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团点名说地名 > 万年县各街道乡镇历史沿革

万年县各街道乡镇历史沿革

陈营镇于万年县设治前,自古隶属鄱阳县、余干县及乐平县,1937年设陈营镇,1949年前属升平乡,1949年属二区陈营乡,1958年成立陈营人民公社,1959年1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万年县城由城厢镇(现青云镇)迁此,改称陈营镇人民公社,1984年6月恢复,由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陈营镇建制,2001年12月,县政府撤销马家乡,划归陈营镇,2006年1月,撤销珠山乡,成建制划归陈营镇,同时将上坊乡的黄营村划归陈营镇。

石镇古时称“玉溪渡”,北宋年间(1068-1077)石镇便称名石头镇,1949年前属北文镇一直八保和中和乡六至十保,1949年初分属四区石镇、中州、坑堧、射田、罗湖、黄柏等乡,1958年成立红旗公社,1961年后调整为石镇,1968年合并为石镇公社,1984年撤石镇公社改称石镇镇沿用至今。

1949年前属城厢镇及三民乡,1949年属六区城厢镇和五星、乐华、下湾、姚源、万富及一区栎湾、荷塘等乡,1958年成立城厢公社,1961年后调整为荷塘、五星、城厢镇三个公社,1964年又重并为城厢镇公社。

1984年命名青云镇,沿用至今。

1949年初分属第四,第五区的联合、共和、陶岭、道港等乡。

1958年成立团结人民公社,1961年后分属梓埠、道港、李家、陶岭、共和5个公社,1964年调整为梓埠、李家、陶岭3个公社,1968年合并为梓埠公社,1984年撤梓埠公社设梓埠乡,1991年撤梓埠乡设梓埠镇,自得名“梓埠镇”后沿用至今。

1949年前属升平乡九至十二保和福田乡七至九保。

1949年分属第二区的大源、荷溪、南畈和第三区的江田、礼冲乡,后属陈营区的荷溪、大源乡,和珠田区的礼冲乡,1958年成立大源公社,1961年划分为大源,贯源,杨家3个公社,1964年合并重建大源公社。

1984年撤大源公社成立大源乡,1995年撤大源乡成立大源镇,沿用至今。

1949年前分属富乐乡三至九保,1949年属分属七区裴梅、珠林、黄墩、雅岗、美贝、仙云乡,1958年成立裴梅公社,以境内裴家、梅源两自然村首字合成得名,1961年调整为富林、美贝、裴梅三个公社,1964年美贝并入,1967年后富林及梨树坞垦殖场部分划出,名字依旧,1984年撤裴梅公社设立裴梅乡,1995年经江西省民政厅批准,撤裴梅乡改为裴梅镇,沿用至今。

1949年前属湖源乡,1949年划为五区标林、中合、均塘、楼前和三合乡,1958年分属团结公社(今梓埠)和齐埠公社,1961年分为中合、三合两公社,1964年合并为中合公社,1968年重属梓埠、齐埠公社,1971年成立白马林杨,1972年撤白马林场重设中合公社,1984年撤中合公社设为中合乡,1994年撤中合乡设为湖云乡,沿用至今。

1949年前属鼎立乡,1949年初属六区齐埠、松竹、盘田、塘背、坐畲等乡。

1958年成立红星公社,1961年以万年河为界,南为盘田公社,北为齐埠公社,1984年撤齐埠公社改为齐埠乡,沿用至今。

1949年前属敦睦乡和中和乡。

1949年初属六区的新华、新乐、新建、李夏、东曹和三区的坑边、唐家等乡,1958年成立新华公社,1961年调整汪家、坑边两个公社,1964年合并重建汪家公社,1984年撤汪家公社改称汪家乡,沿用至今。

1949年前分属富乐。

,珠山乡。

1949年属二区陈营、黄胡、高墩、彭源、南溪等乡,1958年属陈营公社,1961分属高墩、彭源公社,1968年重新合并归陈营公社,1972年设立上坊公社,1984年撤销上坊公社设立上坊乡,沿用至今。

1949年前分属三民乡及南溪乡,1949年初属一区苏桥、杨芳、麻畲、射林、烧桥等乡,1958年成立苏桥公社,1961年后调整为苏桥、烧桥、吴林公社,1970年撤销苏桥公社并入垱下公社,1972年分出重建苏桥公社,1984年撤销苏桥公社重设苏桥乡,沿用至今。

万年建县前,珠田属乐平县丰乐乡,珠田于1930年4月正式成立了区委会和区苏维埃政府,区苏机关先设在库田(韩文明屋内),不久迁到坪上,后迁至贵溪荷树岭。

下辖:库田、珠田、山田、坪上、射田、罗湖等7个乡、51个自然村。

1942年1月,万年撤区并乡,由珠田、江福二乡合并,成立福田乡,共九保,除八、九保外,其他基本上是现在珠田乡的范围,是珠田乡最早的雏形。

1949年分属三区珠田、库田、山田、礼冲、越溪等乡。

1958年成立珠田公社,1961年华为珠田、库田、南岗3个公社,1964年合并建立珠田公社,1984年撤珠田公社设立珠田乡,沿用至今。

更多资料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