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团点名说地名 > 洪湖市沙口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洪湖市沙口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古时,此地河道如织,诸水汇流。《湖北舆地记》载。在洪湖之北有小沙口港,北由关爱河分支南流五里来往。小沙口河由三汊河南下十五里抵,北河旧名小荆河。“冯姓河由沙口南下三里,镇方山旁为此河之口,向有大马河一道,长五六十里尾出大洪口。施流河在太马河之南张家坊,源发沙口市,土名狮子口,中经茶团尾接篆口。众河四方骤至,拖泥带沙,冲积淤高,壅沙成洲,故称此地为沙口。
明万历元年(1573),吴姓家族迁入此地,开办商铺和手工作坊,渐成商贸市场,故名吴家新场,后简称新场,并引用为村名。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洪水冲垮官湖垸堤,形成新河,此村位于上游河口,故名,后引用为村名。
清光绪十三年(1887),钦命提督宋鸣德率兵在此开挖一条人工河,自沙口镇方山、红星河起,至海岭、蒋岭、崔沟、袁家台出洪湖,人称新河,其下段名下新河,后引为村名。
村中有一庙名崔家庙,庙旁有条沟,故名崔沟,后引为村名。
以所在地水口桥而得名。
因村址依湖傍水,芦苇丛生,遍地花絮,故名。
清康熙元年(1662),乔姓人家迁居此地一高地,故名。
原为出入洪湖的河口,因岸边曾居柳姓人而名柳口。
元至正二十年(1360),左、张二姓定居此地一河湾处,故名左张湾,后引为村名。
古时,此地河道如织,诸水汇流。长夏河、三汊河、冯姓河、施流河等四水骤至,拖泥带沙,冲积成洲,故名沙口。后引为村名。
“永固”指世代永存、固若金汤。
1935年,乡绅刘二爹出资在太马河上修建一座木桥,人称刘家桥,并引为村名。
更多资料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