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团点名说地名 > 龙安区东风乡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龙安区东风乡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传明洪武年间,赵氏等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因有座娘娘庙,故名娘娘庙村,1982年4月6日经市政府批准,将娘娘庙更名为红旗。红旗寓意先进。
传明洪武年间(1368),孙姓从山西洪洞县迁到此处定居,在东南方向有一条自然河沟,常年有水不断形成了一个大滃,滃里面水清澈如镜胜似玻璃,故称玻璃滃,后子孙嫌其不雅,取古诗“为有源头活水来”中“活水”二字,改名活水。
明洪武年间(1368)赵氏等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因西南有座古寺,传说叫兴隆寺,当地百姓称张村寺,又因赵姓居多,故名赵张村。
明洪武年间,黄氏从山西洪洞县迁到此处定居,因北有古寺,人称张村寺,以姓氏命名,故称黄张村。
传明洪武年间(1368),许氏从山西洪洞县迁至此地,因村西南有座张村寺,故名许张村。
红星寓意红星闪闪,即革命之意。原名老爷庙,1982年市政(1982)64号文批准更名红星。
据《续安阳县志》载旧时称“海之”村,传明洪武年间,村民从山西洪洞县迁到此处,因南边有泉水注入村中形成水塘,形似汪洋大海,取名海之村。因“海之”与“孩子”同音,村里嫌其不雅,于1969年经村民同意上报经审批,去掉“之”字得名海村。
据《续安阳县志》载:称刘家庄。原含有三个自然村分别是刘家庄、核桃树、石奶庙。后经市政改造,现在三村一体,统称刘家庄。相刘姓从山西洪洞县迁到此处定居,故名刘家庄。
据《续安阳县志》载:称三家庄。明洪武年间(1368年),张、宋、魏三姓人家,从山西洪洞县迁到此处定居,故名三家庄。
据《续安阳县志》载:称徐家桥。相传明洪武年间公元1368年,徐氏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万金渠从村中流过,渠上修桥一座,故称徐家桥。1984年分为两村,以桥为界北为北徐桥,南为南徐桥,南徐桥后改为现今徐家桥。
据《安阳县志》记载称徐家桥。相明洪武年间,徐氏从山西洪洞县迁此,万金渠从村中路流过,徐氏跨河修桥,故名徐家桥。1984年划分为两个村庄,位于河北岸,故名北徐桥。
明洪武年间(1368),郭氏从山西洪洞县迁此,以姓氏命名,故名郭家庄。
据《续安阳县志》载称六家庄,明洪武年间(1368)六户人家从山西洪洞县迁来,故名六家庄。
据明嘉靖《彰德府志》载:称置度,据《续安阳县志》载:称置度。据传明洪武年间,刘、连、郭氏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因有大水从村西南流往,村民筑堤堵水防灾,水到,大水已被堵住,谐音止堵,后人演变为置度。
传明洪武年间,村民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因有座重兴寺,寺南有条大沟,故名寺沟村,沿用至今。
更多资料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