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团点名说地名 > 清泉镇各村社区历史沿革[3]

清泉镇各村社区历史沿革[3]

清朝时期属蕲水县永福乡;民国时期属第一区;1956年农业合作化时成立群力七社,属云路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定名为群力七大队,属十月区云路公社;1974年撤区并社后与绿化、长丰合并为翟铺大队;1979年与绿化、长丰分开,以境内片名翟家铺命名为翟家铺大队;1984年恢复区、乡、村建制属望城区云路乡,原翟家铺大队更名为翟家铺村民委员会;1987年撤区建乡属清泉镇,更名为翟铺村民委员会;2001年合并乡镇属清泉镇至今。

清朝时期属蕲水县永福乡;民国时期属第一区;1955年农业合作化时成立学庵高级社,属豪地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定名群力九大队,属十月区云路公社;1974年撤区并社时改名绿化大队;1976年与长丰、翟铺大队合并,并定名为翟铺大队;1979年与翟铺大队分开,恢复绿化大队;1981年以境内庵名学庵定名为学庵大队;1984年恢复区、乡、村建制属于望城区云路乡,原学庵大队更名为学庵村民委员会;1987年撤区建乡属清泉镇;2001年合并乡镇属清泉镇至今。

清朝时期属蕲水县永福乡;民国时期属第一区;1956年农业合作化时成立建设高级社,属麻桥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定名建设大队,属十月区麻桥公社;1974年撤区并社时与继光、红卫大队合并为杨树大队,属十月公社;1979年与继光、红卫大队分开,恢复建设大队;1981年以境内山名拔炉山定名为拔炉山大队;1984年恢复区、乡、村建制属望城区麻桥乡,原拔炉山大队更名为拔炉山村民委员会;1988年撤区建乡属麻桥乡;2001年合并乡镇属清泉镇至今。

清朝时期属蕲水县南乡;民国时期属第一区;1955年农业合作化时成立月山高级社,属麻桥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定名月山大队;1974年撤区并社时与向阳大队合并为麻桥大队,属十月公社;1979年与向阳大队分开,恢复月山大队;1984年恢复区、乡、村建制属望城区麻桥乡,原月山大队更名为月山村民委员会;1988年撤区建乡属麻桥乡;2001年合并乡镇属清泉镇至今。

清朝时期属蕲水县南乡;民国时期属第一区;1955年农业合作化时成立金星社,属麻桥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定名金星大队,属十月区麻桥公社;1970年与新一、和平大队合并为向阳大队;1974年撤区并社后与月山大队合并为麻桥大队;1979年与月山大队分开,恢复向阳大队;1981年以境内小镇名麻桥定名为麻桥大队,1984年恢复区、乡、村建制属望城区麻桥乡,原麻桥大队更名为麻桥村民委员会;1988年撤区建乡属麻桥乡;2001年合并乡镇属清泉镇至今。

清朝时期属蕲水县永福乡;民国时期属第一区;1956年农业合作化时成立了前进社,属麻桥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定名前进大队;1970年与明灯大队合并为东方大队,属十月区麻桥公社;1974年撤区并社时与五星大队合并为石河大队,属十月公社;1979年与五星分开,恢复东方大队;1981年以境内湖名官湖定名为官湖大队;1984年恢复区、乡、村建制属望城区麻桥乡,原官湖大队更名为官湖村民委员会;1988年撤区建乡属麻桥乡;2001年合并乡镇属清泉镇至今。

清朝时期属蕲水县永福乡;民国时期属第四区;1955年农业合作化时成立了星光、五一高级社,属麻桥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定名五一、星光大队,属十月区麻桥公社;1970年两大队合并,定名五星大队;1974年撤区并社时与东方大队合并为石河大队;1979年与东方大队分开,恢复五星大队;1981年以境内片名抱儿石定名为抱儿石大队,1984年恢复区、乡、村建制属望城区麻桥乡,原抱儿石大队更名为抱儿石村民委员会;1988年撤区建乡属清泉镇;2001年合并乡镇属清泉镇至今。

清朝时期属蕲水县北乡;民国时期属第四区;1955年农业合作化时成立了红星、八一社,属竹瓦区夏凉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定名红星、八一大队,属汪岗公社;1959年属竹瓦区夏凉公社;1970年两大队合并,命名为八一大队;1974年撤区并社后属朱店公社;1981年以境内片名麻园岭定名为麻园岭大队;1983年从麻园岭大队分出,定名为火山大队;1984年恢复区、乡、村建制属竹瓦区夏凉乡,原火山大队更名为火山村民委员会;1988年撤区建乡属麻桥乡;2001年合并乡镇属清泉镇至今。

清朝时期属蕲水县南乡;民国时期属第四区;1955年农业合作化时成立了红星社、八一社,属夏凉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定名红星大队、八一大队,属夏凉公社;1970年两大队合并为八一大队;1981年以境内自然村名定名为麻园岭大队;1984年恢复区、乡、村建制属夏凉区夏凉乡,原麻园岭大队更名为麻园岭民委员会;1988年撤区建乡属清泉镇;2001年更名为麻元村民委员会,合并乡镇属清泉镇至今。

清朝时期属蕲水县南乡;民国时期属第四区;1955年农业合作化时成立先锋、前进两社,属竹瓦区夏凉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定名先锋大队、前进大队,属汪岗公社;1959年属竹瓦区夏凉公社;1970年两大队合并,改名先锋大队;1974年撤区并社后属朱店公社,曾与新华大队合并,命名夏凉大队,后又分开;1981年以境内自然镇名夏凉亭定名为夏凉亭大队;1984年恢复区、乡、村建制属竹瓦区夏凉乡,原夏凉亭大队更名为夏凉亭村民委员会;1987年撤区建乡属清泉镇麻桥乡;改名夏凉村民委员会,2001年合并乡镇属清泉镇至今。

清朝时期属蕲水县南乡;民国时期属第四区;1955年农业合作化时成立三社、五社、六社,属夏凉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定名新光、新明大队,属夏凉公社;1964年两大队合并,改名光明大队;1974年撤区并社后属朱店公社,曾民延安大队合并,定名延安大队,后来又分开;1981年以境内片名龙井命名为龙井大队;1984年恢复区、乡、村建制属竹瓦区夏凉乡,原龙井大队更名为龙井村民委员会;1988年撤区建乡属麻桥乡;2001年合并乡镇属清泉镇至今。

清朝时期属蕲水县南乡;民国时期属第四区;1955年农业合作化时成立延安社,属竹瓦区夏凉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定名延安大队,属汪岗公社;1959年属竹瓦区夏凉公社;1974年撤区并社后属朱店公社,曾与光明大队合并,定名延安大队,后又分开;1981年以境内片名十榨命名为十榨大队;1984年恢复区、乡、村建制属竹瓦区夏凉乡,原十榨大队更名为十榨村民委员会;1988年撤区建乡属麻桥乡;2001年撤乡建镇属清泉镇至今。

清朝时期属蕲水县南乡;民国时期属第四区;1955年农业合作化时成立二十三社,属夏凉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定名为新华大队,属夏凉公社;1970年与民主大队合并,仍命名新华大队;1974年撤区并社后属朱店公社,曾民先锋大队合并,定名夏凉大队,后来又分开;1981年以境内山名望花山定名为望花山大队;1984年恢复区、乡、村建制属竹瓦区夏凉乡,原望花山大队更名为望花山村民委员会;1988年撤区建乡属麻桥乡;2001年合并乡镇属清泉镇至今。

清朝时期属蕲水县永福乡;民国时期属第一区;1956年农业合作化时成立了高潮社,属麻桥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定名高潮大队,属十月区三台公社;1969年与花瓶、高二大队合并为高潮大队;1974年撤区并社时飞跃、五星大队合并为河口大队;1979年又分开,恢复高潮大队;1981年以境内片名易河口定名为易河口大队;1984年恢复区、乡、村建制属望城区三台乡,原易河口大队更名为易河口村民委员会;1988年撤区建乡属麻桥乡;2001年合并乡镇属清泉镇,2010年更名河口村民委员会后属清泉镇至今。

清朝时期属蕲水县永福乡;民国时期属第一区;1956年农业合作化时,成立高潮社,属麻桥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定名高潮大队,属十月三台公社;1969年与花瓶大队、高二大队合并为高潮大队;1974年撤区并社与飞跃、五星大队合并改为河口大队,属十月公社;1979年分开后仍命名高潮大队;1981年更名为花瓶大队;1984年底恢复区、乡、村建制属望城区三台乡,原花瓶大队变更为花瓶村民委员会;1988年撤区建乡属清泉镇;2001年合并乡镇属清泉镇;2014年易河口村民委员会更名为花瓶村民委员会,属清泉镇至今。

更多资料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