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村委会驻地长洋而得名。以村居狭长之田洋间,村旁溪如玉带,山似锦屏。又以郭瑜长兄住临海长潭,二兄迁金华长衢,村名皆冠“长”字,故称长洋,既合地形,又表“三长”同祖之意。 |
以村委会驻地南溪命名。该地溪流之流向系从南向北,且在深甽之南,称南溪。村以溪名为名。 |
以村委会驻地得名。村以居于山隍岭下,乃称岭下。 |
村委会驻地岭徐得名。《徐氏宗谱》载,徐应奎“避元兵变,隐宁海旗山筑室居焉”。据此,徐姓定居当在宋末元初。谱又载:“宁奉分疆之域有一小岭,徐其姓也,谓岭徐”。 |
据《孙氏宗谱》,元代,樟树孙安一解祖归田,游至该处,爱其幽谷之美,“遂折樟木四枝,插于夷址之间,祝曰:六月初一,植以樟木,若能蔚郁,甚堪筑室。其木果荣,遂挈子妇以居之,而名其地为夏樟”。 |
原为柘坑自然村之一部分,主居姓张,故名柘坑张。 |
原为柘坑自然村之一部分,主居姓戴,故名柘坑戴。 |
深甽村委会驻地在此,因而得名。“甽”既可解作“田间水沟”,亦可解析为“山谷”。地处深山谷地,多溪流水沟,故名深甽。 |
村西南有深水潭,称龙潭,因称水潭所在1984年第一次全国地名普查期间予以收录并正式命名。村亦改称龙宫,至今沿用。 |
下辖中湖村为南宋著名历史学家胡三省之故里,因而名为三省村。 |
《中胡石桥里胡氏宗谱》:胡氏始祖居会稽,北宋时,胡瓘迁居宁邑硖石下胡,后裔分为上中下三派,分居上胡,中胡,下胡三村。1950年民主建政时,以历来“胡”、“湖”混写,遂定村名为上湖。 |
以村委会驻地大蔡得名。据《蔡氏宗谱》载,“闻定府君于隋大业元年(605)偕赵氏夫人由天台南阳徙居于宁海之北乡象原村。彼时洋林疏旷,岐路蓁芜,公垦而辟之,年久人繁,比诸姓为大,因名之曰大蔡”。 |
村委会驻地在大里村而得名,早先居有李、金、马三姓,其中李姓人多势大,村名大李。明代,铁场一都王(今西店镇王家)王公蒙(1296-1398)之曾孙入赘大李金氏。后子孙繁衍,而其他诸姓衰微,王姓取“金里藏王”之意,又以地处山里,改村名大里。 |
村旁清溪中有一潭,称大清潭而得名。 |
由下横山、上横山、孔家三个村各取一字而得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