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团点名说地名 > 庐山市海会镇各村社区情况介绍

庐山市海会镇各村社区情况介绍

海会社区位于庐山南麓,三叠泉景区脚下,距九江市区约25公里。社区境内交通便利,通讯发达,白鹿洞书院名扬中外。社区是海会镇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所在地。

社区面积6.8平方公里,共1053户,人口3061人,17个居民小组。为搞好基础设施建设,社区先后投资200余万元,兴建了社区办公楼、服务中心、文化长廊、文体广场和居民休憩游乐园等场所。社区内设有办公室、医务室、警务室、社区党校、居民学校和幼儿园等。随着社区建设不断完善,一个集绿化、美化、亮化和人文景观的现代精品社区展现在人们面前。

庐星社区前身为九江星庐瓷土矿(原名江西星庐瓷土矿),是一家以生产星子高岭土(又名瓷土)为主要产品的老国有矿山企业,坐落在庐山市海会镇和白鹿镇交界处,矿山开采历史悠久,自开采至现在已有200余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由个体开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发展为互助组,尔后发展成为星子瓷土矿和庐山瓷土矿。2009年12月,根据九江市国有企业改制的政策和要求,企业进行了改制,职工进行了安置分流,按照属地交接管理的原则,企业所有的社会事务、人员及组织关系全部由当地政府接收管理。2010年3月,海会镇庐星社区成立,负责社区内日常事务。

现有四个居民片区,即:矿部、四分矿、大垅、海会,总居民户数394户,居民人数为693人。

园艺社区成立于2021年8月, 辖区总面积5578亩,隶属庐山综合垦殖场,土地性质属性国有现有居民276户,户籍人口985人,低保人员14户27人,残疾人19人、185名退休职工,社区现有工作人员3人。

社区虽然刚成立,但已为居民办理各项业务提供便利,及时了解社情民意,积极协调解决居民反映的实际问题,遏制不安定因素发生,确保辖区社会安全稳定。进一步完善以最低生活保障为基础,医疗、住房、教育等专项救助申请,灾害救助、临时救助等应急救助和社会互助,加大对老年人、残疾人、优抚对象、低保户等困难群体的救助力度,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长岭村村部位于海会镇东南部,东临鄱阳湖,西接海会社区,南至园艺场、长岭山,北与五洲村交界,距庐山大道2.5公里,村域面积约10平方公里,为“十三五”省级贫困村。共有耕地面积3300余亩,其中水田2700余亩,旱地600余亩,有林地面积3500余亩,水域面积1000余亩。下辖16个村民小组,633户,2313人,有党支部1个,党员53名(其中四名预备党员)。现有贫困户共26户,50人,已脱贫26户50人。村民以养殖业和种植业为主。村部办公大楼始建于1990年,占地面积310平方米,建筑面积620平方米,并于2009年进行了改造。医务室于2018年10月30日建于村部旁边,现“两委”班子共6人。

五洲村位于庐山市海会镇中部,紧临集镇,西靠五老峰,东临鄱阳湖,北与光明村接壤,南与长岭村交界,环庐山公路、绕城高速穿插而过,距离九江城区26公里,距离庐山市14公里,交通便利。辖区面积10.8平方公里,下辖十三个自然村,总户数843,人口3045人,现有村干部5人,党建宣传员1名。

村域内有海会东门旅游集散中心、农商银行、加油站;有准四星级山海会宾馆、海龙山庄度假村。给人们生活带来极大的方便。

通过这几年的发展,党支部坚持抓党建促发展,五洲村涌现出绿禾专业种养合作社、燕窝之春家庭农场、三叠泉花镜、蓝莓基地等一批乡村产业,有效地带动了当地村民就业、增收。

光明村位于海会镇北部,坐落于大庐山脚下,背倚匡庐,面朝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是一块上好的风水宝地,拒九江市区21公里,拒庐山市15公里,北与彭山村交界,南与五洲村相邻,村内自然环境优美,“田、山、水、土”特色分明,我村村民主要以农业种植、旅游业、外出务工为主要经济来源。

我村辖区总面积10.5平方公里,辖14个村民小组,共有609户居民,总人口2620人。集体经济收入10.0155万元,集体经济薄弱,全靠上级部门扶持。村民自主创业3个,山水忆恋茶业合作社、海庐茶博园和三泉黄菊种植专业合作社,目前已初具规模,带动村民就业500余人,随着大庐山旅游事业的发展,山水忆恋茶业合作社、海庐茶博园,紧跟大庐山旅游发展步伐,大力发展农业休闲旅游业,为我村的经济发展集聚了“人气”、“财气”。

彭山村位于九江市庐山市海会镇北端,东临烟波浩渺的鄱阳湖,南与光明村相邻,西倚庐山世界地质公园,北与濂溪区高垅乡五星村交界,是庐山市最北面的一个行政村。地域面积3.5平方公里,彭山村共有12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362户,户籍人口1318人。

彭山村基础设施较为薄弱,近几年经过上级单位帮扶,开展精准扶贫、落实帮扶措施,村贫困户全部脱贫;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一定成效,村庄交通等基础设施基本完善;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统一收集和运输农村生活垃圾,建立专职保洁员队伍,使农村生活环境得到改善;推进彭山村猕猴桃、荷花、葡萄种植等多项产业发展,农户增收渠道逐渐拓宽,制约彭山村发展的硬件障碍得到一定解决。但村农业产业分散、未形成规模,村集体经济薄弱,留在村内的青壮劳动力偏少,文化素质偏低,专业技术人才缺乏,发展意识不强,地理条件及政策限制等制约着彭山村的发展。

海会镇林场于1970年成立,坐落于庐山脚下,距九江市区23公里,距庐山市区17公里。东与彭山村交界,南与三叠泉相邻,西靠庐山,北与庐山茶厂交界。林场辖区内自然环境优美,的“地、山、水”特色分明。

我场村民主要以农业种植、山地茶园及手工业为主要经济来源。林场山林面积8100余亩,水田面积160余亩,茶叶面积200余亩。共有两个村民小组,总户数79户,总人口300余人。

更多资料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