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12月前,隶属原铜仁县第五区。 1957年1月,划入松桃,隶属牛郎区。 1958年11月,成立公社。 1984年11月,改乡。 1985年1月,改镇。 1992年5月,建镇并乡撤区,与河界营乡、银岩乡合并建立大兴镇。 2013年6月,贵州省人民政府《黔府函〔2013〕114号》批准同意撤销松桃县大兴镇设置大兴街道。 |
民国四年(1915年),置中区(蓼皋)。 民国二十年(1931年),改为一区(蓼皋)。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改称第一督导区。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实行新县制后,改为蓼皋镇。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改称丰乐镇。 1953年3月改称城关镇,隶属一区(城关区)。 1956年11月,由城关区划出,升为区级镇。 1958年4月,改称公社。 1965年11月,改为城关镇。 1984年,称蓼皋镇。 1992年5月,建镇并乡撤区,与松江区的坪块乡、巴坳乡、八龙乡合并为蓼皋镇。 2015年12月,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蓼皋镇设蓼皋街道办事处。 |
1952年10月,置底哨乡,属二区(平茶)。 1954年12月,更名世昌区。 1958年11月,改公社。 1981年3月,改乡。 1992年5月,建镇并乡撤区,在与花溪乡合并为世昌乡。 2015年12月,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世昌乡设立世昌街道。 |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1月,置太平乡,属松桃县。 1950年3月,隶属一区(城区)。 1952年10月,属四区(镇江)。 1958年11月,改公社,属四区(大坪)。 1984年3月,改乡。 1992年5月,建镇并乡撤区,与隘门乡合并为太平营乡。 2015年12月,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乡设立太平营街道。 |
1951年11月,设九江乡,隶属原四川省秀山县梅江区。 1952年10月,九江乡划入松桃县管辖,属城关区。 1956年8月,境内高峰、稿楼、桂花划归城关镇,地耶河划归大坪场镇,土屯、烂桥村划归太平营乡。 1958年9月,改社。 1959年1月,改管理区。 1960年11月,改乡。 1961年7月,改称公社。 1984年1月,改为乡。 1992年5月,建镇并乡撤区,设独立乡。 2015年12月,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九江乡设立九江街道。 |
清雍正八年(1730年),置臭脑汛。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7月,置臭脑联保,隶属第二督导区(盘市营)。 1950年3月,置盘石乡,隶属二区。 1951年11月,置二区(平茶)。 1954年1月,更名世昌区。 1959年1月,改为世昌公社。 1961年7月,改区公所。 1967年,改世昌区。 1981年,恢复区建制。 1992年5月,与芭茅镇合并建立盘石镇。 |
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置巡检司。 民国四年(1915年),置东区(盘市营)。 民国二十年(1931年),置三区。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置盘市营镇。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置第二督导区。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置盘市营联保,后改为盘市营乡。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改为三宝乡。 1950年3月,置二区。 1951年11月,置三区。 1958年4月,成立公社。 1961年7月,恢复区建制。 1992年5月,建镇并乡撤区,与团寨乡、老营乡合并建立盘信镇。 |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置大坪场联保。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改乡。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改称镇江乡。 1951年11月,置四区(镇江)。 1956年8月,改称大坪区。 1959年1月,改公社。 1961年,恢复区建制。 1984年3月,所辖的公社改乡镇。 1992年5月,建镇并乡撤区,与镇江乡合并为大坪场镇。 |
民国三年(1914年),置四十八溪分县。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设普觉乡。 1950年,于普觉邓堡设第五区,辖普觉、邓堡、寨英3个乡。 1958年,改为公社,辖6个管理区(寨英镇、落满、邓堡,原普觉、大洞坝、半坡)。 1960年7月,恢复区建制。 1984年4月,所辖的管理区改为乡(镇)。 1992年5月,与大洞坝乡、半坡乡合并建立普觉镇。 |
民国三年(1914年)1月,置寨英乡。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置寨英镇。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7月,置寨英联保,属第三督导区。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1月,改为寨英乡,属松桃县。 1950年3月,置寨英乡,属普觉区。 1958年11月,改公社。 1984年3月,改乡。 1985年1月,改寨英镇。 1992年5月,建镇并乡撤区,与罗满、邓堡合并建立寨英镇。 |
民国四年(1915年),置西区(孟溪),属松桃县。 民国二十年(1931年),置六区(孟溪)。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改为孟溪镇。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7月,改置第四督导区。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改孟溪乡。 1950年3月,置四区(孟溪)。 1952年10月,置六区(孟溪)。 1958年9月,成立公社。 1966年5月,改区公所。 1984年3月,所辖孟溪、红岩、木耳改乡。 1985年1月,孟溪乡改孟溪镇。 1992年5月,建镇并乡撤区,与红岩、木耳乡合并建立孟溪镇。 |
唐贞观四年(630年),置乌罗洞。 元至元十八年(1281年),置乌罗长官司。 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置乌罗府。 民国二十年(1931年),置七区(乌罗)。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改为联保,辖7个保。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改为乌罗乡。 1950年3月,改置第四区。 1951年11月,下设13个乡。 1959年1月,改为公社。 1961年7月,恢复区建制,所辖乡改公社。 1984年3月,所辖公社改乡。 1992年5月,撤区并乡,建设镇与高洞、峰岩2乡合并为乌罗镇。 |
明洪武八年(1375年),置麻兔洞,隶属酉阳宣慰司。 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划属乌罗府。 民国十六年(1927年),置甘龙口分县,隶属松桃县。 民国二十年(1931年),置八区(甘龙分县)。 民国二十七年(1936年),撤甘龙分县,置甘龙乡。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置第五督导区。 1950年3月,置甘龙区。 1958年11月,成立公社。 1961年7月,恢复区建制。 1992年5月,与麻阳乡合并为甘龙镇。 |
民国四年(1915年),设长兴区。 民国二十八(1939年),设长兴联保。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设长兴乡。 1950年3月,设六区(长兴)。 1951年11月,为第九区。 1954年,改为乡人民委员会,同年改为长兴民族民主联合政府。 1957年1月,恢复区建制。 1958年11月,改为公社。 1961年11月,恢复区建制。 1984年3月,所辖的公社改乡,长兴堡改镇。 1992年5月,建镇并乡撤区,与九龙乡合并建立长兴堡镇。 |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7月,设迓驾联保,属长兴督导区。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1月,改乡。 1950年3月,设迓驾乡,属九区(长兴)。 1958年3月,改公社。 1984年3月,改乡。 1985年1月,改镇。 1992年5月,建镇并乡撤区,与达车乡合并建立迓驾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