多年间一直是历朝历代州、郡、路、府的治所,是闽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有“唐宋元明清皆谓金瓯重镇,州郡路府县均称华夏名城”之盛赞。1994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长汀文化厚重、璀璨多姿,是享誉中外的世界客家首府。客家先民衣冠南渡,在客家母亲河的滋润下,与原住民相互影响、相互融合,凝结成独具魅力的客家文化,并从长汀走向-,创造了辉煌业绩,长汀成为客家人的发祥地和集散地。因古代汀州作为第一个府治行政机关而存在,所辖八县均是福建省纯客家县,故汀州城被海内外客家人称为“八闽客家首府”“世界客家首府”,汀江也被誉为“客家母亲河”,每年都有许多海内外客家知名人士慕名而来寻根谒祖。

长汀山水秀美、景色怡人,是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是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家园。长汀曾是我国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县份之一,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长汀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在闽工作期间曾先后5次深入长汀调研指导,在不同工作岗位对长汀工作作出9次重要指示批示。在习近平同志的感召下,长汀老区人民持续发扬“滴水穿石,人一我十”的精神,总结形成了“党政主导、群众主体、社会参与、多策并举、以人为本、持之以恒”的水土流失治理“长汀经验”,被誉为“福建生态省建设的一面旗帜”和“我国南方地区水土流失治理的一个典范”。经过30多年的艰苦奋斗,长汀水土流失治理取得了第一阶段的关键性胜利,昔日的“火焰山”变成了“花果山”“金山银山”。1985年以来,累计减少水土流失面积114.68万亩,水土流失率从31.5%下降到6.78%,森林覆盖率稳定在79.8%。2017年9月,一举获评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和第一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上杭县位于福建省西南部,全县总面积2879平方公里,现辖17镇4乡、344个村(社区)委会,总人口约53万。县情特点可概括为:红色圣地、客家古邑、生态福地、创业热土。

全国第一批公布的21个原中央苏区县之一,当年,全县共有1.5万人参加革命队伍,有9000多人为国捐躯,1955年至1964年授衔的开国将军有27人,占福建省三分之一。1929年,彪炳史册的古田会议在这里召开,开辟了一条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成功之路。2014年,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在这里召开,开启了政治建军时代新篇,开创了强军兴军新局面。

客家人的重要祖籍地之一,是客家迁徙路径的重要中转站。素有山歌之乡、书画之乡、诗词之乡、木偶之乡等美称。一千多年前,有30多个客家姓氏的始祖在上杭开基创业,如今杭川大地上,仍保留着众多客家开基世祖的祖祠、祖墓和祖居地。上杭客家族谱博物馆是全国收藏客家族谱最多的博物馆。

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7.5%,水质达标率100%,空气环境质量均达到或优于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获评中国候鸟旅居小城。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国家级森林康养基地。百岁老人逐年增加,目前全县共有百岁老人50多位,超过联合国评定“世界长寿之乡”每百万人口中75位以上的标准。

县属国有企业紫金矿业集团从上杭走向全国、全球,目前销售收入超千亿、市值超两千亿元。吉利集团、宁德时代、传化集团、杉杉集团等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企业纷纷落户上杭。2011年被中国建筑业协会授予“中国建筑之乡”荣誉称号。目前已培育形成金铜、新材料、建筑等三大主导产业。

武平面积2630平方公里,辖17个乡镇(街道)、225个村(居),人口40万。主要县情特点:

一是三省通衢、福建门户。南与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平远县相邻,西与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会昌县接壤,具有“一脚踏三省、三省一日还”的特殊区位,是福建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的西南门户。周边有梅州(梅县)、赣州(黄金)、连城(冠豸山)三个机场,县内有永武、古武两条出省高速和正在建设的龙龙高速铁路。武平已融入广东沿海发达城市半日经济圈。

二是千年古县、客家祖地。武平于公元994年(北宋淳化五年)建县,迄今1027年历史。是纯客家县,闽粤赣边客家大本营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山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和著名的“百姓镇”,聚居了102个姓氏。岩前镇是海峡两岸客家人保护神定光古佛的卓锡地。定光佛文化园区被国台办授予“海峡两岸交流基地”。

三是革命摇篮、林改策源。武平是原革命老区县、中央苏区县。从1926年10月成立第一个中国共产党小组,到1949年10月解放,20多年红旗不倒。民主乡高书村是1929年2月红四军入闽第一村。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曾三进武平。全县诞生了1位上将、4位少将。刘亚楼上将是新中国首任空军司令员,被誉为“共和国空军之父”。共有四千子弟参加红军,在册革命烈士1067名。武平是习近平总书记亲手抓起、亲自主导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发源地,被誉为“全国林改第一县”,是国家集体林业综合改革试验示范区、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2017年7月,全国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现场经验交流会在武平召开。2018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对捷文村群众来信作出重要指示:“希望大家继续埋头苦干,保护好绿水青山,发展好林下经济、乡村旅游,把村庄建设得更加美丽,让日子越过越红火。”

四是天然氧吧、经济十佳。全县森林覆盖率79.7%,是福建省首个“中国天然氧吧”。获评国家园林县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境内有梁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梁野山国家森林步道、中山河国家湿地公园三张国家级生态名片。2016-2021年连续六年荣膺“福建省县域经济发展十佳县”。武平是全国科技进步县、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五是文明城市、平安福地。武平被中央文明委授予第五届、第六届全国(县级)文明城市,被全国爱卫委命为国家卫生县城,被中宣部列为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全国试点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全国试点县。被中央综治委授予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

连城县简称“莲”,南宋绍兴三年(公元1133年)置县,地处福建省龙岩市北部,总面积2579平方公里。全县现辖17个乡镇,即莲峰镇、庙前镇、新泉镇、朋口镇、莒溪镇、文亨镇、姑田镇、北团镇、林坊镇、曲溪乡、宣和乡、隔川乡、罗坊乡、揭乐乡、塘前乡、四堡镇、赖源乡,共248个村(社区),县政府驻莲峰镇。2018年年末统计,全县户籍人口348443,通行闽西客家话。先后获得“中国红心地瓜干之乡”“中国连城白鸭之乡”“中国客家硒都”“中国优秀旅游县”“中国文化旅游大县”“中国客家美食名城”“中国温泉之城”“全国武术之乡”“全国双拥模范县”“中国客家民俗文化之乡”和“全国首批创建生态文明典范城市”等荣誉。

连城是著名的革命老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属中央苏区县之一,也是红军长征前东线最后一役──松毛岭战役发生地。是红军的故乡,当年全县97%的乡村建立了红色政权,1万多名连城子弟踊跃参加红军和游击队。连城新泉镇在党史上具有重要历史地位,是毛泽东思想建党建军理论奠基地、古田会议决议(草案)起草地、红四军首次政治军事整训地(新泉整训)、红四军第四纵队诞生地、我党历史上第一所培养妇女干部的学校——中央苏区第一所工农妇女学校创办地、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完善地。

连城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位于东南沿海连接内陆的闽粤赣边地区,境内拥有闽西地区唯一的民航机场—龙岩冠豸山机场,已开通至北京、上海、南京、武汉、桂林、昆明、成都等地航班。赣(州)龙(岩)铁路开通动车路线,并已开工建设浦建龙梅动车线路。同时,还拥有龙(岩)长(汀)、永(安)武(平)两条高速公路。

连城农业、矿产资源丰富。拥有连城白鸭、连城兰花、文亨红衣花生、宣和雪薯、连城红心地瓜干、冠豸山铁皮石斛等6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和连城红心地瓜干、连城兰花、茗匠竹艺等3个“中国驰名商标”。连城红心地瓜干占有全国80%的市场份额;“新古田会议”期间,连城白鸭受习近平总书记点赞;连城是全国(全世界)最大的国兰基地。境内煤、锰、铜钼、铅锌、膨润土、稀土等矿产资源储量大、品位高。

连城生态优美,是著名的旅游胜地。是我国南方36个重点林区县之一,是福建闽江、九龙江、汀江主要发源地,全县森林覆盖率80.9%,居福建省第二、龙岩市第一。拥有冠豸山、培田古村落、天一温泉度假村3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世界A级自然保护区──梅花山。冠豸山被誉为“南豸北夷(武夷山)、丹霞双绝”,有“放大的盆景、缩小的仙境”“阳刚天下第一、阴柔举世无双”之称;培田古村落入选“中国十大最美村镇”“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其“九厅十八井”的建筑类型是客家民居的三种典型代表之一,有“民间故宫”之美誉,原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称赞它是“最有文化的古村落”;梅花山有“北回归荒漠带上的绿色翡翠”及“动植物资源的天然基因库”之称;天一温泉度假村是拥有五星级酒店、五星级温泉的4A级景区,获得中国温泉业界最高奖项──金汤奖。

连城文化底蕴深厚,人文荟萃。是客家人聚居地之一,境内共有2个国家历史文化名村、3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13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2项吉尼斯世界纪录,号称古中原文化的“活化石”。连城名人辈出,涌现出明代都察御史马驯、清代著名学者邹圣脉、清代两江总督杨簧,近代书法家罗丹以及革命先辈张南生、江一真、项南等一大批历史杰出人物。

漳平市位于福建省西南部,北纬24°54′-25°47′,东经117°11′-117°44′。总面积2951.1平方千米。2003年末,户籍人口27.42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8.84万人。通行闽南方言龙岩话。

漳平市地处福建省西南部,九龙江(北溪)上游,是闽西的东大门,于明成化六年(公元1470年)置县,1990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成为福建省第九个县级市,1996年11月成为省直辖市,由龙岩市代管。全市土地面积2975平方公里,总人口27.42万人。

漳平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光照充足沛,夏长冬短,无严寒,无冰雪,风灾罕见。年平均气温20.3°C,1月份平均气温11.0°C,7月份平均气温28.1°C,年降水量1486毫米,相对湿度78%。

市人民政府驻菁城街道。全市辖2个街道、8个镇、6个乡:菁城街道、桂林街道、新桥镇、双洋镇、永福镇、溪南镇、和平镇、拱桥镇、象湖镇、赤水镇、芦芝乡、西元乡、南洋乡、官田乡、吾祠乡、灵地乡。

漳平现境东西宽约57公里,南北长近98公里。人口由16个民族组成。以汉族居多,畲族次之,回、苗、壮、满等14个民族共300余人。绝大多数人操闽南语,少数人说客家话和畲语。

漳平人主要为河洛裔闽南人口,亦有部分客属。河洛即黄河、洛水两流域,皆在今河南省境内,闽南人自河洛移入,因此闽南人亦称为河洛人。根据黄瀚所作的田野调查,漳平目前约有客家人口5000人,占全市人口的1.8%,他们的祖先来自闽西和广东梅州客家地区,至今仍保留着客家语言、生活习俗等,犹如一个个“方言岛”,分布在双洋、南洋、官田、赤水四个乡镇。此外,还有数量不少在漳平工作学习的客家人。

漳平是中央苏区县之一,享受西部地区政策待遇。

更多资料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