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团点名说地名 > 滨海港经济区各村社区历史沿革

滨海港经济区各村社区历史沿革

1958年,建立裕众大队。

1976年由裕众、裕中、裕丰大队的部分生产队组成,取名向阳大队,其意:一心向着共产党。

1981年8月,因位裕众大队北而更名裕北大队。

1983年体改时得名裕众村村民委员会。

2001年,将裕众村委会与裕北村委会调整设立新的裕众村村民委员会。

1958年,滨淮公社设裕丰大队和裕中大队,1975年属临淮公社。

1983年,改为裕丰村委会和裕中村委会。

2001年,将裕中村委会与裕丰村委会调整设立双裕村委会。

1958年,建淮北大队和民主大队。

1983年体改时,改为淮北村委会和民主村委会;2001年淮北村委会和民主村委会合并为淮民村委会。

1958年,滨淮公社设黄海大队。

1975年,为临淮公社黄海大队。

1983年,体改时得名。

2001年,将西尖村委会与黄海村委会合并设立新的黄海村村民委员会。

1958年,滨淮公社设联合大队。

1975年,改为临淮公社联合大队。

1983年,体改时得名。

1958年,滨淮公社设东杨庄大队。

1975年,改为临淮公社东杨庄大队。

1983年,体改时得名。

1958年,滨淮公社设东尖大队,1975年,改为临淮公社东尖大队。

1983年,改为临淮乡东尖村委会;1958年,建队时滨淮公社设条河大队,1975年,改为临淮公社条河大队。

1983年,改为条河村委会。

2001年,条河、东尖两村合并时得名,并沿用至今。

1958年,滨淮公社设三洪大队。

1975年,改为临淮公社三洪大队。

1983年,改为临淮乡三洪村村民委员会。

2001年撤乡并村,属滨海港镇。

1958年,建立淤尖公社六合大队。

1976年,改为临淮公社六合大队。

1983年,体改时得名,属临淮乡。

2001年,原六合村委会和闸南村委会合并,设立新的六合庄村村民委员会。

1976年,建红星大队、红光大队、卫东大队。

1983年,改设红星村委会、红光村委会、红卫村委会。

2001年,红星委会、红光委会、红卫村委会合并成翻身河村委会。

1958年,淤尖公社设岳堆大队,海防大队。

1983年,分别改为岳堆村和海防村。

2001年,岳堆村与海防村合并为陶湾村,设立陶湾村村民委员会。

1958年,设淤尖大队。

1983年,体制改革时得名。

2001年,原大淤尖村委会和新河村委会合并,设立新的大淤尖村村民委员会。

1958年,建队时设东风大队、农兴大队、巨东大队。

1981年,因县内重名,根据大队驻地勾股村,改农兴大队名勾股大队。

1983年,改设勾股村、巨东村、东风村。

2001年,三村合并时得名。

1965年由港东、友爱等村居民迁居,因象征团结友爱,故取名团结。

1981年,因县内重名,根据紧邻黄海取名临海。

1965年,由小街、正南等四个村社员迁居于次,因象征团结友好,取名友好大队。

1981年,因县内重名,根据村内一美人垛地名而改为美垛。

1958年,淤尖公社建队时因该村靠近海防前哨故取名前哨大队。

因该村紧靠孙圩村,故名靠(注:靠加土偏旁,属繁体字)圩村。

2001年,村合并时得名。

1958年,淤尖公社设三港大队。

1983年,体改时得名。

2001年,将巨西村委会与三港村委会合并设立新的三港村村民委员会。

更多资料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