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团点名说地名 > 秦安县安伏镇各村社区情况介绍

秦安县安伏镇各村社区情况介绍

因以安姓人氏聚居平川中,故名。1949年初,属安伏乡附属村,1954年2月实行乡制,属安伏镇附属村,1958年9月,成立人民公社,属安伏人民公社管辖区,1984年改为安川村村民委员会,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安川村位于安伏镇东部,距镇区2公里。有3个自然村(新庄、中庄、庙坪),9个村民小组,377户,1596人。耕地面积1864亩,其中果园面积1780亩(苹果898亩,花椒632亩,其他250亩)。

因以安姓,伏姓人氏聚居,故名。1949年后,属安伏乡,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属安伏公社,安伏大队,1984年5月改名为安伏乡安伏村村民委员会,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安伏村位于安伏镇镇所在地。有4个自然村,4个村民小组,706户,2480人。耕地面积2571亩,其中果园面积2100亩(苹果1200亩,花椒800亩,桃树100亩)。

剪湾村位于安伏镇南部,距镇区2.5公里。有2个自然村,4个村民小组,531户,2219人。本村的支柱产业是林果种植业。全村共有果椒园2669亩,其中苹果1600亩,花椒1069亩。全村农村实用人才共25人,其中生产型10人,经营型6人,技能服务型5人,技能带动型2人,社会服务型2人。鼓励返乡农民工、回乡大学生、退休人员、退役军人以及其他人才返乡进村创业。大力培养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培养不少于10名农村创业致富带头人。

刘洼村位于安伏镇西山,距镇政府5公里,下辖刘洼组、阳湾组、勿坪组三个自然村,全村共有352户,1418人,其中刘洼组214户863人,阳湾组74户295人,勿坪组64户260人。有低保户24户82人,有耕地面积2951亩,其中果椒园面积约2600亩(苹果约1600亩,花椒约1000亩),苹果和花椒是本村的支柱产业,有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3个。

伏洼村位于安伏镇北部,距镇区大约10公里。有1个自然村,3个村民小组,分别是伏洼组、杨山组、汪岩组。449户,1931人。耕地面积3742亩,本村的支柱产业是林果种植业。全村共有果椒园3500亩,其中苹果2000亩,花椒1500亩。组织果农进行田间果树管理技术培训,参加市、县、镇、村四级实用技术培训。

刘沟村位于安伏镇东北部,距镇区5公里。有1个自然村,4个村民小组,171户,710人。耕地面积1657亩,其中果园面积830亩(苹果350亩,花椒480亩)。

沟门村地处安伏镇东北部,紧邻叶莲公路,坐落葫芦河畔,距镇政府2.5公里,辖2个村民小组,225户949人。全村有耕地面积1358亩,果园1200亩,其中花椒800亩,苹果400亩,花椒和苹果成为本村的支柱产业。2021年,沟门村被确定为县级乡村建设示范村,镇村紧扣“五大振兴”,着力打造外有“颜值”、内有“涵养”的生态宜居新村庄,不断提高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据清光绪《通渭县新志》记载,俗传有二十佛顺流而下至此对立,即为“寺”,且村中以杨姓人氏聚居,故名。1950年前,属通渭县锦带峡,1950年后半年划归秦安县,成立杨寺乡,属郭嘉区管辖。

杨寺村为杨寺乡政府所在地,1952年撤销杨寺乡,杨寺村划归安伏乡管辖,1958年属安伏乡沟门大队,1984年改名为杨寺村村民委员会,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杨寺村位于安伏镇北部,距镇区5公里。有1个自然村,4个村民小组,184户,759人。耕地面积1184亩,其中果园面积950亩(苹果600亩,花椒300亩,其他50亩)。

麻湾村位于安伏镇北部。有3个自然村,4个村民小组,445户,1816人。耕地面积3481亩,本村的支柱产业是林果种植业。全村共有果椒园2850亩,其中苹果1000亩,花椒1850亩,人均年收 8700元 左右。现有村干部5人,大学生村文书1人。全村农村实用人才共50人,其中生产型20人,经营型5人,技能服务型10人,技能带动型6人,社会服务型9人。鼓励返乡农民工、回乡大学生、退休人员、退役军人以及其他人才返乡进村创业。

因以姬姓人氏聚居,故名。1949年后,属安伏乡,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属安伏公社,安伏大队,1984年改为姬洼村村民委员会,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姬洼村位于安伏镇北部,距镇区12公里。有1个自然村,2个村民小组,134户,545人。本村的支柱产业是林果种植业。全村共有果椒园800亩,其中苹果520亩,花椒280亩。

伏湾村位于安伏镇北部,距镇区10公里。有2个自然村,280户,1154人。本村的支柱产业是林果种植业。全村共有果椒园2610亩,其中苹果1360亩,花椒1250亩,人均年收8500左右。全村农村实用人才共41人,其中生产型9人,经营型4人,技能服务型5人,技能带动型11人,社会服务型12人。鼓励返乡农民工、回乡大学生、退休人员、退役军人以及其他人才返乡进村创业。大力培养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培养不少于10名农村创业致富带头人。

杜岘村位于安伏镇东部,距镇区10公里。有2个自然村,2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291户1149人,本村的支柱产业是林果种植业。全村共有果椒园1200亩,其中苹果800亩,花椒400亩。组织果农进行田间果树管理技术培训1期120人次。

因陈姓人氏聚居,且村前有葫芦河流过,故名。1949年后,属安伏乡,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属安伏公社,安伏大队,1984年改名为陈河村村民委员会,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陈河村位于安伏镇北面。有1个自然村,3个村民小组,199户,766人。耕地面积1864亩,其中果园面积1330亩(苹果700亩,花椒630亩)。

明代安姓人氏建村,因当时人少村小,且位于山湾中,故而得名新湾村村民委员会。1949年初期,成立了新湾大队,1984年改名为新湾村村民委员会,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新湾村位于安伏镇东南部,距镇区5公里。有3个自然村,3个村民小组,272户,1063人。耕地面积2488亩,其中果园面积1819亩(苹果1000亩,花椒819亩)。

朱峡村位于安伏镇北部,距镇区16公里。有3个自然村,4个村民小组,344户,1368人。耕地面积2980亩,其中果园面积2300亩(苹果1350亩,花椒950亩,其他0亩)。鼓励返乡农民工、回乡大学生、退休人员、退役军人以及其他人才返乡进村创业。大力培养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培养了不少于10名农村创业致富带头人。

更多资料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