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州镇环绕冀州城区,是冀州区政府驻地,毗临美丽的衡水湖。辖77个行政村,5万人,7万亩耕地。2017年完成财政收入3.35亿元,同比增长21.6%。先后获得“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全国环境优美镇”“河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党建奠基】 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强化“纪律、制度”两个保障,通过加强教育、完善制度、规范程序、严格责任追究,全面加强镇村两级班子建设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提高了基层党组织……。 |
南午村镇位于冀州区西南18公里处,东邻枣强县张秀屯乡,西连本区周村镇与北漳淮乡,南与南宫市为邻。全镇区域面积116.46平方公里,共辖57个行政村,13872户,39762口人,2307名党员,现有耕地119120亩。工业产品主要有:油漆、防爆软管、医疗器械、托辊、棉花加工等,目前全镇完成财政收入2787万元。农业主要产品有小麦、玉米、棉花、水果,其中李瓦种植瓜果大棚20余个、马瓦密植果园830亩……。 |
小寨乡(Xiaozhai Xiang)位于区境中部,距区政府8.6千米。乡政府驻小寨村。面积112.5平方千米,人口3.54万人(2002年)。辖39个村委会。今年以来,我乡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习*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重项工作全面推进。1、项目建设后劲明显增强。截至2018年8月6日,全部财政收入完成3205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2%……。 |
西王镇地处三市四县交界,位于冀州区西部,西与宁晋县接壤,南与新河县毗连,北与辛集市交界,东与码头李镇为邻,全镇辖25个行政村,总面积73.77平方公里,共有耕地7.44万亩,人均耕地2.43亩,2017年全镇总人口为31687人。2017年全镇工业总产值385184万元,现价总产值482153万元,企业人数3743人,劳动者报酬4540万元,同比增长1.05%%。全镇粮食总产量25185吨,农民人……。 |
码头李镇位于河北省冀州区西部,距区政府21.6千米。镇政府驻码头李村。面积94平方千米,人口3.34万人,辖32个行政村。是传统的农业大镇,在冀州市的农业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我镇在稳定传统的棉花、小麦、玉米等作物的基础上,大力扶持经济高效作物的种植,开发了食用菌、经济苗木、金银花等特色产品,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全镇的经济发展,另外冀州市月季油墨厂、码头李镇汽车配件小区,洗涤剂厂成为我镇的……。 |
徐家庄乡地处冀州城区西南11公里处,省道郑昔线和市主干线衡阳路交汇通过,乡政府驻地往东有红旗路与106国道相接,交通便捷。全乡总面积7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0799.3亩,辖28个行政村,居民7700户,27169人。 徐家庄乡历史悠久,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可上溯至唐玄宗开元26年(公元1738年),淄村金龙大王庙、冯家庄教堂等建筑闻名遐迩。1958年,徐家庄红旗人民公社被河北省委确定为与徐水、安国并……。 |
周村镇位于冀州区西南7公里处,106国道纵贯南北,邯黄铁路从镇域北部东西穿过,邢衡高速自镇域中部穿过并设有高速出入口。全镇区域面积77.5平方公里,共辖45个行政村,7420户,25300余人,1745名党员,现有耕地72542亩,辣椒交易市场一个,工业园区一个,初步形成了镇区、北曹、午照、枣园、增庄及周村工业园为平台的“一园五基地”工业发展格局,是个以农业为主,天鹰椒种植为支柱的中等发达名镇。……。 |
北漳淮乡位于冀州区西南19公里处,辖区面积57.5平方公里,21个行政村,人口2.2万,耕地70314亩。漳淮乡是全国最大的姬菇生产基地,2000年被中国农业部授予食用菌之乡称号,该乡种植食用菌已有19年的历史,2000年种植户数达到2800户,蘑菇大棚3500个,原料投入3000万斤,总产量1.5万吨,有生产小区20个,并且有300多人组成的原料购销队伍和30多个收购网点及3个深加工企业。全乡食……。 |
门家庄乡位于衡水市冀州区域西北部,东与小寨乡毗邻,西与辛集市王口镇交界,南与码头李镇接壤,北与辛集市王口镇孟家庄、官道李镇相连。冀门线、赵码线从乡域穿过,交通便利,水利、供电、通讯设施完善。乡域面积61.86平方公里,辖17个行政村,6862户,2.2万人,耕地面积68100亩。乡政府驻门家庄村,距区政府24公里。2018年财政收入完成891万元,工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实现了稳步增长,2018年……。 |
官道李镇,位于冀州市域西北部,地处四市区(桃城区、深州市、辛集市、冀州市)交界,东邻桃城区,西邻辛集市,南邻冀州区小寨乡和门家庄乡,北邻深州市,赵码线、衡杨线穿境而过,刑衡高速途径该镇8个村。官道李镇是冀州区交通网络的重要节点,西边商贸重镇,镇域面积63.8平方公里,辖35个建制村,耕地面积4200公顷(6.3万亩),居民7690户,总人口2.1万,其中少数民族24人,回族11人,蒙古族2人,壮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