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社区位于太伏镇东南方,地处太伏至神臂城镇公路线上。南面紧邻白沙镇马鹿村,东面、北面紧邻石坝村,西面紧邻王湾村。辖区面积0.6平方千米,距镇政府驻地10千米,以其驻地白云场而得名。辖区内由燕白路、云观路、白云街、基金会横街四条街道相互交叉连接形成环线,全长2.6千米。有“三无”小区5个,散居楼栋102栋;有单位5家。鹤名沟河流经辖区。街道绿化树木主要有小叶榕、天竺葵,绿化面积2.6亩。2023年,总户数718户,总人口1568人,常住人口980人。 民用电入户率100%,天然气安装入户率95%,自来水安装入户率98%,4G通讯网络全覆盖。有金融机构2家,固定商铺200余家,农贸市场1个。社区路灯100余盏,亮化率98%,主要路口和重点公共场所均安装公共视频监控。有一个污水处理厂。2020年,设临时党群服务中心办公面积100余平方米。 |
一、太平社区位于2004年9月通过改制组建,由原来三个街村居委会改制为一个社区,7个居民小组,现有居民住户2031户,人口4254人,其中特殊人群36人(含吸毒人员以及严重精神病患者),常住人口1万余人,他们分别居住在7个居民小组管辖范围。 二、太平社区辖区内常驻单位有:政府及相关部门,太伏法庭,供电所,派出所,太伏中学,太伏小学还有卫生院等多个单位。 三、社区党总支于2007年7月成立,总支下设2个支部,3个党小组,党总支书记1名,总支委员5名,下设2个支部(太伏为一支部,党员有74名,白云、万定为二支部,党员有30人),社区现有党员104名,预备党员2名,其中35岁以下党员32名,36-45岁党员13名,46-54岁党员 16 名,55-59岁党员 12 名,60岁以上党员 31 名, 四、两委班子成员队伍人数、年龄及学历结构 社区班子成员5名,其中包括网格员1名,居民组长7名。社区党委平均年龄 55 岁,居委会平均年龄 46 岁,两委班子成员拥有大专学历的1名,高中学历的5名,初中学历4名。自太平社区成立以来,社区在太伏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社区居民群众的关心支持下,深入探索适应社区建设工作的新方法,新路子,发扬“团结、和谐、发展、为民”的精神,以社区党建为龙头,以管理为核心,以教育为基础,以服务为保证,紧紧围绕社区建设、社区管理、社区服务的主题积极开展工作,促进了社区的健康稳步发展,已形成了一个管理规范有序,服务优质完善,生活便利舒适,文娱活动丰富,治安秩序良好,邻里友好,爱幼敬老,文明礼貌、道德风尚良好,人际关系和谐的新型社区。 五、社区基本硬件设施 目前,社区有二百多个平方米的办公用房,包括办公室、会议室、综治维稳调解室、图书室,另外还有图书电子阅览室、爱心超市、日间照料中心等。 六、荣誉、奖励 太平社区在镇党委的关心和领导下,充分依靠群众,相信群众,在社区两委班子及居民朋友的共同努力下,先后获得“文明社区”、“先进党总支”、“先进基层党组织”、“无邪教社区”、安全生产“先进集体”、建设和谐社区“示范社区”等荣誉称号。 |
神仙桥社区成立于2017年1月1日,位于泸县太伏镇园林路,距太伏场镇9公里,距县城40公里,距离泸州30公里,与本镇永利村、渔溪村接壤。神仙桥社区辖2个居民小组,有396户居民,社区总人口1500余人。社区党支部有党员18名,2个党小组,党支部书记1名,支部委员2名。社区班子成员5名,网格员1名,居民小组长2名。神仙桥社区辖区内有酒厂、小学、幼儿园、搅拌站、卫生站等单位。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于2017年11月建成投入使用,总投资130万元,占地面积666.7m2,社区有二百多个平方米的办公用房,共两层,包括便民大厅、会议室、综治维稳调解室、图书室,另外还有图书电子阅览室、日间照料中心等。 |
泸县太伏镇永利村位于太伏镇政府所在地太平场的西南部,距太平场9公里。南面以长江为界,江南岸与江阳区黄舣镇的中心场隔江相望,北面同玉溪村、新石村接壤,东面与鱼湾村相邻;辖区面积3.5平方公里,属长江流域河谷冲积土壤、浅丘平坝地带,江河气候。辖7个生产社,总人口2659人,788户,耕地面积1824亩,全年输出劳动力1300余人,实现劳务收入500多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450元。 2014年永利村沙田坝被列入市级美丽新村建设打造了旧村落改造,投入资金2000余万元打造了房屋风貌塑造、新建硬化公路、入户石板路、农网改造、水电气互联网、环境绿化治理、基础设施建设等,并且结合长江优势资源发展了乡村旅游,鼓励农户开设农家乐,目前营业农家乐有八家。在沙田坝新村新建了办公综合体900余平方米设置了“三室五个中心”会议室、图书室、警务室、便民服务中心、党员学习中心、计生卫生服务中心、日常照料中心和两个卫生站。 依靠长江码头优势,泸州市、泸县政府把永利村规划为工业园区,是泸县的经济开发区,按园区规划保留了沙田坝幸福美丽新村,其余土地按规划将全部被征用。 永利村设党总支一个,下设两个支部,4个党小组长,现有党员56名,其中预备党员2名,正式党员54名;35岁以下的8名,36至60岁的34名,60岁以上的14名;其中大中专文化5名。村民委员会,党群服务中心,村级代办站,有专职人员5人,各自负责自己的业务分工开展工作。 永利村现有龙眼树26000余株,占地1210亩,1996年被国家农业部、农垦局评为南亚热带名优水果生产基地,也是泸县龙眼生产母本基地。种植业(新路至沙田坝长江沿线蔬菜基地)面积200余亩。 目前永利村入住5个企业,永利村目前正从农业向工业发展的转型阶段,现在农民收入主要靠龙眼产业。 永利村有2个卫生医疗点,全部都加入新农合网站;有一所小学,设小学一至六年级,共有师生500余人,全村交通便利,沪港通村公路兆雅至神仙桥港口段进港公路总里程9.7公里全部硬化。 |
王湾村位于地处泸县东南部,太伏镇南部,距泸州市区38公里,距泸县政府所在地43公里,距太伏镇政府10公里。北与本镇五里村、林桥村相邻,南接合江县焦滩,东与合江县白沙镇接壤,西与本镇渔湾村相连。 太伏镇白云场到合江县的焦滩乡的村主道公路,穿村而过,东面与太伏镇白云场到合江县白沙镇燕坪场公路接壤2公里,太伏镇围镇公路4.5公里路段由北向东穿村而过,南距合江县焦滩乡长江码头3公里。 全村辖区面积7.2平方公里。辖18个农业社,总户数1644户,户籍人口5896人,耕地面积3734亩。常住人口3000人以上。水资源较充沛,有山坪塘93口,石河堰3道,冬囤水田920亩,总蓄水量30.15万余立方米,灌溉面积2161.7亩。宅基地面积980亩,户均0.67亩。 |
五里村位于太伏镇的东南部,距镇政府所在地太伏5公里。东面与林桥村接壤,南面同渔湾村相依,西面与新石村邻界,北面同大山村毗邻。辖区面积4.1平方公里,辖9个村民小组,五里村党总支,有党员57名(女党员7名),总支委员会成员委员5人,党总支下辖党支部2个,党小组5个。 2017年末总户数1015户,总人口3672人。总耕地面积2984亩,山平塘64口,黄山小(二)型水库1座。村两委会办公地址建在五里场。 2016年成立五里村集体资产有限公司,五里村地处浅丘宽谷粮、经、猪、禽、桑、果、渔二级农业区。主要土壤为棕紫色黄泥、黄沙泥等为主。主产水稻、玉米、高粱、红苕、大豆、小麦、油菜、葫豌豆等粮油食品作物;畜禽以猪、鸡、鸭、鹅、兔、渔为主;林果类适宜松、杉、李、梨、葡萄等发展;其他经济作物主产生姜、地瓜、藤藤菜种等。 五里村所在地'五里场'约建于清顺治时期。清雍正七年(1729年)泸州编为十乡时,五里场即隶属凤仪乡,至今近300年历史。五里场距周边场镇太平场5公里,白云场5公里,五通场12.5公里,新路口水码头4公里。建场后开场期为农历三、六、九。五里村以村内五里场的五里祠取名。1950年至1956年为五里乡所在地,隶属五里乡。1956年撤销五里乡并入白云乡后,五里村先后于土地改革后经历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至1957年隶属白云乡。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后,改为管区、大队到1983年隶属白云公社。2004年原忠烈村和原加安村合并更名为五里村至今,五里村隶属太伏镇。 |
林桥村位于太伏镇东南部,由原楠木、青龙爪、鸣虎三个村合并而成,面积7.9平方公里,与王湾村、石坝村、大坪子村、双石、大山、五里村相邻,村委会驻林桥村10社,到太伏镇政府7.8公里,距泸州市区35公里,辖14个农业社。截至2018年1月,全村共有农户1380户,5102人,其中党员97名。我村主要为浅丘地形,传统农业为主要产业,村民收入以外出务工为主;交通方面乡道太白公路穿村而过,已实现社社通水泥路;新电网、自来水、天然气、网络均已接通。 |
太伏镇石坝村位于太伏镇东南方,属浅丘地貌。距太伏场镇10公里,东邻合江县参宝镇白岩村,南临太伏镇王湾村,西北临林桥村。辖区面积3.2平方公里,辖区内7个农业社,总户数865户,户籍人口3168人,耕地面积2378.7亩,森林面积560公顷,森林覆盖率24%。常住人口2760人以上。全村共有党员76人,5个党小组。石坝村曾先后荣获“安全生产目标考核一等奖”、“先进集体”、太伏镇“先进基层党组织”等殊荣。石坝村有黄桷兰基地、牛埃石等自然风光,是休闲旅游好去处。 |
泸县太伏镇渔湾村位于太伏镇东南部,全村总面积4.4平方公里,全村耕地面积2548亩。村内道路总计里程25公里,已硬化9公里,正在进行县乡道加宽硬化公路8公里(太伏-白沙6公里,忠烈-新路2.08公里),拟硬化公路1.8公里(9社1.2公里,2社0.6公里),硬化占比43.2%。已完成农综项目整治山坪塘9口,蓄水池3个,囤水田2处。完成农网改造1081户。全村总户数1081户,总人口3747人,外出打工人口数1499人,全村共计9个村民小组,党员67名。全村户籍人口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新农合)人口数3027人。2016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1300元。贫困户81户167人,公益性岗位6人,低保85人,五保30人。卫生厕所780户2550人,村委会共有卫生厕所2个。乡村医生6名,村卫生室5处。本村主要产业有龙眼大约300亩。无其他经济收入。 |
该村由新瓦村、石柱村合并而来,故名。民国初属凤仪乡;1958年实行公社制成立新瓦大队、石柱大队,属新路公社;1984年撤社设乡,更名新瓦村、石柱村,属新路乡;1992年实行撤并建,原太伏乡、新路乡、白云乡、万定乡撤销,新建太伏镇,属太伏镇;2005年强村并组將新瓦村、石柱村合并为新石村;该地名沿用至今。 新石村位于太伏镇东部,新石村由原来的石柱和新瓦两个村组成,位于泸县太伏镇东部,村委会距离政府6公里,路线贯彻全村,交通较为方便,全村辖区面积约6.3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为5118.06亩,辖13个农业社,人口为4112人,一个党总支部,党员人口89名,下设2个支部,现有村干部4职,设监委1名。 |
泸县太伏镇玉溪村背靠泸县临港工业园区和泸县神仙桥港口,全村辖区面积4.8平方公里,玉溪村辖区面积4.8平方公里,辖11个村民小组全村总人口2879人,全村总户数813户,有党员79人。现有耕地面积2479亩,其中田1854亩,地625亩,农业户834户,农业人口2987人,劳动力1996人。玉溪村主要生产水稻、小麦、玉米、高粱、龙眼、红薯等作物,水果有柑桔、龙眼等。 |
该村由张坝村与枣子村合并而来,两村各取一字,故名。民国初属凤仪乡;1958年实行公社制成立张坝大队、枣子大队,属太伏公社;1984年撤社设乡,更名张坝村、枣子村,属太伏乡;1992年实行撤并建,原太伏乡、新路乡、白云乡、万定乡撤销,新建太伏镇,属太伏镇;2005年强村并组将张坝村、枣子村合并为张枣村;该地名沿用至今。 张枣村位于太伏镇西大门,万德公路穿境而过。全村辖区面积7.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475亩。下辖11个村民小组,共1125户,总人口4339人。张枣村党总支共有党员98人,下设2个党支部,11个党小组。2016年被评为市级“四好新村”,太伏镇党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是县级文明村。 |
石龙井村位于太伏镇北部,由原石子、百米冲两个村合并而成,面积5.9平方公里,与太平社区、青桥村、张枣村、王坪村相邻,村委会驻石龙井村2社,到太伏镇政府1.9公里,距泸州市区31公里,辖7个农业社。截至2018年1月,全村共有农户938户,3122人,其中党员84名。我村主要为浅丘地形,传统农业为主要产业,村民收入以外出务工为主;交通方面乡道太石公路穿村而过,已实现7个社社社通水泥路;新电网、自来水、天然气、网络均已接通。 |
太伏镇青桥村位于太伏镇西北方,属浅丘地貌。距太伏场镇5公里,东临伏龙村,西临云锦镇湾头村,北临云锦镇望龙山村,南临张枣村。辖区面积6.22平方公里,辖10个农业社,总户数881户,户籍人口2980人,耕地面积1993亩,常住人口2700人以上。全村共有党员62人,2个党小组。青桥村先后荣获“安全生产目标考核一等奖”、“先进集体”、太伏镇“先进基层党组织”等殊荣。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始以初级社到高级社,管区,大坝大队,高桥大队,高桥村青杠大队,青杠村,1957--1958年许青杠、大坝并为管区,至2005年两村合并为青桥村。 并村前两村地形、地貌概况: 两村均为长叶形,距太伏6公里,石马3.5公里,东北部与云锦、石马、五通接壤,本村与高长,杨山,石子,石马之冯石,望龙等村相连。地貌:浅丘,页岩山多,贫瘠黄泥兼硝地(漏水、肥、气之三漏地)俗称“硝背时”。小山丘多,梯坡干烧田、土多,正沟地,平阳地少,仅1958--1959年许以人工挑土修一口上树田小水库至今。 2005年并村概况: 位于太伏镇西北部的青桥村,拥有6平方多公里土地,800多村民户,3100余口人,10个村民小组,两个行政村组成,并村前青杠村15个村民小组,高桥村11个村民小组共26个,并村后并为现在的10个村民小组。 并村前后村办公室的迁徙: 1993年高桥村办公室在大坝公房,由因政府将其变卖给了私人,至2005年并村后面临无办公室之困境。只好在大坝学校借房作暂用,后又在8社胡方清药店借屋使用一段时间。之后转迁至青杠湾原村小学空房作临时办公用地,不久又搬到大坝五社破石缸屋基民房暂住办公。最后买了双土地一村民一小幢房子作为正式办公室。到了2013年才在大坝新村建设占地建成了近400平方米的党群服务中心。设有:大小会议室,办事厅,接待室,广场等适应用地。并于2011年--2012年修通了太石混凝土5.5米宽公路。又于2015年底新建三星桥水库占地750余亩,蓄水280多万立方米,为灌溉及人畜饮用水。此是泸县几十年来梦想成真落户本村的新型明民心工程。 |
伏龙村地处太伏镇的北部,与云锦镇、百和镇交界,离太伏镇5公里,是太伏镇辖区内的边远村。全村辖区面积4.3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099亩。现有9个村民小组,1195户,4086人。外出务工1929人,有两个专合社和一个家庭农场。现有村级卫生站4个,党总支1个,党支部2个,村党总支共有党员95名,其中预备党员2名,入党积极分子2名,党员发展 1 名,村两委成员9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