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2日,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从思旸镇析出设立㵲水街道。 |
隋代时期,属清江郡。 唐至宋代时期,为思州地。 元代时期,系思州宣抚司、军民安抚司、沿边安抚司治地。 明、清时期,为思州宣慰司、思州府、思县驻所。 民国时期,置思明镇。 1961年8月,成立思旸公社。 1984年7月,分置思旸区和思旸镇及思旸乡。 1988年4月,撤销思旸乡,撤区设思旸镇。 2019年8月,设置㵲水街道。 㵲水街道辖原思旸镇舞水社区、万福社区、新兴村、马坡村。 |
唐代时期,属思州及夜郎、峨山、渭溪县地。 元至清代时期,属思州黄道溪长官司龙鳌里。 民国元年(1912年)后,属第三区及驾鳌乡。 1961年8月,分置驾鳌、水尾2公社。 1963年,分置黄河公社。 1968年,驾鳌、黄河2公社并入水尾公社。 1984年7月,置水尾区及水尾镇。 1988年4月,撤区设镇。 |
明代时期,属都秦蛮夷长官司七洞之一杜麻洞(今天马镇境)辖地。 清代时期,属青溪县(今镇远县境)、思州(今岑巩县境)插花地。 民国时期,属第二区及天马乡。 1961年8月,成立天马公社。 1984年7月,置天马区和天马镇及白岩坪乡。 1988年4月,天马镇与白岩坪乡合并为新的天马镇。 |
元代时期,置都素蛮夷长官司。 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司治于马口寨,何、周二氏长官轮流掌事。 民国时期,置龙坳镇。 1961年8月,成立龙田公社。 1984年7月,置龙田区及龙田镇。 1988年4月,废区设镇。 |
元至清代时期,为思州府与平溪卫交错地,属都坪峨异溪蛮夷长官司及黄道溪长官司。 民国二十年(1931年),置大有镇。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改为联保。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置大有乡。 1958年,属思旸公社。 1961年8月,成立大有公社。 1984年7月,大有公社改为大有乡,属思旸区。 1988年4月,撤区设乡。 2013年4月,撤销大有乡,设置大有镇。 |
元代时期,为台蓬若(峨)洞辖地。 明、清代时期,属都坪峨异溪蛮夷长官司及都蛮素夷长官司。 民国时期,置注溪乡。 1961年8月,成立注溪公社。 1984年7月,复为注溪乡,属思旸区。 1988年4月,撤区设乡。 2012年,注溪乡撤乡设镇。 |
唐代时期,属渭阳县、渭溪县。 元至清代时期,属台蓬若(峨)及都素蛮夷长官司。 民国时期,置凯本乡。 1961年8月,成立凯本公社。 1984年7月,凯本公社改乡,属天马区。 1988年4月,撤区设乡。 2013年4月,凯本乡撤乡设镇。 |
古时候,为夜郎县辖地。 唐代时期,属渭阳县。 明、清时期,属都素蛮夷长官司及石阡苗民长官司。 民国时期,置平庄乡。 1961年8月,成立平庄公社。 1984年7月,平庄公社改乡,属龙田区。 1988年4月,撤区设乡。 2014年,平庄乡撤乡设镇。 |
古时候,为夜郎县辖地。 明、清时期,属都素蛮夷长官司及石阡苗民长官司。 民国时期,置客楼乡1961年8月,设客楼公社。 1984年7月,客楼公社改为客楼乡,隶属于龙田区。 1988年4月,撤区设乡。 2014年,撤销客楼乡,设客楼镇。 |
元至清代时期,属思州黄道溪长官司龙鳌里及茅坡里。 民国时期,置栗园乡。 1961年8月,成立栗园公社。 1983年9月10日,改名天星公社。 1984年7月,天星公社改乡,属水尾区。 1988年4月,撤区设乡。 |
元至清代时期,为思州黄道溪长官司辖地。 清末时期,属思州府东北乡管辖寨。 民国时期,置钟灵乡。 1961年8月,设羊桥公社。 1984年7月,羊桥公社改乡,杨柳公社改乡,属水尾区。 1985年6月,撤销羊桥乡,建立羊桥土家族乡。 1986年12月,杨柳乡并入羊桥土家族乡。 1988年4月,撤区设羊桥土家族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