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团点名说地名 > 沙洋镇各村社区历史沿革

沙洋镇各村社区历史沿革

1950年,沙洋城区建一、二、三、四街人民政府。

1954年,一、二街合并为第一居委会,三、四街合并为第二居委会。

1960年,沙洋建市,沙洋镇改称汉江人民公社,第一、二居委会分别改称第一分社、第二分社。

1961年7月,沙洋撤市复镇,分社复称居民委员会。

1987年,在第一、二、三居委会的基础上成立云龙、新河、琼台、平湖和黄山5个居民委员会,黄山居委会辖第三居委会所辖区域。

1998年,黄山居民委员会更名为黄山社区居民委员会至今。

1958年,成立新沙大队。

1985年,新沙大队更名为平湖居委会。

2001年11月,琼台居委会与平湖居委会合并,更名为平湖社区居民委员会,属沙洋镇至今。

1950年,沙洋城区建一、二、三、四街人民政府。

1954年初,一、二街合并为第一居委会。

1955年,三、四街合并为第二居委会。

1973年,成立第三居委会。

1987年,在第一、二、三居委会的基础上成立云龙、新河、琼台、平湖、黄山5个居委会。

云龙、新河辖原第一居委会辖区,以建设街下段西至球场街口,东至汉江边路段为界,南属云龙居委会,北属新河居委会。

1998年,云龙居民委员会更名为云龙社区居民委员会,并沿用至今。

1950年,沙洋城区建一、二、三、四街人民政府。

1954年秋,一、二街合并为第一居委会。

1955年,三、四街合并为第二居委会。

1973年,成立第三居委会。

1987年,在第一、二、三居委会的基础上成立云龙、新河、琼台、平湖、黄山5个居委会。

其中,云龙、新河2个居委会位于原第一居委会辖区。

以建设街下段、西至球场街口、东至汉江边段为界,南属云龙居委会,北属新河居委会。

1998年,新河居委会更名为新河社区居民委员会至今。

1951年土地改革时,朱家井(现农胜社区三组)朱姓地主及兄弟仇视土地改革,将贫农朱久姐杀害。

后人民政府镇压了3名地主,在这一带成立地方政权,命名为胜利乡。

辖曾家湾、黄家山、陈家山、榨坊街、朱家井、周家台6个自然村。

1953年,各自然村组成互助组。

1955年,转初级社。

1958年,成立长林人民公社,辖9个小队。

胜利乡更名为农胜大队。

1984年,农胜大队更名为农胜村。

1987年,农胜村2、八组大部分村民恢复城镇户口,并划出成立榨街委员会。

2001年,农胜村、榨街居委会合并,成立农胜社区居民委会至今。

1949年前,该地为小山岗,山岗上有刘家湾、九胡垸、方家湾、李家湾、陈家湾、江家口、闸口南边湾7个自然湾落。

有近百户村民,靠打鱼、砍柴、种田维生。

1952年土地改革,组成各个互助组。

1953年,沙洋农场在此围湖造田。

1955年,建初级社,属闸口乡。

1958年,转为高级社,属沙洋镇。

1991年,属长林街道办事处。

1993年,长林街办和汉津街办合并,属汉津街道办事处。

2000年,属沙洋镇。

2001年,与牛奶山居民委员会合并,更名为农建社区居民委员会至今。

2002年,林咀村(前身为太平生产大队,因太平生产大队地处林家咀一带,后更名为林咀村)和卷桥村(前身为联合生产大队,因联合生产大队地处卷桥桥一带,后更名为卷桥村)合并为卷桥村。

因沙洋县经济开发区建设需要,卷桥村农用耕地逐步被征用,大部分村民因失地逐步转型为城镇居民。

2005年,撤村设立社区,更名为卷桥社区居民委员会至今。

清朝咸丰年间,今洪岭社区辖区及周边地带属沙洋东六图。

民国时期,人口繁茂,抗日战争期间,因逃难致人烟稀少。

至民国末期,仅有约30户农户散居在中洪岭和燕家桥一带。

新中国成立后,居民逐渐增多,形成若干居民点。

1952年土地改革时,各湾成立互助组。

1955年,成立中洪岭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8年人民公社化以后,为中桥生产大队,属卫星人民公社长林管理区。

1987年,改称洪岭村,属沙洋区长林街道办事处。

1990年,属沙洋镇。

2002年9月,与沙洋镇青泥村合并,仍称洪岭村。

2005年,改称洪岭社区。

2007年,成立仪表厂社区。

后仪表厂撤销。

2012年,更名为开源社区。

1953年土地改革时期,距沙洋城区南约10千米一带有下中洪岭、范家台、杨家岭、朱家台等10余自然村庄。

1956年,各自然村分别联合组成初级社,属李市高桥乡。

1958年,转高级社。

其中,下中洪岭一带自然村组成群力大队(指群策群力之意),范家台、王家巷、杨家岭一带组成中进大队(中洪沟和农业生产向前进各取一字组成)。

1961年,属李市公社群力管理区。

1988年,转交给沙洋镇管辖。

1989年,合村并组,分别更名为群力村、红光村、中进村。

2005年,三村合并,更名为友谊村至今。

1953年,沙洋农场在小江湖开荒造田,修建排灌站,命名为丰收闸,老百姓俗称闸口。

1956年,下闸口、李家台、曹八里等几个自然村组成沿河农业生产合作社,属沙洋镇胜利乡。

1958年,为卫星(李市)人民公社姚集管理区沿河生产大队。

因姚集管理区下辖3个沿河生产大队,此处位于小江湖东沟丰收闸附近,为了区别,更名为闸口大队。

1984年,改称闸口村,属沙洋镇至今。

更多资料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