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属七保;1956年属成立和平设;1961年称下栈头大队;1984年政社分设后,置下栈头村委会;1992年5月“撤扩并”时,撤栈台乡建制后,改为干江镇所属。 |
桔场村:1956年成立联民高级社,1960年称桔场大队,1984年政设分社时置桔场村委会。 干江村:清代属十六都,民国时期属九保,1956年成立高级社,1957年称湖山头大队,1961年称下岸宫大队,后改称干江大队,1984年政社分社时,置干江村委会。 2018年8月22日行政村规模调整,根据玉政函〔2018〕95号文件,撤销干江村、桔场村2个村村民委员会,将原2个行政村的辖区进行合并,设立干江村村民委员会,办公地点设在原干江村。 |
梅岭村:民国时期属一保,1955年组织低级设,1956年成立金星高级社,1961年称梅岭大队,1984年政社分社时,置梅岭村委会,1995年开始高山移民,到2005年已全部落户,现统称为梅岭自然村。 盐盘村:清代属十六都,民国时期属二保,1956年称五星高级社,1958年称盐盘大队,1962年分大队设农业大队、盐盘大队,1984年政社分设时置农业村,盐盘村,2000年两村合并称盐盘村。 2018年8月22日行政村规模调整,根据玉政函〔2018〕95号文件,撤销盐盘村、梅岭村2个村村民委员会,将原2个行政村的辖区进行合并,设立盐盘村村民委员会,办公地点设在原盐盘村。 |
1955年组织低级社;1956年成立金星高级社;1961年称老傲前大队;1984年政社分设时,置老傲前村村委会。 |
民国时期属六保;1956年称福利高级社;1961年称下礁门大队;1984年政社分社后,置下礁门村委会;1992年5月“撤、扩、并”后,为干江镇所属。 |
民国时期属六保;1961年称上礁门大队;1984年政社分设时,置上礁门村委会;1992年5月“撤、扩、并”时,撤栈台乡建制后,改为干江镇所属。 |
清代属十六都;民国时期属四保;1956年称金星高级社;1961年称垟坑大队;1984年政社分设时,置垟坑村委会。 |
民国时期属十保;1955年成立高级社;1961年称甸山头大队;1984年政社分社后,置甸山头村委会。 |
民国期间属七保;解放后,1951年2月105师315团驻防寨头(栈台);1953年成立渔业互助组;1955年转中兴渔业高级社;1958年生产大跃进期间,上下栈头合并称“楚门区栈台渔业试验场”;1961年后以生产小队为核算单位,分称上栈头渔业大队建两个渔业小队;1984年政社分设后,置上栈头村委会;1992年5月“撤扩并”时,撤栈台乡建制后,改为干江镇所属至今。 |
民国时期属十一保;1956年称海平高级社;1961年称白马岙大队;1984年政社分设时,置白马岙村委会;1992年5月“撤、扩、并”时,撤栈台乡建制后,改为干江镇所属。 |
民国时期属二保;1955年成立垟岭高级社;1961年称垟岭大队;1984年政社分设时,置垟岭村委会;1998年开始高山移民设垟岭新村,2007年新区一期工程启动,2011年新区二期工程启动。 |
民国时期属五保;1955年组织高级社;1961年称木杓头大队;1984年政社分设时,置木杓头村委会。 |
民国时期属八保;1955年组织低级社;1956年称东星高级社;1961年称炮台大队;1984年政社分设时,置炮台村委会;1992年5月“撤、扩、并”时,撤栈台乡建制后,改为干江镇所属。 |
湖山头村:民国时期属九保,1955年成立高级社,1961年称湖山头大队,1984年政社分社时,置湖山头村委会。 花明村:民国时期居九保,1961年与湖山头合并,1984年政社分设时,置花明村委会。 2018年8月22日行政村规模调整,根据玉政函〔2018〕95号文件,撤销湖山头村、花明村2个村村民委员会,将原2个行政村的辖区进行合并,设立双兴村村民委员会,办公地点设在原花明村。 |
东渔村:民国时期属十二保,1961年辖地属鲍家大队,1965年改东风大队,1978年分东渔、断岙两大队,1984年政社分社时,置东渔村委会。 断岙村:民国时期属十二保,1956年成立高级社称东风社,1961年称断岙大队,1984年政社分设时,置断岙村委会。 2018年8月22日行政村规模调整,根据玉政函〔2018〕95号文件,撤销东渔村、断岙村2个村村民委员会,将原2个行政村的辖区进行合并,设立滨海村村民委员会,办公地点设在原断岙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