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团点名说地名 > 罗甸县沫阳镇各村社区情况介绍[3]

罗甸县沫阳镇各村社区情况介绍[3]

董望村位于董当乡政府驻地,与罗牙村、梅坡村、红星村大井村和沫阳镇接壤。国土面积3.7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为677.8亩(田636.73亩)。全村辖7个村民小组1240人,布依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5%以上。有0党员17名,其中女党员1名,初中以上文化程度7名,中专以上文化程度2名。村级公路通路不通车,目前仍有4个组不通公路,全村生态环境差,尤其是沿河两岸和公路两侧生态植被极差,燃料缺乏。由于地处交通死角,小城镇建设尚未形成规模,群众发展意识不强,生产水平低,以种植早熟蔬菜为主,发展能力弱,经济发展缓慢,群众无公共活动场所。

一、自然条件

里改村座落在沫阳镇东南面、距镇政府4公里,东南与里怀村接壤,西面与罗沟村隔河相望,北面与柏林村相邻。

1、地形地貌

里改村地形以高山为主,部分为中低山地貌,境内山峰耸峙,沟壑纵深,山坡坡度较陡。

2、气候条件

气候属于来热带季风气候,境内最高温度40.5℃,最低气温-3.5℃,平均气温20℃,无霜期达335天,平均日照1435小时。

二、资源概况

1、土地资源

全村总面积16.17平方千米,辖3个自然寨3个村民组179户920人,林地面积5205亩,占总面积21.5%。全村耕地面积465亩,耕地面积占总面积的2.3%,人均0.5亩,境内耕地主要以坡耕地为主,主要分部在地势低洼及沿河两侧。

2、水资源

村内有2条小河流,年均降雨量1335毫米。

3、生物资源

里改村气候温暖湿润,为野生动物、植物生存、繁衍提供了优越的自然环境。有野生动物50余种,植物种类繁多,其中有许多珍贵药材。

二、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一、人口、劳动力资源

全村辖3个村民组,总户数179户,总人口920人,农业人口883人,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95.5%,有劳动力466人,其中外出务工劳动力220人。

二、经济发展现状。

2010年里改村农业总产值290万元,人均纯收入2478元。里改村农业产业发展较落后,境内粮食作物主要以蔬菜、水稻、玉米为主,2010年全村粮食总产量272吨,人均占有粮295公斤;经济来源主要靠蔬菜种植、外出务工和发展养殖业为主。

基础设施建设。交通方面,现有通村公路4公里,交通状况仍较落后,特别是通村公路及通组公路路面状况极差,多为晴通雨阻。水利方面,已解决人饮安全人数470人,尚有450人饮水困难,小水池水窖20口,大小水渠0.8公里,有效灌溉面积250亩。电力方面,农村电网全覆盖。

社会事业方面。教育方面,在校学生171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8%。医疗方面,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100%。社会保障方面,到2010年,农村尚无居民参加养老保障,农村低保、五保供养人口513人。

纳刮村位于沫阳镇北部位置,距镇驻地5公里,东与董当乡把贺村接壤,南与沫阳村交界,西与云干乡毗邻,北与董当乡高峰村接界。全村总面积1.96平方千米,辖有7个自然寨,分7个村民小组276户1192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800人)。

全村耕地面积654亩。其中;田588亩,土66亩。经济收入主要以水稻、油桐、早菜和青壮劳动力外出打工为主,外出打工计380人,主要分布在广东、江苏。2010年人均粮食123.3公斤,人均纯收入3052元。

近几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纳刮村领导干部坚持狠抓以村“两委”为核心,以村治保联防、调解组织为重点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村各组织干部、党员以及广大群众的平安创建积极性,狠抓平安文明家庭、平安文明村寨、治保联防、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等工作,不断夯实辖区平安文明创建基础,为辖区社会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林情村位于沫阳镇东部位置,距镇驻地6公里,东与平岩乡接壤,南与翁保村山林交界,西与访里村毗邻,北与董当乡接界。全村总面积7.68平方千米,辖有6个自然寨,分9个村民小组251户1162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162人)。

全村耕地面积545.3亩。其中;田465亩,土80.3亩。经济收入主要以水稻、早菜和青壮劳动力外出打工为主,外出打工计387人,主要分布在广东、浙江、江苏。2010年人均粮食100.0公斤,人均纯收入2950元。

近几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林情村领导干部坚持狠抓以村两委为核心,以村治保联防、调解组织为重点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村各组织干部、党员以及广大群众的平安创建积极性,狠抓平安文明家庭、平安文明村寨、治保联防、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等工作,不断夯实辖区平安文明创建基础,为辖区社会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一、自然条件

里落村位于沫阳镇的东面,距沫阳镇政府所在地18公里;东与与广西省三保乡隔河相望,南与茂井镇五家坟村交界,西与纳翁村相邻,北与翁保村接界。

1、地形地貌

里落村地形以高山为主,部分为中低山地貌,境内山峰耸峙,沟壑纵深,山坡坡度较陡。

2、气候条件

气候属于来热带季风气候,境内最高温度40.5℃,最低气温-3.5℃,平均气温20℃,无霜期达335天,平均日照1435小时。

二、资源概况

1、土地资源

全村总面积16.45平方千米,辖4个自然寨7个村民组158户750人,林地面积7065亩,占总面积28%。全村耕地面积630亩,耕地面积占总面积的2.5%,人均0.84亩,境内耕地主要以坡耕地为主,主要分部在地势低洼及沿河两侧。

2、水资源

村内有1条河流,年均降雨量1335毫米。

3、生物资源

里落村气候温暖湿润,为野生动物、植物生存、繁衍提供了优越的自然环境。有野生动物50余种,植物种类繁多,其中有许多珍贵药材。

第二节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一、人口、劳动力资源

全村辖7个村民组,总户数158户,总人口750人,农业人口736人,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98.1%,有劳动力533人,其中外出务工劳动力247人。

二、经济发展现状。

2010年里落村农业总产值240万元,人均纯收入2420元。里落村农业产业发展较落后,境内粮食作物主要以蔬菜、水稻、玉米为主,2010年全村粮食总产量232吨,人均占有粮309公斤;经济来源主要靠蔬菜种植、外出务工和发展养殖业为主。

基础设施建设。交通方面,现有通村公路14公里,交通状况仍较落后,特别是通村公路及通组公路路面状况极差,多为晴通雨阻。水利方面,已解决人饮安全人数150人,尚有600人饮水困难,小水池水窖25口,大小水渠0.5公里,有效灌溉面积170亩。电力方面,农村电网全覆盖。

社会事业方面。教育方面,在校学生138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8%。医疗方面,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100%。社会保障方面,到2010年,农村尚无居民参加养老保障,农村低保、五保供养人口466人。

坡木村位于董当乡政府东面,距乡政府3.0公里,与梅坡村、董望村、罗牙村和云干乡接壤。国土面积3.7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为677.8亩。全村辖6个村民小组930人,布依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5%以上。有0党员15名,其中35岁以下1名,初中以上文化程度8名,高中以上文化程度4名。村级公路路况极差,目前仍有3个组不通公路,全村水资源贫乏,人畜饮水紧张,现有的2个山塘水库均有不同程度的渗漏现象,亟待维修,燃料缺乏。由于人多地少,群众观念落后,生产水平低,发展能力弱,收入渠道单一,群众生活十分贫困。

甲哨村位于乡政府东部,距董架乡政府5公里,与平塘县新合村相邻,与我乡董架村、麻怀村、联合村接壤,全村共227户,956人,全村辖6个组8个自然寨,其中汉族占65%,苗、布、侗占35%,全村为喀什特地貌,山山重叠,山高坡陡,居住环境较为较差,但民风纯朴,人民群众积极性较高,热心于家乡各种公益-业建设,致力改变落后面貌。甲哨村有丰富的米黄色大理石资源,目前有大量客商前来考察开采。甲哨村的田坝、上坝、下坝三个组,水源较好、土地肥沃,距乡政府较近,适合发展秋淡菜。

火龙村距平岩乡政府驻地5公里,全村辖5个组,9个自然寨,122户,520人。耕地面积665亩,其中田58.8亩,土606.2亩,可开发利用荒坡1680亩;现已达到人均一亩核桃。有人畜饮水水池130口,水窖90个。
弯心村位于平岩乡政府东北部,距乡政府驻地1公里,全村共有耕地面积730亩(其中:田130亩,土600亩);辖4个村民小组142户616人,现有党员13人,由于弯心村是苗族居住比较集中的村寨,群众经济基础薄弱,文化素质低,是平岩乡最贫穷的贫困村之一,是省定的一类贫困村。

下朝村位于平岩乡西北部,距乡政府驻村3.5公里,东与平岩村交界,南与安羊村相连,西与联丰村接壤,北与平墉县鼠场乡相接。全村共有耕地面积536亩(其中:田36亩,土500亩);辖6个村民小组136户512人。现有林面积5000亩,荒山3000亩。
梅坡村位于董当乡政府东北面,距乡政府6公里,属于省定的一类贫困村,与坡木村、董望村、大井村和董架乡接壤。国土面积2.4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为463.846亩(田387.326亩)。全村辖4个村民小组788人,人均耕地0.64亩,布依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5%以上。有0党员20名,其中35岁以下1名,初中以上文化程度10名。

目前全村仍没有通村公路,全村水资源贫乏,人畜饮水困难,燃料缺乏。由于人多地少,群众观念落后,生产水平低,发展能力弱,收入渠道单一,缺乏发展资金,群众普片生活十分贫困。

更多资料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