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天达梦地名网 > 桂平市各街道乡镇历史沿革[2]

桂平市各街道乡镇历史沿革[2]

清末民初,属赵里。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为蒙圩乡。

1951年,为桂平县第十一区。

1958年,成立蒙圩公社。

1962年,称蒙圩区。

1966年,复为蒙圩公社。

1984年,称蒙圩镇。

清末民初,属永和里。

民国中后期,属思陵区西郊乡、永和乡、石冲乡。

1950年,属桂平县西大区。

1951年,分属第四区的石冲乡、第十一区的西山乡。

1953年,为第十七区。

1957年,称西山乡。

1958年,称西山公社。

1966年,称附城公社。

1982年,复名西山公社。

1984年,称西山乡。

1993年,称西山镇。

2005年9月,原桂平镇并入西山镇。

隋开皇十五年(595年),设大宾县。

唐贞观七年(633年),建陵江县。

宋代,并入桂平县。

清末民初,属桂平县崇姜里。

民国中后期,属金田区南渌乡。

1951年,为桂平县第十三区。

1958年,称南渌公社。

1962年,称南渌区。

1963年,复名南渌公社。

1966年,为了书写简便,以近音的“木”字代替“渌”,改名南木公社。

1984年,称南木乡。

1991年,称南木镇。

2005年9月,原思宜乡并入南木镇。

2019年4月24日,成立大成社区。

清末民初,属宣一里。

1950年,属桂平县北大区。

1953年,为第十四区。

1958年,称江口公社。

1961年,分为太平、平石、益祝、上珠4个公社和江口镇。

1965年6月,统划为江口区,同年改称江口公社。

1980年,把江口镇划出,以圩上两个居委会自成为公社级镇,另19个大队为江口公社。

1984年,合并为江口镇。

1987年,将龙门、桂糖、上湾、珠盏、群合5个村划归思宜乡辖。

清末民初,属宣二里,后称大宣乡。

1951年,为桂平县第十五区。

1958年,为纪念太平天国金田起义,以金田村命名金田公社。

1984年,称金田镇。

1987年,分设地心乡。

清末民初,属宣二里紫荆山左水和右水。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瑶王李荣保成立十八山区,后改木山乡,后又称瑶山区,辖宣化、开化、归化3个乡。

1950年,称紫荆乡。

1953年,成立桂平县第十六区。

1958年,成立紫荆公社。

1984年,称紫荆乡。

1993年,称紫荆镇。

民国期间,为东区团防总局所辖。

1950年,成立第二区公所。

1956年,属石咀乡。

1959年,属石咀公社。

1961年,属石咀区。

1962年,属石咀公社。

1984年,属石咀镇。

1987年,从石咀镇分出西河等8村另立马皮乡。

清光绪年间(1871年—1908年),军陵里。

民国五年(1916年),改称寻旺乡。

1951年,为桂平县第四区。

1958年,撤区分别成立寻旺公社、先锋公社(先锋是广西第一个辖区公社)。

1963年,划出社坡公社,仍称先锋公社。

1982年,复名寻旺公社。

1984年,称寻旺乡。

汉代时期,为柯林县地。

唐代时期,为绣州柯林县地。

据县、府志记载,州、县址治所均在今罗播乡万寿村。

清末民初,属中都里。

1953年,为桂平县第八区。

1958年,成立罗播人民公社。

1984年,改称罗播乡。

1987年,分出木根乡,名称不变。

清末民初,属厚禄一里。

1951年,属白沙区(后称第十区)。

1958年,属白沙公社。

1984年,属白沙镇。

1987年,从白沙镇分出另立厚禄乡。

清末民初,属宣二里,后称大宣乡。

1951年,属桂平县第十五区。

1958年1月,属大宣区。

1958年,为纪念太平天国金田起义,以金田村命名金田公社,地心属金田公社。

1984年,属金田镇。

1987年,从金田镇分出设立垌心乡。

更多资料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