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团点名说地名 > 罗甸县沫阳镇各村社区情况介绍[2]

罗甸县沫阳镇各村社区情况介绍[2]

一、自然条件

先丰村位于乡政府西面,距乡政府14.5公里,属省定的二类贫困村,与跃进村、沫阳镇和云干乡接壤。国土面积7.23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1、先丰村地处高山,地貌复杂,地势不平,耕地主要为梯田。平均海拔高度800米左右。

2、气候条件

先丰村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湿润性气候,具有春早、夏长、秋迟、冬短特征,全年无霜期320天,平均气温17℃,最冷为1月,月平均气温为7.2-9.3℃.平均无霜期330-350天。全年平均日照1300-1500小时,年降雨量在1250毫米左右。

资源概况

1、土地资源

全村总面积7.23平方公里,林地占45.6%,耕地占8.3%,其它占46.1%。耕地总面积895.35亩,其中基本农田700亩,人均占有耕地0.56亩,人均基本农田0.44亩,境内耕地主要以梯田为主。

2、水资源

先丰村境内水资源缺乏,全村年平均年降雨量1250mm。

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经济发展现状。2010年先丰村社会生产总值42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668元。全村农业结构单一,总体效益低。境内粮食作物主要以水稻、玉米为主,2010年全村粮食产量507.52吨,人均占有粮食320公斤;无经济作物,养殖业以生猪为主,大牲畜存栏218头,出栏53头,生猪存栏512头,出栏704头虼胬�1210头,出栏971头,2010年畜牧业产值达120万元。

基础设施建设。交通方面,先丰村现有通村公路18.5公里,尚有一个组未通公路,且通组公路路面状况极差,多为晴通雨阻。水利方面,全村1586人都没有安全饮水。村内有山塘3处,小水池165口,蓄水10760立方。电力方面,农村电网全覆盖,电网改造升级已全部完成。

社会事业方面。教育方面,村内有村校1所,全村共有在校生169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医疗卫生方面,无村卫生室,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8%。社会保障方面,到2010年,全村共18人参加养老保险,农村五保、低保供养人口覆盖全村320人。

罗牙村位于董当乡政府东南面,距乡政府5.4公里,与坡木村、董望村、沫阳镇、董架乡和平岩乡接壤。国土面积15.5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为1033.23亩(田664.63亩)。全村辖13个村民小组1913人,布依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5%以上。有0党员25名,其中35岁以下4名,女党员3名,初中以上文化程度10名,高中以上文化程度6名,中专以上文化程度2名,大专以上文化程度1名。村级公路路况极差,有一个组(干化组)坐落在石山区,存在地质灾害,群众需要移民搬迁。

目前全村水资源贫乏,人畜饮水困难,仅有的2个山塘水库均已出现不同程度的渗漏,亟待维修,燃料缺乏。由于人多地少,群众观念落后,生产水平低,发展能力弱,收入渠道单一,群众生活十分贫困。

董架村位于董架乡政府所在地,东接董架乡甲哨村,南与东跃村毗邻,西连白龙、董细,与平塘县克度镇金科村接壤,村距平塘大射电望远镜(FAST)只有3公里,距我乡白龙村力毛坪地质奇观——“五行天坑”景区4公里,油路312省道穿村而过交通十分便利。全村辖6个组9个自然寨,共261户1233人,聚居着汉族占85%、布依族占10%、苗族占5%等民族。现有耕地面积686亩,其中:田454亩,土232亩。2008年由乡政府、武装部的组织下,董架村成立了一支由30多位村民组建一个民兵应急分队,负责董架村的安全保卫工作。

一、组织建设情况全村共有党员38名,其中:预备党员2人;女党员4人;大专党员4人、高中党员1人、中专党员3人、初中党员23人、小学党员7人;20-50岁党员28人、50-70岁党员7人、70岁以上党员3人。村两委班子由村支书、村委会主任、副主任组成。大专1人,中专2人。

二、基础设施建设财政奖补“一事一议”硬化项目。董架村董塘组水泥路,由“一事一议”项目已投入实施,群众投工投劳,预计11月底可以完工。

村庄整治。政府所在地村庄整治,已完成规划设计,上交实施方案,现进入测阶段,预计10月底开始施工建设。

三、文化娱乐全村99%的农户安装了“村村通”小天锅;政府所在地附近的农户安装了有钱电视;2011年由电信公司的大力支持,董架村“天翼信息村”的建立,首批38户享受了“天翼”优惠政策,老百姓可以自由自在网上冲浪,可以通过网络了解世界各地新闻、可以查找自己需要的信息、更可以通过网络与外出务工亲朋好友、家人视频通话。

四、招商引资董架村有2亿多立方米黄色大理石储量。涉及采矿面1平方多公里,投资近5000万元,目前正在开采130亩,投资近2000万元,已完成路、水、电、矿山揭面工作。

新进加油站。涉面6000平方,目前已完成征地土地补偿工作,投资约1000万元,极大地方便过往车辆用加油。

五、旅游资源天仙洞位于董架村思毛坨组钟堡山半山腰,距乡政府所在地1.5公里,距平塘大射电望远镜3.5公里,距白龙村“五行天坑”2公里。天仙洞面对老鹰山,洞内钟乳石形成千姿百态的形状,有形式巨龙、观音、如来佛、石门、石花、五指山、夫妻像、栅栏、石笋等等的石像,洞内有十多棵钟乳石形成的顶天柱,连着洞底和洞顶,最大一棵顶天柱座落于洞中央,由六人才能合抱。在这棵顶天柱下面有天然形成的两个水池,水清澈见底……。洞内有一种被当地百姓称之为硝泥的矿产,五十年前被当地百姓取来做耕地的肥料。天仙洞,洞中有洞,洞中套洞,是探险旅游的理想去处。有诗称:

悬崖峭壁冗打沟,金猴越过此山中;观音盘坐莲花辨,如来稳坐仙洞中;

前龙后虎抱此地,大鹰展翅洞门口;思毛太平民安定,此地别有另其峰。

六、需要解决的民生问题

积极推动“185”工程的实施,助民增收;争取财政奖补“一事一议”项目,修建思毛坨组水泥路,为旅游开发做好准备工作;在保护好农村生活环境不受破坏的同时,维护好投资商的开采权益不受侵害,让大理石板材加工厂落户董架村;依据平塘大射电望远镜和力毛坪的开发,董架村重点做好村庄整治,加强街道建设,大力发展商业和饮食业。

东跃村座落在罗甸县董架乡西南面,距乡政府所在地——董架5公里,全村辖9个组300户1213人,现有0党员60名,村办公楼一幢229平方米。区域面积19.6平方公里,80%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岩容地貌,土地面积1316亩(其中:田面积454亩,土面积862亩)。由于生存环境恶劣,直至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全村人均吃粮不足160公斤,人均纯收入不足600元。

2005年以来,全村群众在村“两委”的带领下,通过几年来的努力,目前东跃村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通过“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已完成环村公路水泥路面硬化4公里;2、在2009通过村级文化工程,实施东跃村三个组的农民文化广场建设,现已投入使用;3、积极探索劳务输出新路子,成立劳务输出协会,全村每年有组织的输出400人以上,年劳务收入达500余万元;4、全村共完成危房改造31户,其中集中危房改造一处28户。

东跃村两委班子根据村情,认真制定发展规划并积极组织实施,在各级各部门的大力帮助下,得到村民的全力配合,大大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0年的850元提高到2005年的1986元,人均占有粮从2000年的230公斤提高到2005年的545公斤。东跃村的变化各级党委给予了充分的肯定,2000年以来年年被县、乡党委评为先进党支部;2004—2005年连续两年被州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2005年2月被县委、县政府在“卫生与秩序”主题及省级创建文明卫生城镇中评为先进单位;2005年7月被评为黔南州村民自治先进村;2002—2005年均被评为州级文明村。2004年,被原省委书记评价为“大关基础上的新典型”;2007年12月被评为黔南州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示范村;2008年被省委党的建设领导小组评为五好基层党组织;2010年7月被州委党的建设领导小组评为“五好、四新、三落实”农村基层党建示范点。

麻怀村坐落于董架乡政府的东南面,距离乡人民政府7公里,是一个山高坡陡、居住分散、水资源缺乏的一个行政村。全村有5个村民小组,6个自然寨,共142户604人。现有耕地面积585亩,其中田面积342亩,土面积243亩。2002年至2003年两年间共有626.73高坡土地实现了退耕还林。目前全村共有98%的农户修建有水池、水窖,基本决绝群众生活用水问题;89%的农户用上了沼气池,家家户户教看上了电视,用上手机或固定电话。特别是近年来,全村加大对劳务输出的力度,全村每年外出务工人数均达200余人左右,形成“出去抓票子,回家修房子,发展出点子,村貌变样子”的格局。实现务工创利137.6元,人均收入达到2278元,初步改变了全村贫困的面貌。

一、组织建设情况

1、全村现有党员39名,其中女党员10名,20—50岁的党员21名,50—70岁的党员16名,70岁以上的党员有2名。

2、由于全村人口较少,村支书、主任实行一肩挑,副主任一人。村支两委班子成员年龄在50岁以下,具备一定文化水平,是一支能干事、干成事、能真正带领群众致富的党员干部队伍。

二、面临亟待解决的问题

1、全村通村公路6.5公里,其中有3公里公路没有边沟和涵洞,因雨水不断冲刷,造成路面高低不平,加上村两委没有集体经济来投入修建,出现晴通雨阻现象。

2、小田坝和摆台两个组至今未通公路,又属地质灾害隐患区。共涉及22户农户102人。

3、全村的基本农田中20%常年被水淹没,需修排洪和水利沟。20%的高榜田缺乏水源,常年靠望天水耕种,现急需修建水窖4口,共计5000多立方。

4、由于麻怀村山高地处边远,整个村通讯信号不够稳定,常年通讯工具无法正常使用,不仅影响了群众间正常交流,同时也阻碍了与外界联系,现急需修建通讯基站一座,实现全村网络全覆盖。

田坝村位于董架东南部,村委会距董架乡政府12公里,与本乡5个村相依相伴,东与联合村接壤,南与民进村毗邻,西与东跃村隔路相向,北面与麻怀村相靠,东北面与甲哨村交界。

全村有12个村民小组11个自然寨共366户1514人,劳动力787人,其中外出务工580人,0党员47人。全村辖区面积1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423亩,其中,田600亩、土823亩,属典型的卡嘶特山区,生存环境相当恶劣。

近几年来,在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董架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田坝村加强了基层组织建设,增强了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全体党员干部队伍综合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全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序推进,各项事业健康发展。目前全村实现了组组通公路,有组级水泥硬化路及串户路共6公里,水池水窖400余口,灌溉水渠2公里,为全村经济发展发发挥了重要作用,2010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290元。

民进村位于董架南部,距董架乡政府18公里,是两县三乡交界处的一个边远村,全村共8各村民小组10各自然寨,全村共278户总人口1343人,劳动力598人,其中外出务工291人,0党员30人,近几年来,由于加强了基层组织建设,增强了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全体党员的综合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积极完成乡党委政府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全村田土面积1134亩,其中,田554亩,土580亩,属典型的卡斯特山区,全村实现了组组通公路,金家坨至冗门率先实施了一事一议的水泥硬化路项目3公里。民进村荒山荒坡较多,适合发展养殖业。全村经济收入全以劳务经济为主,种养殖业为辅的生产格局。

白龙村位于董架西北面,距董架乡政府所在地6.5公里,东面与东西相邻,南与董当乡隔河相望,西面与平塘县塘边、克度接壤。全村共辖八个村民组,七个自然寨,住有汉、苗、布依等民族,总户数220户,人口960人,耕地面积1005亩,党员26名。近几年来,在乡党委、乡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白龙村两委班子团结协作,致力于白龙村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2008年,被乡党委、政府评为抗凝冻先进集体;2009年,在合医工作中被乡党委、政府评为先进集体;2010年,在合医工作中被乡党委、政府评为先进集体。

在旅游资源方面,白龙村有着奇特的地质奇观,五行天坑位于白龙村力毛坪组境内,距罗甸县城39公里,由落魂洞与半边洞两个大小约等的天坑组成,两个天坑分别座落于力毛坪组的左右两侧,其深度和宽度均分别为300米左右,坑底面积约为70650平方米。落魂洞天坑与半边洞天坑四周悬崖绝壁,犹如神功石器;坑顶紧密相连,犹如一对鸳鸯情吕;坑底呈圆周形状,犹如两只直桶,属罕见的地质遗址。天坑四面雄奇险峻,青树翠蔓,浓荫蔽日,奇花异草,鸟语花香,坑底原始森林茂盛,树木品种繁多,生态保护完好,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赋有喀斯特原生态地质特征,形成气势磅礴、景观秀美的天坑群。站在高处俯瞰,心中萌发不达谷底不罢休的感觉,四周萦绕着清新的混泥土气息,置身其中,让人感受大自然惬意之美,享受世外桃源闲适之乐。随着世界500米口径大射电望远镜(FAST)项目的建设,五行天坑距该项目建设地公3公里,这为白龙村旅游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我们将在县乡党委、政府和县各级部门的支持下,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天坑旅游,带动本级各项事业的发展。

董细村位于董架乡政府西南面,距乡政府所在地8公里,是一个典型的卡斯特高山村,全村有6个村民组8个自然寨,共居住着231户1045人,全村耕地面积902亩,其中田616亩,土286亩,因山高坡陡,水源相对缺乏,全村50%的农户修有水池水窑,以补充人畜饮用和田间灌溉需要。30%的农户使用了节能沼气,有效地减少了柴草的消耗,全村森林、生态植被较好。

近年来,全村经济发展较快。董细村劳动力资源丰富,为此村两委加大村劳务输出力度,董细村每年外出务工人员超过450人以上。形成“出去抓票子、回家修房子、发展出点子,村貌变样子”,的新格局,实现工务创利2129000元,人均收入2000元左右、初步改变了贫困的面貌。90%的农户家庭有电视,80%的农户用上手机及固定电话,

一、组织建设情况

1、全村现有党员31台,其中女党员5名,20—50周岁13名,50—70周岁党员12名,70岁以上的党员6名。

2、根据全村的人口比例,董细村班子成了、村支书主任、副主任三人、计生员一名,村支两委班子成员年龄在50岁左右,具备有初中及大专文化水平,是一支能干事、干成事的队伍。

二、面临逐待解决的问题。

1、解决全村水泥硬化路7条,其中锅厂至董细的断头路均1800米左右,拉耐至董塘均2000住�

2、在全村六个组之中、最落后的组是在锅厂组,因为全村连接不起、需要派人解决董细至锅厂的水泥硬化路。其次,锅厂、下坝两个组通讯信号不稳定,很少时候、手机无法正常通用。需要解决两个组基站一座,实现全村网络全面覆盖。

3、据全村解决的情况,在每个修建一个一行立方的大水库、供每个组用水问题。其中,还需解全村水窖100立方50个、60立方150个,小水塘水库两座。注“小水塘水库一座在董细的金车。另一座在锅厂的小托这两个水必须解决。还有在董细下坝修建3个1于立方给水池。其次郭厂发现有一个自生来的长流水,位置较高,水流长期不断,能解决锅厂的农户饮水的困难及需解决为谢。

联合村位于董架乡东南部,距乡政府8公里,全村共8个村民小组,8个自然寨,总人口1358人,330户。农村劳动力810人,其中外出务工人员455人,0党员22人,全村面积1577亩。田460亩,土1117亩,属于喀什特地貌,外出务工是联合村主要经济来源。目前,联合村的水池水窖能够基本解决90%以上农村吃水问题。村组级公路硬化没有修建完成。

高兰村位于罗甸县城东北部,跟县距40公里,北部靠平塘县鼠场乡,东、西、南面分别是平岩乡平岩村、联丰村、下朝村。全村有6个自然寨,12个组,最远的组距乡政府驻地6公里,最近的组距乡政府1.5公里,居住分散,全村320户1255人;其中:苗族1241人,占全村总人口的98%;耕地面积为1171亩,(其中,田300亩,土871亩),可开发利用荒坡1500亩,是平岩乡最贫困村之一,由于自然环境恶劣,交通不变,水资源奇缺,经济相对落后,村民的科技知识淡薄,种植方式传统,大部分经济来源主要靠外出务工来维持。全村喀斯特地貌,土地贫脊,村域内为峰丛、洼地及低中山地地貌组合。平均海拔1100m,地貌特点是基岩大面积祼露,地表怪石林立,崎岖不平,深浅不一。平均气温15.3℃,属典型的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均降雨量1300mm左右。出现的农业灾害性天气主要有干旱。

经济发展现状2010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1830元。境内粮食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等,2010年全村粮食产量429.21吨,人均占有粮食342公斤。养殖业以生猪、养土鸡为主。

平岩村位于平岩乡东北部,距乡政府驻地1公里,东与东与广西南丹县中堡乡隔河相望,南与弯心村相接,西与高兰村接壤,北与平塘县鼠场乡新坝村相邻。辖区内属典型的喀斯地貌,平均海拔1115m,地貌特点是基岩大面积裸露,地表怪石林立,崎岖不平,深浅不一的溶蚀洼地,溶洞、暗河分布于洼地之间,峰丛、洼峰一般相对高差在100m以上。属典型的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气候特点主要为是:无霜期长,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云雾较多,湿度较大,年均气温在15至17.5摄氏度之间,年均降雨量1300mm左右。出现的农业灾害性天气主要有干旱,冰雹等。

全村总面积10.85平方公里,林地占55%,耕地占10.56%,耕地总面积1719亩,其中基本农田360.1亩,人均占有耕地0.97亩,人均基本农田0.2亩,境内耕地主要以坡耕地为主。全村森林覆盖率20.82%,境内有林业用地8963.4亩,其中林地3389.1亩。境内植物种类丰富,有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矿、水洗石、汞矿等,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全村辖11个村民组,总户数521户,总人口1775人,农业人口1699人,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95.72%,有劳动力963人,其中外出务工劳动力320人。截止2010末,全村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1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050元。

近年来,在乡党委、政府大力实施“五个一”(即:人均一亩核桃,人均一口水池,户均一栋平房,人均半亩口粮田,组均一条水泥硬化路)工程的带动下,平岩村大力发展核桃、生猪、麻山土鸡等高山特色产业,目前,核桃产业初具规模,群众积极性高涨,这为进一步培育壮大平岩高山特色产业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结合“十二濉狈銎犊⒐婊瞧窖掖逡惶鬃酆闲缘姆銎犊⒐婊蹲蚀螅钅慷啵婕叭�11个村民组521户1775人的经济、社会、生态和环境等各个方面,规划实施的综合效益十分明显。平岩村是乡政府所在地,相对于其他村组,区位和交通优势明显,通乡油路贯穿全境。土地方面,全村1085公顷土地面积当中,可利用林地面积达597.56公顷,林地资源丰富,发展山地农业优势较明显。

种植业2011年新增核桃种植800亩。

养殖业2011年新增麻山土鸡养殖34000只,全部采取林下养殖模式。充分利用平岩村丰富的林地资源,大力培育壮大核桃、麻山土鸡等山区特色产业,走规模发展、集约经营之路。

独坡村位于平岩乡西南部,距乡政府所在地14公里,平均海拔800米,平均气温15.3摄氏度,年降雨量1230mm,无霜期长,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森林覆盖率达35%,属典型的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全村共有耕地面积为985亩,其中:田面积为299亩,土面积为686亩,辖4个村民小组225户958人。

独坡村是平岩乡较为贫困的村之一,2006年全村196户875人中贫困户有90户438人,无房户2户,毛草房有7户,叉叉房6户。全村缺粮半年以上的有30户120人,缺粮三个月以下的23户96人。

由于独坡村经济基础差,群众意识落后,再加上恶劣的自然条件、传统的种植方式等诸多因素,导致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群众缺乏经济来源,大部分群众收入来源于主要靠种、养殖和外出务工取得收入。是一典型的多民族贫困村。

联丰村位于平岩乡西南部,距乡政府所在地7公里,平均海拔1100米,境内地表破碎,水源奇缺,平均气温15.3摄氏度,属典型的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全村共有耕地面积为1036亩,其中:田面积为320亩,土面积为716亩,辖4个村民小组202户911人,有大牲畜868头。2009年底,全村人均纯收入仅2136元,人均340公斤,是平岩乡贫困村之一。
该地名来源于该地以前叫羊角井,建村委会后,称安羊村,为了安居乐业,阳光大气,后改为安阳村。1984年成立安阳村村民委员会,原隶属于平岩乡,2013年隶属于沫阳镇至今。

安羊村位于乡政府西南部,距平岩乡政府6公里,共有5个组253户1198人,居住以汉、苗族,是省定一类贫困村,全村253户全部居住在深石山区,自然条件极其恶劣,土地石漠化十分严重,耕地贫脊,人多地少的矛盾较为突出,全村现有耕地665亩,人均仅有0.6亩耕地。

更多资料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