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地有三个自然村,从江边向上排列分别为下排、中排、上排,因本村居中,得名“中排”,又因沿澜沧江自北向南流经维西县维登及本县中排、石登等三村,是清代丽江府设置的澜沧江东保的三个村首,本村同样排列中间。 |
白族语地名。意为平地或平坝,因村址所在地比较平坦得名“北甸”;现。 |
约在清康熙年间,相传有两户人家从丽江九河迁来这里定居,取村名“得箐”,后演化为“德庆”;现。 |
白族语地名。意为大村,因与周围村庄相较本村规模较大、人口相对多一些而得名“多依”;现。 |
傈僳语地名。“路夺鲁”的音译,意思是“常听到豹子吼叫的地方”,相传这里豹子较多,经常听到豹子吼叫声而得名“怒守”;现。 |
因相传有李、杨、和、刘四姓人从外地迁来这里落户定居,相信能共同将此地发展成为繁荣昌盛之地,故名信昌坪。 |
白族语地名。意为大箐,因村址位于较大的山谷箐边得名“大宗”;现。 |
1953年建立乡政权时,取小川村的“小”和富隆厂的“隆”为乡名“小隆”,后因书写方便,通写为小龙;原乡政权驻小龙村。 |
据乾隆丽江府志稿记载:元、明朝时代(1206-1644年)曾用名为“焰川”。据传,因清朝乾隆皇帝到地方私访民情时,从江东望至江西看到一片“天山共色(与青青远山共为一色)”春色迷濛的景象。其二,由于三面河流、背景为山、水源丰富、土地辽阔适宜生存之地(称:米粮川),从此,经乾隆皇帝之口取名为“烟川”。另说因村址比较低洼,气候比较炎热,故名“炎村”,后来雅化通写为“烟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