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共云南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云南省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建设的指导意见〉的通知》(云农领发〔2022〕7号)要求,各地深入推进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示范乡镇、精品村、美丽村庄建设工作。经逐级申报、分级审查、省级实地核查抽查,评定昆明市五华区西翥街道瓦恭社区草鞋田小组等1638个村(组)为云南省2022年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美丽村庄。 |
原名上落水洞,1937年在此建瑞洞(硐)小学,故名。1949年前属述迤乡;1950年属城西区瑞硐乡;1953年属板桥区瑞硐乡;1958年属先锋公社瑞硐管理区;1961年属落水公社瑞硐管理区;1963年属板桥区瑞硐公社;1970年属板桥公社瑞硐大队;1973年属落水公社瑞硐大队;1984年属落水区瑞硐乡;1986年至2000年落水乡瑞硐村公所;2000年设瑞硐村委会,名称沿用至今。瑞洞村……。 |
境内有紧风口村,演变为风景,故名。1949年以前属田坝乡;1950年属密德乡夫戛村;1953年属田坝四区阿迤乡;1958年属田坝公社风景管理区;1961年属田坝区风景公社风景管理区;1963年属田坝区风景公社;1970年属田坝公社风景大队;1984年属田坝区风景乡;1988年至2000年属田坝镇风景办事处;2000年设风景村委会,名称沿用至今。风景村……。 |
彝语地名,原名“戈姑”,戈指弯弯里,姑为凹子,含义为山弯里的凹子,故名。1949年前属可渡乡;1950年属倘塘区葛菇乡;1954年属杨柳区双河管理区;1958年属双河公社双河管理区;1961年属杨柳区双河公社为葛菇管理区;1963年属双河区为双河公社;1970年属双河公社双河大队;1981年为葛菇大队;1984年属双河区;1988年属双河乡葛菇村公所;2000年设葛菇村委会,名称沿用至今。葛菇村……。 |
得禄村:乡政府驻地,彝语原来的音为迭禄,含义为圆形比较宽的小型坝子。得禄片村包括顾家村、大皮破、院塘、朱家村、马桑凹村。1949年前属得禄乡,1950年至1957年属十区为得禄乡,1958年至1960年属龙潭公社为得禄管理区,1961年至1969年属龙潭区为得禄公社,1970年至1983年属龙潭公社得禄大队,1984年至1987年属得禄区为得禄乡,1988年属得禄乡得禄村公所,2000年设得禄村委……。 |
此地过去有一水塘,野鸭较多,称鸭子塘,简称鸭塘。驻地鸭塘,故名。1950年前板桥区东屯乡鸭塘管理区,1958年属先锋公社鸭塘管理区,1961年属板桥区鸭塘公社,1970年属板桥公社鸭塘大队,1984年属板桥区鸭塘乡,1988年属板桥镇鸭塘办事处,2000年设板桥镇鸭塘村委会,2014年至今属板桥街道鸭塘村委会,名称沿用至今。鸭塘村……。 |
彝语,原名嘎佐夷,意为居住在出水丫口,后演变为大佐,故名。1949年前属宝山区备木乡;1950年至1957年属文兴区,为大佐乡;1958年至1965年属增坪公社,为大佐管理区;1966年至1969年属阿都区,为大佐小公社;1970年至1984年属阿都公社,为大佐大队;1985年至1987年属阿都区,为大佐乡;1988年至2000年属阿都乡大佐村公所;2000年设大佐村委会,名称沿用至今。大佐村……。 |
戈平村:彝语音“戈”指白彝,“苴”(jū)指彝族祭祀之处,意思是这里是彝族举行祭祀活动的地方,因为地势分为上中下戈平。1950年属西泽区戈平乡;1958年属西泽公社戈平管理区;1961年属西泽区西泽公社戈平管理区;1963年属西泽区戈平公社;1970年属西泽公社戈平大队;1984年属西泽区戈平乡;1988年至2000属西泽乡戈平村公所;2000年设戈平村委会,名称沿用至今。戈平村……。 |
1949年前属虹桥镇;1950~1952年属城西区马房乡;1953~1957年属板桥七区马房乡;1958~1960年属板桥先锋公社马房管理区;1961~1962年属虹桥公社马房管理区;1963~1969年属板桥区马房公社;1970~1983年属板桥公社马房大队;1984~1987年属板桥区马房乡;1988~2002年属板桥镇马房办事处;2002年7月从板桥镇北部划出虹桥、马房行政村,设虹桥街道,下……。 |
彝语,原名“柯居”,“柯”指山脊梁,“居”是铜,意为有铜的山梁,故名。1949年前属可渡乡;1950年属倘塘区克基乡;1953年属十二区克基乡;1958年属杨柳公社克基管理区;1961年属杨柳区克基管理区;1963年属杨柳区克基公社;1970年属杨柳公社克基大队;1984年属杨柳区克基乡;1988年至2000年杨柳乡克基村公所;2000年设克基村委会,名称沿用至今。克基村……。 |
镇兴村:原名卡以头,解放后卡以头和兴隆合并,改名镇新,现在演化为镇兴。……。 |
从前此地箐林茂密,村居箐首,故名。1949年前属文阁乡;1950年属田坝区鼠场乡;1954年属六区鼠场乡;1958年属海岱公社鼠场管理区;1961年属海岱区鼠场大队;1963年属海岱区鼠场公社;1970年属海岱公社鼠场大队;1973年属海岱公社箐头大队;1984年属海岱区箐头乡;1988年属海岱乡箐头村公所;2001年设箐头村民委员会,名称沿用至今。箐头村……。 |
当地按农历属相属羊日在此赶集(场)得名“羊场”。现村委会,故名。1949年前属文阁乡,1950年属清水区羊场乡,1954年属六区羊场乡,1958年属海岱公社羊场管理区,1961年属海岱区羊场公社羊场管理区,1963年属海岱区羊场公社,1970年属海岱公社羊场大队,1984年属海岱区羊场乡,1988年属海岱乡羊场村公所,2001年设羊场村委会,名称沿用至今。羊场村……。 |
彝语,“火姑”是镰刀,意为地形像镰刀一样的地方。驻地小长地,故名。1949年前属务德乡;1950年属西泽区岔路乡;1953年属九区岔路乡;1958年属西泽公社岔路管理区;1961年属西泽区务德公社岔路管理区;1963年属西泽区岔路公社;1970年属西泽公社岔路大队;1973年属西泽公社,从岔路大队分出为火姑大队;1984年属务德区火姑乡;1988年至2000年属务德乡火姑村公所;2000年设火姑村……。 |
彝语,“更”指工匠,“底”指甸,意为工匠住的凹地。驻地岩脚寨,故名。1949年前属宝山区鹧鸡乡;1950年属宝山区格学乡;1958年属官寨公社更底管理区;1961年属格学公社更底管理区;1963年属普立区更底公社;1970年属普立区更底大队;1984年属普立区更底乡;1988年至2000年属普立乡更底村公所;2000年设更底村委会,名称沿用至今。更底村……。 |
早年此地无名,一官员到此吃水,故取名水井村,寓意水源充沛。1949年前属陆良县林必茂区林必茂乡;1950年后属陆良县四区普噶乡;1955年后属陆良县四区;1959年为曲靖县成立东山公社水井管理区;1963年为东山区水井公社;1969年为水井大队;1984为水井乡,1987年为水井办事处,2000年8月为东山镇水井村委会,名称沿用至今。水井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