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里街社区现有14个村民小组,11个自然湾。全社区共有人口1468人,379户。耕地面积3183。27亩,山林面积1557.8亩。五里社区共有“两委”班子成员7名。其中五里街社区党支部5人,居委会3人,1人交叉任职。(女干部2 人)。全社区共有正式党员51名,男性党员40人,女性党员11人。平均年龄54.8岁。社区共有脱贫户15户,共53人,低保户21户,共计41人,残疾人34人,退役军人25人,现役军人2人,烈士4人,五保户4人,优抚对象6人。
村集体经济及产业情况:共有种粮大户(50亩以上)8人。并有年出栏200头牛五丰养牛场1个,4组返乡创业曹润金水产养殖泥鳅等共计30余亩。五里社区现有一个枳壳种植基地共计128亩(2020年70亩,2021年新增58亩)。成立了五里祥民种养专业合作社,水面养殖40亩,蔬菜种植大棚30亩。 |
长岭村位于武山镇中部,景湖公路穿境而过。辖区面积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815亩,水面面积1198亩山地面积4183亩。全村共有13个村民小组,326户,1410人。其中享受低保人数59人,五保户3户,全村脱贫户9户30人,监测户1户6人。党支部1个,党员人数45人,其中女党员6人。村“两委”干部6人,其中女干部2人。
村集体经济及产业情况:全村主要种植棉花、水稻、黄栀子及果业采摘。村集体经济产业主要种植杨梅60亩,今年新增丝瓜络50亩。去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10万元。 |
西桥村地处武山镇南面,与都昌县交界,共14个村小组,辖区面积5.841k㎡,其中耕地面积2.21k㎡,山地面积2.02k㎡,水面面积1.6k㎡,总户数384户,1878人, 产业主要是水稻、棉花、药材、苗木为主。村18户66人贫困户中,享受低保贫困户13户,家庭人口53人、享受低保26人,未享受低保户5户共13人(含分散供养五保户)、2015年脱贫3户、2016年脱贫5户、2018年脱贫4户、2019年脱贫4户、2020年脱贫2户;村“两委”干部四人,村支部党员51人,每年村里仅有1.8万元的土地转让、林地出租等费用,村集体经济薄弱。
村集体经济及产业情况:一、项目发展内容规模及资金投入:1、利用武山米酒的传统招牌优势,在西桥老村部投资78万元,修建占地面积360平主米加工厂房,购置生产设备等,进行粮食精加工(酿酒)。2、在村管辖的方便、长岭两座水库进行绿色生态养殖,前期投入鱼苗约5万元,其他费用3万元,共计约8万元,在西桥村2组建设一个面积约60亩的丝瓜络产业基地,利用现代化产销模式,使村集体经济多样化。3、筹资渠道。总投资86万元,村级集体投入70%、村干部集资投入30%。
二、项目效益及分析。项目建成后收购种粮大户粮食进行粮食精加工,年产米酒5万斤,预计年纯收入8万元;方便水库、长岭水库,开展绿色水产养殖,预计年产成鱼2.6万斤,年纯收入2万元;
三、产业基地利益联结机制。每年拿出纯盈利效益的10%用于救济村贫困家庭,30%作为村干部入股分红,其他利润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聘请长期在家身体较好有责任心的贫困户参加基地产业务工,增加贫困户收入,筑牢继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基础。
四、项目资金管理。村级集体经济产业基地,在镇党委监督指导下,由村委会主管创办,自主经营、自担风险。成立项目监督小组,由村民代表对村基地项目进行监督,聘请专业会计做账,搞好资金管理,规范项目基地管理制度,确保村级集体经济安全规范运行。 |
武联村位于武山镇东南方向,距武山镇4.3公里,衢九铁路穿村而过,南面与西桥村接壤,北面与王常村、武山村接壤,东面与都昌县交界,西面有鄱阳湖口田园综合体现代农旅项目,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全村共有355户,1525人,土地确权面积2163.02亩。其中农业户籍309户,1190人,低保户15户,21人,其中脱贫户8户,12人,分散供养5人,集中供养1人,残疾人23人,烈士1人,优抚对象1人。武联村共有“两委”班子成员7名。其中党支部委员5人,村委会委员3人,聘用干部1人,2人交叉任职(两名女干部)。中共党员35人,高中及以上文化约占总人数的28%。村主要经济作物以水稻、油菜、棉花为主。
村集体经济及产业情况:2018年成立湖口县武山镇景缘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主要以种植茶叶为主,面积约100亩。2021年开始采摘茶叶出售,盈利2万余元。2021年10月份由村委会和他人合伙成立湖口县振兴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村集体占总股份的20%,2022年初正式投入生产。 |
武山村位于武山镇正东面,距离湖口县城约26公里,临集镇约3。8公里。武山村东面有武山山脉,连绵起伏,在群山的怀抱中有三座水库呈斜品字型排布,水库聚雨面广,蓄水量多,武山镇80%的农业灌溉及生活用水都由这三座水库供应;南面与武联村相邻,千亩樟树林为界;西面与王常村接壤,一条九景瞿铁路如卧龙一样分域而治;北面与天山风景区紧靠万亩药材基地相连,一条宽阔的产业公路延山盘旋直达武山。全村面积6.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3平方公里(约3450亩),山林面积2.4平方公里(约3600亩)水面面积0.9平方公里(约1350亩),余下的是村庄面积,辖内有9个自然湾10个村民小组,农业户口356户,人口1684人,党员39人(含驻村一书记)。村内设有党群服务中心,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退役军人服务中心,扶贫室,图书览阅室,综治协调室,卫生室,有事先商量会议室等,功能齐全,设施齐备。村级公路呈循环状态,四通八达。当前全村建档立卡户全部退出,经济收入主要以种植和劳务为主。
村集体经济及产业情况:一、以湖口县红石谷黄花产业专业合作社为龙头,实行种植、养殖、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产业链,带动了周边村民的就业机会,为村民增加了经济效益。二、成立了武山村集体组织专业合作社,为壮大村集体经济提供平台。 |
王常村地处武山镇东南面,九景衢铁路穿境而过,距离集镇1.5公里,全村共8个村民小组,现有317户1333人,拥有耕地1824亩,山林3000余亩,塘堰水82亩。设立党支部1个,中共党员35人,其中女性党员10名,60岁以下党员15名。选优配强“两委”干部,班子团结和睦。以党建为抓手,按照“一建强四引领”工作方法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2020年获得“省级森林乡村”,2021年获湖口县“先进党组织” 等各项荣誉称号。
村集体经济及产业情况:2020年成立湖口县五柳农业专业合作社,主要以中药材、黄花种植为主。同年与九江君好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合作建成20余亩大棚火龙果种植采摘园、村集体持股60%。借助鄱阳湖口田园综合体项目落户建设之际,将村级闲置土地集中流转,2021年实现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20余万元。 |
武前村位于武山镇东北约3公里,内有天山景区、及小二型天山水库、区域面积约5.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260亩、山林面积2333亩、全村下辖16个村民小组,共13个自然湾、全村共386户、总人口1624人。目前已经完成了11个小组的新农村建设、连续四届在万亩油料基地承办油菜花节、为村民带来了实惠。全村党员55名、预备党员1名(班子结构)、支书兼主任1名、副支书1名、支委3名、村委会1名。
村集体经济及产业情况:兴建农民专业合作社。自2019年建成总面积120多亩,其中油茶100多亩、水面养殖20多亩、猪舍、鸡舍6亩。油茶长势稳步发展,预计到2023年开始挂果后逐年挂果高产。承包油菜加工、自产自销的模式,预计到2024年后收入突破20万以上。目前油茶还是投入阶段,去年油茶基地套种农作物、玉米、芝麻等、收入1万元左右。今年经两委商讨利用兴建合作社流转土地800多亩水稻种植、增资增项壮大村集体经济发展。 |
埠堰村位于武山镇北大门,九景高速和景湖公路都穿村而过,山清水秀,交通便利。2016年列入江西省“十三五”贫困村,本年度底脱贫、摘帽;2017年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全村11个村民小组,11个自然村,共305户1265人,其中常住人口1172人;建档立卡脱贫户14户57人、监测户1户1人;全村共有党员42人,其中女党员8人;村干部5人。全村总面积4.5平方公里,地势西高东低,丘林地带为主,气候湿润,适宜种养殖业;共有耕地面积2300余亩,其中水田面积1730亩、旱地570余亩;山林面积2800多亩,水面面积800余亩;土地流转面积1300余亩。辖区内水库两座:“小一型”邹家山水库,“小二型”绿山涧水库,水源充沛,灌溉便利,是本村农田主要灌溉水源之一。
村集体经济及产业情况:1、埠堰村产业基地位于本村村前场,三面环山,一面环水,土地肥沃,水源充沛,气候条件十分优越,适宜产业发展。该基地已成立专业合作社,以稻虾共作配套种养模式,采取统一选购,统一销售,提供技术,安排专业人员管理,主要打造纯天然、无公害,原生态绿色食品。一是种植以优质水稻种植为主,2021年度产优质水稻18000斤,加工成品大米9000余斤,平均以5元价格进行销售,除去成本盈利2.5万元;二是养殖,主要养殖有龙虾、青虾、鲫鱼及四大家鱼和土鸡等品种,2021年度养殖土鸡500余只,平均以120元价格全部销售出去,除去成本盈利3.5万元;三是栽种果树,在坡型地栽种椪柑、桃李、杨梅、桑葚等果树,以采摘经营模式,以“长短结合”方式提高效益,预计两年后产生效益;四是新增养殖项目1个:肉牛养殖,2021年度年肉牛养殖大棚基础设施已建成,为来年肉牛养殖项目奠定了基础,产业基地的发展有力保障村集体经济稳步发展。
2、光伏电站,2017年建设50千瓦光伏电站一座,2018年扩面50千瓦光伏电站一座,两座电站均已并网正常使用,2021年度全年产生效益7万余元,根据《湖口县村级光伏扶贫电站收益分配管理办法》和我村制定的光伏电站收益分配方案,今年的光伏收益60%用于脱贫人口承担公益性岗位任务和参加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的劳务费用支出,既解决了脱贫人口就近就业难的问题,又能巩固脱贫成效,使脱贫人口增加收入;30%收益资金用于小型公益事业建设,逐步完善了村内基础设施建设。 |
本村地处都昌、湖口两县交界之处,属武山镇西部村,距离集镇3.8公里。辖区面积5.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560亩,山地面积1785亩,水域面积610亩。村内有小(二)型水库一座(孔岗水库),总库容36.58万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1500亩。由于水渠年久失修,实际灌溉面积不足100亩。山塘50余口大部处于半荒废状态。全村总人口1183人,283户。其中农业人口1050人,252户;五保户4人;脱贫户15户,贫困边缘户1户,共计66人。一个党支部,村“两委”5人,党员38人;10个行政小组,12个自然村,村级卫生室1个。
村集体经济及产业情况:村集体产业为丝瓜络种植。上年人均收入13800元。目前拥有丝瓜络种植基地50余亩,去年经营性收入10余万元。基地发展势头良好,有望今年经营性收入突破15万元。今年新增基地500余亩,正在施工建设中,预计建成后生经营性收入能突破50万元。 |
五星村地处武山镇北约5公里,共有九个自然湾,十三个小组。辖区面积4.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236亩,山地1476亩,水面316亩。全村总户361户,其中农业户357户,产业专业户4户。总人口1479人,其中农业人口1248人,城镇人口231人,外出务工242人,五保3人。 脱贫户15户50人,三类人群1户1人。 其中享受低保人数21人。通过教育、健康、安居、产业、就业、饮水等帮扶措施。全村贫困学生8人。全村共有40名党员,村干部3人其中女干部1人。
村集体经济及产业情况:村集体经济主要发展苗木种植约100亩,品种有红花檵木、红叶石楠、女贞、卟树、香璋、栾树、乌桕,中药材种植(黄栀子和帜壳),畜牧养殖鸡、鸭及利用我村两座水库(窝蓬山水库、姚王庙水库)进行水产养殖。沈添远湾和沈文贞湾种植蔬菜(包菜,有机花菜)约210亩,陈饶思湾种植草皮约120亩,沈石屋湾和曹璋湾种植苗木(红叶石楠、女贞、卟树)约100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