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12月由城关镇、南坳镇、维社乡合并组建成冠山镇,沿用至今。 |
1950年代区乡建制时期,境内乡级建制多次变更;人民公社时期设冶西人民公社;1984年2月政社分离后,设冶西乡;同年12月改为冶西镇。 |
1950年代区乡建制时期,境内区划不稳定;人民公社时期设锁簧人民公社;1984年2月政社分离后,设锁簧乡;同年1984年12月改为锁簧镇。 |
1950年代区乡建制时期,境内区划不稳定;人民公社时期设张庄人民公社;1984年2月政社分离后,设张庄乡;同年12月,改为张庄镇;2000年12月撤并乡镇时,由张庄镇、古贝乡、阳胜乡合并组建成新的张庄镇。 |
据唐碑记载,唐代该地即为古道重镇,区乡建制时期,政区多次变更;1958年9月到1958年11月,设阳泉郊区东回人民公社;1958年11月到1959年4月,组建五大人民公社,东回人民公社为其中之一;1961年5月后,境内设东回、马山、潺泉3个人民公社,区划稳定;1984年2月政社分离后,公社改设为乡;同年12月东回乡改为东回镇;2000年12月,全县撤并乡镇,原东回镇、马山乡、潺泉乡合并成新的东回镇。 |
柏井城,相传为汉韩信所筑;宋太祖开宝年间(821-824)改成柏井寨;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重修为柏井堡。 柏井名称沿用至今。 新中国成立初期到1954年9月区村建制时期,属七区;1954年9月到1956年4月区乡并存建制时期,境内有固驿铺、柏井、柏木井、牌岭、槐树铺、梁寨、白灰、对峪等乡;1956年4月到1958年8月,乡镇建制时期,境内有柏井、甘桃驿、固驿铺、井峪等乡;1958年8月到1958年11月隶属于阳泉郊委时期,柏井境内曾设柏井、白灰、甘桃驿等乡,后设槐树铺人民公社;1958年11月到1959年4月五大人民公社时期,境内前期设槐树铺乡(管理区),后期设柏井、槐树铺两个乡(管理区);之后,境内一直有柏井、槐树铺两个乡级(人民公社)建制;2000年12月,撤并乡镇后,原槐树铺乡和柏井乡合并为柏井镇。 |
隋开皇十六年(596),曾置苇泽县;唐大历元年(766)曾修筑承天军城,设承天军。 明清时期属平定州管辖;民国时期,娘子关属平定县第五区;新中国成立后,娘子关地区曾设娘子关乡、娘子关区、娘子关公社,辖区常有变更;1958年后,娘子关公社辖区趋于稳定;1984年政社分离,娘子关公社改为娘子关乡;1985年8月,撤乡设镇;2000年12月撤并乡镇,原槐树铺乡的旧关、新关两个村划归娘子关镇。 |
明清时设“拒城都”;1953年设巨城乡;1958年9月设巨城人民公社;1984年2月政社分离,实行乡(镇)村制又改为巨城乡;同年12月改设巨城镇;2000年12月,将原岩会乡与原巨城镇合并组建为新的巨城镇。 |
1947年5月,平定解放后,境内设六、七区;1950年代区乡建制时期,境内区划不稳定;1958年6月,成立宏星人民公社(驻西郊村);1961年1月,成立石门口人民公社;1984年政社分离后,设石门口乡;2000年12月撤并乡镇后,原岩会乡的乱流村划归石门口乡。 |
清代属安平乡拒城都;1950年3月全县改划为11个区,属第三区、第十区;1958年至1984年设岔口、黄统岭两个人民公社;1984年政社分离后改设为岔口乡、黄统岭乡;2000年12月,黄统岭乡并入岔口乡,成立新的岔口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