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共云南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云南省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建设的指导意见〉的通知》(云农领发〔2022〕7号)要求,各地深入推进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示范乡镇、精品村、美丽村庄建设工作。经逐级申报、分级审查、省级实地核查抽查,评定昆明市五华区西翥街道瓦恭社区草鞋田小组等1638个村(组)为云南省2022年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美丽村庄。 |
洗洋塘社区是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胜境街道下辖的社区,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530325002010。 |
早年姓杨的坟墓在此,居民委员会以杨家坟村命名。1952年成立杨家坟小公社,属后所区;1963年改称杨家坟人民公社;1970年改称杨家坟大队;1984年以后杨家坟小乡,1990年改称杨家坟村公所;2000年6月村级体制改革设杨家坟村委会。杨家坟村……。 |
因境内最大河流块泽河流经得名大河。1952年设大河乡,1963年属大河区大河公社,1979年大河公社设大河大队,1983年属大河区大河乡,1988年区乡体制改革,设立大河乡,成立大河村公所,2000年6月村级体制改革设大河村民委员会。大河村……。 |
以辖区内黄泥沟村命名,村庄在泥土呈黄色的沟旁边。1952年设黄泥乡,1963年属大河区黄泥公社,1979年大河公社设黄泥大队,1983年属大河区黄泥乡,1988年区乡体制改革,设立大河乡,成立黄泥村公所,2000年6月村级体制改革设黄泥村民委员会。黄泥村……。 |
彝语为“衣嚜”,意为有大龙潭水的地方,后演变为玉麦。1952年设玉麦乡,1958年由陆良县划入富源县,1963年属东山区玉麦公社,1979年东山公社设玉麦大队,1983年属东山区玉麦乡,1988年设立墨红乡,成立玉麦村公所,2000年6月设玉麦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玉麦村……。 |
1952年设三台乡,1963年属东山区三台公社,1979年东山公社设三台大队,1983年属东山区三台乡,1988年区乡体制改革,设立墨红乡,成立三台村公所,2000年6月村级体制改革设三台民委员会。三台村……。 |
1952年设宽塘乡,1955年属宽塘乡,1957年属营上区,1965年设宽塘公社,1970年设宽塘大队,1984年设宽塘乡,1988年设宽塘办事处,2000年6月设宽塘村民委员会。宽塘村……。 |
彝语“得戛”为坎子上面有地的地方。1952年设得戛乡,1963年属营上区得戛公社,1979年营上公社设得戛大队,1983年属营上区得戛乡,1988年区乡体制改革,设立得戛乡,成立得戛村公所,2000年6月村级体制改革设得戛村民委员会。得戛村……。 |
驻地乐乌村,彝语“乐”为虎,“乌”为头,意为山形似虎头的地方。1963年成立乐乌人民公社,属营上区;1970年改称乐乌大队;1983年以后改为乐乌小乡。1989年改为乐乌村公所属。2000年6月村级体制改革设乐乌村委会。乐坞村……。 |
彝语“纳”为彝族,“佐”为官,意为有彝族官仕的地方。1982年以前为纳佐大队。1983年以后为纳佐小乡。1989年改为纳佐村公所。2000年6月村级体制改革设纳佐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纳佐村……。 |
彝语“居核”为有狗貉的地方。1952年设居核乡,1963年属富村区居核公社,1979年富村公社设居核大队,1983年属富村区居核乡,1988年区乡体制改革,设立富村乡,成立居核村公所,2000年6月村级体制改革设居核村民委员会。居核村……。 |
1963年属富村区大凹子公社,1979年富村公社设大凹子大队,1983年属富村区大凹子乡,1988年区乡体制改革,设立富村乡,成立大凹子村公所,2000年6月村级体制改革设大凹子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大凹子村……。 |
黄泥河原名浦溪河,因河水浑黄,又称黄泥河,村处河边,因河得名。明清时期叫浦溪河,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叫平黄镇,解放后叫过黄泥河人民公社、黄泥河大队、黄泥河小镇,1986年改为黄泥河办事处,2000年6月村级体制改革设黄泥河村民委员会,2010年村改居设黄泥河社区居民委员会,沿用至今。黄泥河社区……。 |
彝语“迤”为水,“更”为山,意为山上有水源的地方。1950年成立迤更者乡村,隶属平黄区;1961年改称迤更者小公社,1970年改称迤更者大队;1984年改称迤更者小乡;1990年为迤更者办事处;2000年6月设迤更者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迤更者村……。 |
补掌村委会是古敢水族乡水族的主要聚居地,辖古敢俗称的“水五寨”等13个自然村,有水族人口2746人,占本村总人口的55%、占全乡水族人口的47%。森林覆盖率达65%。全村平均海拔1310米,年平均气温16.5℃,适合种植水稻、玉米、芦谷、生姜等农作物。补掌村是水族文化传统村落,进行了“留住优良民族传统、弘扬水族本真文化”的教育活动,全村有水族文艺队14支,建成水族吞口雕刻技艺传习所1个,保护省级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