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寨乡由于设新乡时政府驻地在当时崇溪划出的中寨村得名。清中期,属四甲。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属华霖镇。 1950年,划归荞麦地区。 1962年,属崇溪区。 1970年,属崇溪公社。 1984年,属崇溪区。 1988年,由荞麦地区拖租,崇溪区中寨、下寨、吉兆,铅厂区鱼毕、新华区岩脚、付山共7个村划归中寨乡。 巧家县辖乡。1988年由崇溪乡划出设中寨乡。位于县境南部。面积83.2平方公里,人口1.2万。公路通县城。辖中寨、下寨、吉兆、鱼毕、拖租、付山、岩脚7个行政村。有煤矿,经济以种养业为主。农业主种玉米、水稻、红薯、马铃薯、烤烟,特产核桃。 |
炉房乡因辖区建炉房采炼铜矿得名。明末清初,属马书伙目辖地。 清中期,为归治里头甲。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属四区(马树)管辖。 1950年,属三区(包谷垴)管辖。 1953年,属杨梅山区管辖。 1958年,属创造公社,炉房为管理区。 1962年,又属杨梅山区。 1969年,属马树公社。 1984年,属马树区管辖。 1988年4月,从马树区划出炉房、噜布、荒田、鸡噜、鲁德和新置的底里共6村,成立炉房乡。 巧家县辖乡。1988年从马树乡划出设炉房乡。位于县境南部。面积131.6平方公里,人口1.5万。有公路东接大巧公路。辖炉房、噜布、底里、荒田、鸡、鲁德6个行政村。农产玉米、水稻、马铃薯、荞麦、油菜、烤烟,特产生姜。有铜、铁等矿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