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设术乐巡检司。 清末民初,为吉一里。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为复化区穆乐乡。 1950年,为桂平县第一区。 1952年,称穆乐区。 1958年,称木乐公社。 1984年,称木乐镇。 |
清末民初属吉二里。 民国中后期属复化,为竹社、联吉乡。 1951年,属桂平县第一区,为木圭乡和竹社乡。 1957年,分别成立木圭、新木农业合作社,隶属竹社乡。 1959年,改属木乐公社,为木圭,竹社等大队。 1961年,又分别为木圭、新木两公社。 1969年,由木圭、竹社等12个大队组成木圭公社。 1984年,称木圭乡。 1993年,称木圭镇。 |
清末民初,属吉二里。 民国期间,为东区团防总局所辖。 1950年,成立第二区公所。 1956年,称石咀乡。 1959年,称石咀公社。 1961年,复称石咀区。 1962年,复称石明公社。 1984年,称石咀值,是桂平市最早的建制镇。 |
清末民初,属下秀里。 民国时期,为油麻乡。 1951年,为桂平县第三区。 1953年,改为油麻区。 1957年,分为大中乡和箭竹乡。 1958年,称油麻公社。 1984年,称油麻乡。 1993年,称油麻镇。 |
清末民初,属吉一里社坡村。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属四德乡。 1950年,划归社坡第四区称社坡片。 1957年,称社坡乡。 1958年,改称社坡公社。 1962年,撤销社坡公社并入寻旺公社。 1969年,从寻旺公社划出自立社坡公社。 1984年,称社坡乡。 1993年,称社坡镇。 2005年9月,原理端乡并入社坡镇。 |
唐武德四年(621年),建制罗秀县,属绣州。 清末民初,属秀二里。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建绣州区。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属麻垌区。 1951年,为桂平县第五区。 1953年,改称罗秀区。 1958年,称罗秀乡,属麻地区;同年,成立罗秀农业合作社,并分别成立新地、新田(中和)农业社,改称罗秀公社。 1984年,称罗秀乡。 1993年,称罗秀镇。 |
清末民初,设下都里。 民国中后期,设南区。 1953年,为桂平县第六区。 1958年,称麻垌公社。 1984年,称麻垌镇。 |
清末民初,属中秀里与永和里。 民国中后期,属南区。 1953年,为桂平县第七区。 1958年,称社步公社。 1966年,划出下湾等14个大队另立下湾公社,社步公社名称、驻地不变。 1984年,称社步乡。 1991年,称社步镇。 |
唐代时期,为绣州常林县地。 清末民初,属上秀里。 民国二十四年(1945年)属南区。 1951年,为桂平县第七区下湾乡。 1958年,改称下湾高级农业合作社。 1966年,从社步公社划出成立下湾公社。 1984年,称下湾乡。 1991年,改称下湾镇。 |
汉代,为柯林县地。 唐代,为绣州柯林县地。 清末民初,属中都里。 1953年,属桂平县第八区。 1958年,属罗播公社。 1984年,属罗播乡。 1987年,从罗播分出另建木根乡。 1993年,改为木根镇。 |
清末民初,属秀一里六石堡。 民国中后期,属绣州区、南一区南石乡。 1950—1957年,属罗播管辖。 1958年,从罗播分出建立沙坡农业社。 1962年,沙坡、中和合并为沙坡区。 1965年,改称沙坡公社。 1982年,地名普查时因与当时同属玉林地区的陆川县沙坡乡同名,改称中沙乡。 1987年,分出中和乡。 1993年,称中沙镇。 2005年9月,原中和镇并入中沙镇。 |
清末民初,属上都里。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为乐洋区。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为南二区。 1951年,为桂平县第九区。 1958年,称大洋公社。 1984年,称大洋乡。 1991年,称大洋镇。 |
1966年2月,属水城特区三合、二塘2公社。 1979年2月,属大湾区。 1982年7月,属水城特区大湾镇。 1987年,属水城特区大湾区。 1988年10月,钟山区成立后,大湾区改为大湾镇。 1992年4月,三合、二塘2乡并入大湾镇。 2000年,人民政府迁至幸福社区新址。 |
清末民初,属厚禄一里。 1951年,称白沙区。 1952年,为桂平县第十区。 1958年,成立白沙公社。 1984年,称白沙镇。 1987年,分出厚禄乡。 |
隋代,建制武平县。 宋代,并入桂平县。 清末民初,属桂平县武平里。 民国中后期,称武平乡。 1950年,与白沙区合并为桂平县第五区。 1951年,改为第十二区。 1958年,成立石龙公社。 1984年,称石龙乡。 1991年,称石龙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