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陕西省卫生乡镇卫生村卫生单位评审与监督管理实施办法》,经乡镇、村、单位申请,各市(区)爱卫办考核申报,省爱卫办综合审议,拟命名西安市蓝田县厚镇等46个乡镇为省级卫生乡镇、西安市雁塔区新小寨村等348个村为省级卫生村。 |
前印斗村简介前印斗村位于米脂县城以东15公里、镇政府以南7公里处,全村总面积1.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00亩,其中退耕地400亩,总人口62户,210人,劳力118人,党员12人,常年外出打工67人。全村羊子存栏180只,牛8头,鸡存栏180只,有大型运输车辆13辆。主要经济来源以劳务输出、养殖、种植业为主,2011年人均纯收入7400元。……。 |
吕家硷村简介桥河岔乡吕家硷村位于米脂县城东7.5公里处,总面积5.5平方公里,全村辖11个村民小组,共337户、1228人,其中党员55人。现有耕地3450亩,其中退耕还林584.5亩,有经济林500亩。村内已经初步形成以劳务输出与种养殖业并存的农民增收产业模式。近年来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较快的发展,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6000元。吕家硷村先后被县委、县政府授予“文明村”“五个好党支部”“……。 |
惠家沟村简介惠家沟村位于米脂县城东13公里处,全村有120户、505人,总土地面积3.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241亩,其中退耕地1735亩。从上世纪80年代起,惠家沟村积极探索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稳步推进村级自治和利益导向两项改革,为全市计生工作探索了有益经验,先后被评为省级计划生育合格村、市级文明村、“五个好”党支部。近年来,惠家沟村将养羊作为富民强村的一项主导产业,引进优质白绒山羊品种,投资改……。 |
艾家峁底村简介艾家峁底村位于县城东12公里处,总土地面积7.2平方公里,总人口850人,260户。现有耕地面积3256亩,人均3.8亩,其中基本农田1956亩(台地160亩,梯田1310亩,水地40亩、坝地150亩),退耕还林1300亩、草地50亩)。粮食总产量340吨,人均400公斤。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6800元。近年来,艾家峁底村新一届“三委”领导班子团结协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 |
张家岔村简介张家岔村位于县城东7公里处,属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境内梁峁起伏、沟壑纵横,总土地面积4.2平方公里。米佳公路穿村而过,全村214户648人,劳力241人。全村有党员24人,耕地面积1980亩,退耕325亩,草地150亩。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000元。近年来,村两委一班人团结带领群众,不断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眼于经济发展,充分发挥离县城近的优……。 |
高家坬村简介高家坬村位于米脂县城以东21公里处,全村总面积3.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200亩,其中退耕还林345亩,总人口241户765人,劳力420人,常年外出打工167人,党员32人。全村羊子存栏320只,猪存栏480头,牛存栏12头,鸡存栏20000只,有大型运输车11辆。村民主要经济收入靠汽车运输业、养殖业和种植业,2011年人均纯收入6800元。……。 |
刘家峁村简介刘家峁村位于距县城15公里处,总人口906人,共260户,其中男420人,女486人。党员共24人,其中男党员22人,女党员2人。刘家峁村占地面积6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约2700亩,退耕面积约670亩。全村拥有果树、梨树约650亩。村内有电话56部,三轮车9辆,四轮车1辆,摩托三轮车5辆。养猪大户6户,年出栏1800头。养羊户1户,年出栏50只。养鸡户1户,存栏8000只。于2008年……。 |
高园则村简介高园则村隶属米脂县印斗镇,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山区,属乌龙河流域,位于米脂县城以东25公里处,占地面积3.2平方公里,人口196户745人,佳米公路穿境而过,有生产道路4公里。耕地2230亩,其中退耕还林215亩,现有劳动力450人,其中男劳力280人,女劳力170人;有支部1个,党员22名,主要经济收入靠劳务输出和种植业,2011年人均收入7200元。……。 |
常年水淤沙沉形成一道长畔,而得名沙畔村。1958年建立沙畔大队,1984年改制后为沙畔村委会,2015年玉皇阁村并入沙畔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沙畔村……。 |
传说古代一匹马溜入湖中而得名马湖峪。1958年建立马湖峪大队,1984年改制后为马湖峪村委会,沿用至今。马湖峪村……。 |
黄姓建村于一个山坬上,得名黄家坬村。1958年建立黄家坬大队,1984年改制后为黄家坬村委会,2015年赵家坬村并入黄家坬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黄家坬村……。 |
因最初张姓在此居住故名张山村。1958年建立老张山大队,1984年改制后为张山村委会,2015年老榆山村并入张山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张山村……。 |
鲍姓来此庄建村,而得名。1958年建立鲍庄大队,1984年改制为鲍庄村委会,2015年姬家园村并入鲍庄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鲍庄村……。 |
因处于县城南边,故名南关。1958年建立大队,因驻地在南关,故得名南关大队,1984年改南关村委会,沿用至今。南关村。……。 |
由姜氏开拓新庄而得名。1958年建立姜兴庄大队,1966年文革中改名为“星火大队”,1984年更名为姜兴庄村委会,2015年安沟村、井家沟村并入姜兴庄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姜新庄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