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团点名说地名 > 安州区花荄镇各村社区情况介绍

安州区花荄镇各村社区情况介绍

益昌社区成立于2003年7月,位于花荄镇北部,辖区面积2.5平方公里,益昌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位于沙汀路与罗胜街交界处,是辖区居民办理政府公共服务事务的窗口和平台。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占地面积5亩,使用面积500㎡,“一站式”便民服务大厅承办民政事务、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医疗保障、卫生计生、文化体育、党员服务等事项。党群服务中心设有社区警务室、调解室、社区书屋、司辅帮教帮扶中心、少数民族工作站、人大政协工作室等,并结合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站开展法律咨询、治安巡逻、环境卫生整治、文化体育等志愿服务活动。党群服务中心现有工作人员5名,建立首问责任制,努力为社区居民提供“一站式”全方位的服务。2020年以来,累计共接待居民群众访问、咨询2600余次,受理居民群众申请事项1247件、办结1215件,办结率97.4%,群众满意率98%。

花荄镇胜果社区成立于2004年9月,位于安州区城区西南部。社区幅员面积3.5平方公里,辖12个居民小组,43个商住园区,2939户,7950人,常住人口31500余人。社区实行网格化管理,划分网格15个,配备网格员15名。社区党委隶属花荄镇党委管理,下设党支部4个,共有党员167名。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共有5名,全部为常职干部,平均年龄45岁。胜果社区阵地位于花荄镇文胜路西段200号,面积1000平方米,室内面积约850平方米,室外面积约150平方米。社区阵地功能齐全,设有便民服务大厅、接待室、法律服务室、党代表工作站、退役军人服务站、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站、医疗保障服务站、志愿者服务工作站、日间照料中心、党员活动室、老年大学、市民学校、家长学校、道德讲堂、舞蹈室、书法、绘画、剪纸工作室等。近年来,胜果社区全面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亲民、爱民、为民"为核心,建立健全社区服务体系,全力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获得社区 居民普遍认可和各级领导一致好评。 胜果社区被评为绵阳市建设文明城市先进单位、绵阳市基层工会“四有四强”规范化建设示范单位和安州区“六无”平安社区。

文星社区成立于2003年7月,位于安州城区东南部区政府中心,东边以安昌河为界;西方以恒源大道为界和胜果社区相邻:向北以白茅寺路为界和龙兴村相邻;南边以银河大道为界,和白鹤林社区相邻。社区幅员面积2.5平方公里,25个商住园区,总户数7305户,总人口25032人。辖区内有区政府及各大机关单位,社区现有工作人员共7人,其中专职书记兼居委会主任1人、副书记1人、副主任1人,委员人员4人。社区现有193名党员,其中男党员152,女党员41名,26名流动党员。下设5个党支部,9个党小组;社区在镇党委镇政府领导下,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从“抓党建,强服务,保稳定”入手,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群众”为目标,扎实开展各项工作。

白鹤林社区源于境内安昌河畔一处繁茂树林成为白鹤栖息地而得名,因2012征地拆迁土地后,统规统建一个集中安置区,成立白鹤林社区。社区幅员面积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8747人(7126户),户籍人口3541,白鹤林统建小区涉及花荄、黄土、界牌3个镇11个村33个村民小组1086户拆迁户3000余人,是一个典型的跨村、跨镇的拆迁安置组合小区,另外白鹤林社区还有7个商住小区,1个廉租房(安馨公寓),4个商住小区在建。社区党支部共有党员46名。社区工作人员6人,其中社区支书记(兼主任)52岁、高中文化程度。社区先后荣获“2A级市级示范党组织”“市级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市级文明社区”“十佳志愿服务社区”“安州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一等奖”“安州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安州区先进基层党组织”“安州区优秀志愿服务站”“安州区全国文明城市建设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白鹤林社区在各小区设立卡点,为留观人员送生活物资,及为他们上门测量体温;每天在社区辖区内循环宣传致居民一封信等宣传资料;及时排查并上报返乡人员的信息,并督促各小区物业公司做好日常登记及消毒工作。总计动员200余名党员群众投身小区防控一线,发放宣传资料8000余份,为100余名群众代办便民服务事项700余件,切实做到共建共治共享。

西岩社区成立于2012年5月,辖区面积4.2平方公里,现有户籍人口:900户2480人,常住人口10300人,流动人口7600余人,社区共有13个居民小组,自建小区2个,省级工业园区1个;社区工作人员7名,分管社区日常工作,社区办公用房面积500余平方米。西岩社区党总支有党员91人(男党员74人,女党员17人,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有20人)近年来社区组织在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坚实落实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指导,从“抓党建,强服务,保稳定”入手,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群从”为目标,扎实开展各项工作。

罗林社区地处安州区的北大门,社区辖有8个城镇居民小组,非农业1、2、5、6、7组,659户,1673人;农业3、4、8组,411户,974人,社区幅员面积2平方公里。

罗林社区党总支下设7个党小组,现有在册正式党员63名,60岁以上的党员26名,预备党员2名,积极分子4名。近年来党总支在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落实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为指导,从“抓党建、强服务、保稳定”入手,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群众”为目标,扎实开展各项工作。

先林社区地处安州区河东新区,辽安路横穿全境。幅原面积约5.2平方公里,现有家庭户数801户,人口1938人,常住人口1733人。下设八个居民小组,一个党总支,党员60人,基中女性8人,男性52人。党总支辖设两个党支部(一个是产业发展支部,另一个是创新创业支部)。先林社区属半丘半坝地貌,一、三、四、五、六居民小组基本属坝区,一、三组已被统征统转,四、五、六组属规化范围,已部分被征用。坝区以蔬菜种植为主约100亩,丘区以养殖为主,现生猪存栏约600头,蛋鸡存栏约6万只。先林社区属控规控建范围,经过产业调整优化组合,打造以乡村旅游带动全域经济。现有以醉乡隆农业休闲、东院、徐家大院等农家乐打造的休闲、观光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经济模式。以金佛手公司、问心雕农生态农业公司、熙农农业公司等发展的特色种植、精品种植的主体种植模式,吸引带动采摘与亲子活动的经济模式,以益森园林公司的园林绿化为主项目落地,大大提升了我社区人居环境及观光环境。近而带动我社区整个经济发展,为实现乡村振兴注入新的动力。

一、前进社区基本情况前进社区总户数1231户,幅员面积4平方公里,共有13个居民小组,10个党小组,户籍人口3332人,常驻人口3510人,正式党员干部83人,今年积极份子2名,预备党员1名,总支下设2个支部。社区建档立卡贫困户6户,其中5户属拆迁户,边缘户一户。社区阵地砖木结构房屋一层,位于前进13组。共有面积420平米,其中办公用房房屋建设面积200平米,公共场地220平米,属震后辽宁援建。社区阵地设有便民服务站、会议室、警务室、图书室、计生指导室。前进社区13个居民小组涉及征地拆迁12个居民小组,其中前进7组未被征迁,现富腾公司流转土地实施经营。二、社区范围内在建项目1.威马汽车产业园2.中宏建材市场3.马安大道三、社区区域内重点企业(属工业园区)1.国药集团2.绞股蓝生产基地3.辉达油厂.。

柏杨社区于安昌河畔,与区政府隔河相望,是河东新区规划区域,同时也是绵阳市科技城建设同城化发展的重要吸纳区,区位优势十分明显,全村辐员面积4.68平方公里,总人口2245人,1110户,全村耕地面积1698亩,辖10个村民小组,有党员63人,下设2个党小组。 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柏杨村大力发展蛋鸡养殖、蔬菜种植、生猪养殖、中药材种植、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等产业发展模式,同时又优化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增长转型升级,提高群众收入水平,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花荄镇兴仁社区成立于2020年5月,由仁和社区更名而来,居委会位于兴仁社区振兴路184号。距绵阳市安州区人民政府驻地10公里,距绵阳市人民政府驻地20公里,紧邻辽安路、桑河路,交通十分便利。辖区面积0.24平方公里。辖区内共有长兴街、兴河街、振兴路、文苑巷、中心巷5条街道。社区常住人口1400余人。建制沿革2008年1月成立兴仁乡仁和社区,2019年12月安州区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原兴仁乡与花荄镇合并设立花荄镇,更名为花荄镇仁和社区,2020年5月安州区村级建制调整改革,更名为花荄镇兴仁社区。

因境内有桥名“龙头桥”,寓意当地群众生活兴旺昌盛,故名。1930为刘家祠堂,亦为花荄乡六十八保,1949年后为花荄乡六十八村,1953年两村合而为龙兴村,1958年为红旗公社二区队,1960年为龙兴大队,1985年设花荄镇更名为龙兴村,选举产生龙兴村村民委员会至今。

龙兴村位于花荄镇北、坝区,全辖区内有10个村民小组,共计1700户,总人口3980人,耕地面积1993.42亩,幅员面积3.2平方公里,2019年至今人均纯收入19102.7元,本村主要经济来源是种植业、养殖业及务工。

一、雍峙村的基本情况:花荄镇雍峙村地处花荄镇场镇北面,距新县城2.5公里,辽宁大道贯穿全境,有15个村民小组,总户数1283户,总人口3487人,其中:农业人口3407人。耕地面积3227亩。2019年人均纯收入21095元,全村有男劳动力1562人,女劳动力1230人,全年转移剩余劳动力400余人(主要是技术型外出务工人员)。党委有党员105名,分十三个党小组,他们都是雍峙村在各方面工作中的中坚力量 二、集体经济及产业发展情况:雍峙村利用城乡结合部的地利优势,产业发展以绿色蔬菜种植、杂交水稻制种和生态养殖为主,村两委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走集约节约发发展路子,先后培育农业专合组织一个(安州区惠众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三个(绵阳市安州区花荄镇龙盛家庭农场、花荄镇鹏辉家庭农场、花荄镇鼎丰家庭农场),流转土地600余亩,主要从事果蔬种植和杂交水稻制种。2020年,全村累计果蔬种植面积达到530余亩,水稻制种已达600余亩,产值达到850余万元,以时新水产为龙头的生态养殖企业三家,年产值达到3000余万元。感恩寺建设初具规模,作为花荄唯一被民宗部门批准的合法宗教场所,特别是层层庙、东禅寺、念佛堂的搬迁进驻,以及公交3路车的开通,为雍峙村发展佛教旅游产业及乡村旅游产业带来了契机。雍峙村今后在发展传统产业的基础上,将依托城郊区的地理优势,充分调动老百姓的积极性,探索新路子,新方法,把雍峙村建成新农村示范村。全村年转移剩余劳动力600余人,人均增收3400余元。村集体收入达到58000余元。

三、人居环境治理及乡风文明治理方面的成效1、2016年,在全镇率先完成农村生活垃圾集中转运,全村设立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纳点25个,将全村每人每年收取生活垃圾集中转运费12元写入雍峙村村规民约,生活垃圾集中转运费收取率达到100﹪。结合精准扶贫工作,安排贫困户从事生活垃圾转运工作,贫困户年收入达到36000元以上。基本解决了全村的农村生活垃圾清运问题。2、党委号召全体党员干部定期开展公共卫生清理志愿者活动,在全村做好引导教育工作。定期开展环境卫生检查评比,表彰先进,群众清洁卫生意识不断加强,村容村貌不断改上。3、在每年的元旦节,组织雍峙村的群众文化艺术节(现已开展5届),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宣传党的政策方针,表彰先进,评选文艺先进人员,敬老爱亲典型,先进党员干部,卫生先进家庭,在组织群众的过程中教育了群众。在群众形成了良好的比拼赶超的良好氛围。4、2016年被评为市级“四好村”,2020年被评为“六无”平安村。

红武村是国家AAA级乡村旅游景区花城果乡的核心村之一,地处花荄镇东部,距安州主城区4.9公里,面积5.8平方公里,辖6个村民小组,841户、2045人,下设3个党支部、6个党小组,党员数60人。红武村始终坚持以农村基层治理创新为引领,以构建新型乡村治理体制机制为目标,以增强农村自治和服务功能为重点,以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为动力,强化基层组织建设,提升农村建设总体水平,全村经济快速发展,村容村貌极大改善,社会治安良好。截至目前,种植枇杷、桃、梨等水果4000余亩,养殖肉牛、生猪、跑山鸡、生态鹅等2万余头(只),建成佳佳林、柚香园、鹤鸣别院、锦江春里等大型特色农家乐6家。荣获省级、市级“四好村”“乡村振兴示范村”和“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等称号。

花荄镇联丰村古为羌族小部落冉駹国国都和益昌县县址所在地,是一个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的古老村庄。该村位于花荄镇东部浅丘地带,面积9.24平方公里,辖5个村民小组,782户1797人,下设2个党支部、5个党小组,有中共党员61名,设常职干部4名。在“花城果乡”新农村乡村旅游建设中,联丰村采取内引外联的方式,引导农民工返乡创业,建成猫儿沟农庄、竹影清风等一批特色农家乐,种植柑橘、葡萄、猕猴桃等水果1000余亩,养殖大鲵2000余尾、跑山鸡2万余只,打造集特色农家、儿童游乐、水上娱乐、生态养殖、骑游、购物、采摘、亲子体验、休闲住宿为一体的乡村旅游产业带。荣获“全国文明示范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法治示范村”“全国乡村旅游示范村”“全国计划生育示范村”“省级四好村”“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等称号。下一步,联丰村将持续完善休闲、观光、采摘、康养、文化体验等旅游要素,建设环猫儿沟水库游步道、猫儿沟漂流、高空游道体验和块、带状景观花木水果种植,新建亲子游农事体验教育基地、历史人文景观,提升景区文化底蕴,着力将“花城果乡”农业综合体打造成为城市近郊农业样板区。

花荄镇皂河村位于区政府西南部3公里,地貌属浅丘地区,全村面积12.8平方公里。辖29个村民小组,全村人口4232人。党员164人,皂河村党委下设5个党支部,其中男性党员137人,女性党员27人。全村9个专业合作社,5个家庭农场,一个乡村旅游(红花源景区),传统农业以水稻、玉米为主,特色产业有(柑橘、优质桃子梨子子、葡萄、西瓜)、制种、大棚蔬菜。养殖业以生猪、肉牛、肉鸭、肉免为主。

更多资料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