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中叶,隶属四川虁州府建始县大安里;清康熙二十年(1681),隶属虁州府建始县坊廓里;乾隆元年(1736),隶属湖北布政司施南府建始县大安里三甲;同治元年(1862)隶属建始县东乡大安里三甲。 民国七年(1918),隶属湖北荆南道建始县“义”字区三里坝乡;民国二十五年(1936),隶属湖北第七行政督察区建始县第二区署河水坪联保;民国三十二年(1943),隶属建始县河坪乡。 1950年废除保甲制,隶属三里区,名为蟠龙村;1958年人民公社化,隶属于和平公社,名为朝阳大队;1961年恢复区建制,隶属三里区蟠龙公社;1975年撤区并社,隶属三里公社蟠龙乡;1982年规范政区名称,更名为蟠龙大队;1984年撤社建区乡,隶属三里区蟠龙乡,更名蟠龙村;1996年撤区建乡,隶属三里乡蟠龙管理区;2011年调整建制,隶属三里乡,名为蟠龙村村民委员会至今。 |
此名古已有之。 明洪武四年(1371),隶属湖广都司施州卫建始县;洪武二十三年(1390),隶属四川虁州府建始县;正德七年(1512),隶属虁州府建始县大安里;清康熙二十年(1681),隶属虁州府建始县坊廓里;乾隆元年(1736),隶属湖北布政司施南府建始县大安里三甲;同治元年(1862),隶属建始县东乡大安里三甲。 民国七年(1918),隶属湖北荆南道建始县“义”字区三里坝乡;民国二十五年(1936),隶属湖北第七行政督察区建始县第二区署河水坪联保;民国三十二年(1943),隶属建始县河坪乡。 1950年废除保甲制,设立凉风垭村,属三里区管辖;1958年人民公社化,属和平公社管辖更名凉风大队;1961年恢复区建制,属三里区槐坦公社管辖;1975年撤区并社,属三里公社槐坦管理区管辖;1984年撤社建区,属三里区槐坦乡管辖,更名为凉风垭村;1996年撤区建乡(镇),属三里乡槐坦管理区管辖;2001年撤并调整,属三里乡槐坦办事处管辖;2011年调整建制,隶属三里乡,更名为凉风垭村村民委员会至今。 |
1950年废除保甲制,隶属三里区槐坦乡,命名为干沟村;1958年隶属和平公社,更名为干沟大队;1961年恢复区建制,隶属三里区槐埫公社;1975年撤区并社,隶属三里公社槐埫管理区;1984年撤社并区,隶属三里区槐坦乡,更名为干沟村;1996年撤区建乡(镇),属三里乡槐坦管理区管辖;2011年调整建制,隶属三里乡,名为干沟村村民委员会至今。 |
清雍正末年,李姓人家迁徙该地,据其地貌,取名“白岩嘴”,隶属四川夔州府建始县坊廓里;乾隆元年(1736),隶属湖北布政司施南府建始县大安里三甲;同治元年(1862),隶属建始县东乡大安里三甲。 民国七年(1918),隶属湖北荆南道建始县“义”字区三里坝乡。 民国二十五年(1936),隶属湖北建始县二区署三里坝联保;民国三十一年(1942)隶属湖北第七行政督察区建始县茅田区三里乡。 1950年废除保甲制,设立白岩村,隶属三里区中坦乡;1958年隶属和平公社,更名白岩大队;1961年恢复区建制隶属三里区中坦公社;1975年撤区并社,为三里公社中坦管理区白岩大队;1984年撤社建区,隶属三里区中坦乡,更名为白岩村;1996年撤区建乡(镇),隶属三里乡中坦管理区;2011年调整建制,设立三里乡白岩村村民委员会至今。 |
1950年废除保甲制,隶属三里区,命名为高峰村;1958年人民公社化,隶属和平公社槐坦管理区,更名高峰大队;1961年恢复区建制,隶属三里区槐坦公社;1968年文革期间,隶属三里区革命委员会槐坦公社;1975年撤区并社,隶属三里公社槐坦乡;1984年撤社建区,隶属三里区槐坦乡,将原名高峰大队更名为高峰村;1996年撤区建乡(镇),隶属三里乡槐坦管理区;2001年撤并调整,隶属三里乡槐坦办事处;2011年调整建制,隶属三里乡至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