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省各地认真贯彻落实省委政法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开展“无黑恶、无毒害、无邪教、无命案、无重大安全事故、无群体性事件”为主要内容的“六无”平安村(社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为激励先进,持续推动基层平安创建再上新台阶,经县(市、区)推荐、市(州)验收,平安四川建设领导小组决定对四川天府新区正兴街道凉风顶社区等500个省级“六无”平安村(社区)予以命名。 |
因地势地貌像大象鼻子,故名。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时为共安公社顺河大队,1984年撤社改乡后更名为共安彝族乡象鼻村村民委员会至今。象鼻村……。 |
此名寄托了当地群众希望人民的幸福即将到来,故名。1958年成立金河公社属金河公社黎明大队,1984年更名为黎明村村民委员会至今,2020年5月村建制调整将黎明村划归永和镇管辖。黎明村……。 |
寨子村位于高桥镇西南方,距集镇约6公里。辐员面积2.7平方公里,有耕地252亩、林地3796亩,共有4个村民小组87户273人,其中有党员11名。寨子村原名大庙村,因位于宏严寺后殿而得名,后在八十年代全国地名普查时,根据历史传说,三国时期孔明南征孟获平叛时曾在此安营扎寨,从而更名为寨子村。寨子村属于小丘陵地貌土质肥沃、疏松、雨水充沛,自然资源丰富,适合茶叶、苦笋、等经济作物生长,同时风景宜人,适合……。 |
因境内有一座大洋房(陈家大院)和一个荷花塘而得名。1950年属塘房乡;1958年为双福公社塘房大队;1959年为新民公社塘房大队;1962年为塘房公社塘房大队;1968年为塘房大队革委会;1980年为塘房大队管理委员会;1984年为塘房乡塘房村村民委员会;1992年撤乡建镇后为双福镇塘房村村民委员会至今。塘房村地处峨眉山市北部6公里,村主要收入靠种植业、花卉和务工.现有耕地1860亩,山地850亩……。 |
因境内重新改建龙泉堰,故名。解放初期为乐山县新农乡新民村;1958年为新农公社新农大队;1968年为新农大队革委会,1980年为新农大队管委会;1984年为新农乡新堰村村民委员会;1985年3月划入峨眉县乐都镇领治为乐都镇新堰村村民委员会,1988年11月为峨眉山市乐都镇新堰村村民委员会;2007年因龙泉堰,将新堰村村委会改为新堰村村民委员会至今。新堰村……。 |
紫云亭位于该村境内,村名遂借取亭名为名。1949年(解放前)属民国孝姑乡十三保。1950年为十三村,属孝姑乡。1958年更名为紫云大队,属孝姑公社。1984年更名为紫云村,属孝姑乡。1992年属孝姑镇紫云村村民委员会。2019年行政区划调整从孝姑镇划入清溪镇。2020年村级建制调整康家村并入。紫云村……。 |
解放前(1949年)为岷江下游的支流编号,编至该村时正好为100号,该村有一条河,就把这条河得名为百支溪河,村名沿用百支溪河名。解放初期更名为十一村,后来更名为荔枝村。1958年人民公社改村为红星大队。1984年因人民公社改革为乡镇,因全县境内有2个红星大队,为了区分,该村更名为百支溪村,属孝姑乡。1992年属孝姑镇百支溪村村民委员会。2020年村级建制调整东风村并入。百支溪村……。 |
社区居民委员会驻地舞雩场,社区遂借取场名为名,明末建场,以“风呼舞雩咏西归”诗句命名。2003年建立舞雩场社区居民委员会。2020年社区建制调整,将伏龙场社区居民委员会划入舞雩场社区居民委员会至今。舞雩场社区……。 |
烈士村位于井研县东大门,距离县城25公里,辖区22个小组,总人口3238人,其中非农业人口780人,总户数918户,耕地面积3014.25亩,其中田993.1亩,土2066.1亩,全村工农业总产值900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250万元,农业总产值650万元。经济以农业为主,支柱产业:生猪、粮食、构树种植、小水果等,烈士村联系电话:13981370993。……。 |
大水湾村位于井研县东北部,距离县城12公里,辖2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213人,其中非农业人口0人,0户,,耕地面积2997亩,田1354亩,土1643亩,退耕还林300亩,全村工农业产值195.0369万元,全村没有工业产值,农业产值195.0369万元,,全村经济以农业为主,经济支柱为竹木制品初级加工,生猪、养鱼,及白芨种植。乡联系电话:0833-3930046。……。 |
千佛社区地处213国道和茫溪河地界,总面积约0.7平方公里,户籍人口2203人,常住人口约1000余人。社区内共计四个居民小组,千佛街、佳泉街、福泉街和瑞丰街。在福泉街有历史悠久、远近闻名的“千佛寺”和“千佛岩”,社区建有老年活动室、日间照料中心、健身器材供老年人休闲娱乐。社区图书室每天有很多居民、学生借阅书籍、社区有3支健身舞蹈队、快板表演、二胡表演等等,让社区文艺活动有声有色,热情好客的千佛社……。 |
因境内有一寺庙,叫依凤寺,村遂借寺名为名。2019年撤村并组,将周柏村、韩沟村、郭沟村1-4和6组合并。设立依凤村。依凤村……。 |
传说此地有蟠龙出没,故名。1951年以刘山𡎚地名得名刘山村。1955年建初级社归蟠龙乡管辖。1981年11月10日命名为程河大队。1984年4月改大队为村。1992年蟠龙乡、茶坊乡合并改为黄土镇程河村村民委员会。2019年撤村并组,将程河村、马坝村、马冲村合并,设立蟠龙村。程河村……。 |
因王姓聚居地为王堰坎,是该村的中心地段,故名。王堰坎是原中兴乡的政府所在地,1957年因政府搬迁到大路坎,故现在叫老中兴场。人民公社成立后及文革期间取名为一大队。1981年11月10日,命名为王堰大队,1984年4月,社改乡时建中兴乡王堰村村民委员会,1992年撤乡建中兴镇。后沿用至今。王堰村……。 |
指当地群众希望有平和的心态,“白头万事都经遍,莫为悲伤损太和”的乐观精神,取名太和村。解放初为罗柘乡葛家村,1955年属新凡乡太和村,1958年为新凡公社太和大队,1961年为新街公社六大队,1984年社改乡建新街乡太和村村民委员会,1992年撤乡并镇后改为新凡乡太和村,1995年撤乡并镇改名为新街乡太和村,2003年撤乡并乡改为新凡乡太和村村民委员会,2019年撤乡并镇与富和乡合并为富新镇,改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