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潭村,有一条从南大垅格流西高山村,北内社村流入本村小溪,名曰下深溪,在村中央形成一堀方圆约三丈深二丈多的大潭,故曰园潭而成村名。1981年9月因与本县参与乡园潭村同名,故改为宝潭。别名:园潭村,又名:下深溪。 |
珠洋村,明朝洪武时期,本村王姓祖先在盖竹定居后,分支派子孙繁衍分居至珠洋,以滴水成珠而命名洙洋,洙洋后更改为珠洋,珠洋地名延用至今。 |
柏溪村,据传溪流将村落分为东、西两部分,中间搭一木桥,村称桥溪,后演变为石头溪。原属柏叶,1962年从柏叶析出,把柏叶的“柏”字与的石头溪的“溪”字作为村名,称柏溪。又称:碧溪。 |
柏叶村,据传宋淳祐十年(1250年),大田梓溪林戴惠的第六子林常春,讳乾,到此打猎,日暮宿柏树下,梦见白头翁与他语曰:“大帽山前,麋运鹿眠,金鸡玉犬,是你良缘。”醒闻鸡鸣犬吠,心念金玉之应,且复周览该地,愈觉环拱奇好,决意筑居于此,遂口中诗:“大帽山前地隐然,麋运池上即鹿眠,自今伊始吾为主,来自儿孙亿万年。”指柏为号,曰柏叶山。 |
龙地村,因由数支山脉组成,形似蛟龙,故名。 |
龙坪村,古代称割草坪,耕地上面可耕作,下面为白泥土,粘性强,晒干后坚硬,可烧瓦片,古代自取土烧瓦片盖房子,现存的瓦房均为自制自烧,后称割草坪为龙坪,别名割草坪。 |
西源村,为西坪镇人民政府所在地,1969年前与现西坪村合为同一个村,1970年析村取名为西原村,寓意为原来的西坪,后改为西源村。 |
宝山村,境内有一大宝山,又名大雾山,是安溪县崇信里的三大山峰,大宝山因山美雾丰著名,山顶平坳多石,山势深固而高大,常年云雾飘渺,故曰大宝山,别名大雾山。 |
大垅格村,古称大龙格,传说因大龙经过之格,故名。 |
内社村,1989年前属圆潭大队管辖,后析分为一个村落,就由原内社角落编为内社村,且落四面绕山,位于圆潭大队西部,故称内社。 |
盖竹村,明洪武时期,五真治长泰西行武安世德堂到安溪行医,发现这里有不少的竹林,因此缉竹做棚而居,故称盖竹。 |
赤石村,古称碧石,耕地上面一层土可以耕作,土下面埋有暗石,石头呈草绿色,坚韧无比,可以盖房子砌壁、砌地基、加工石材,用途比较大,碧石由此得名,后人将碧字改成赤字,从此改名赤石,别称碧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