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洄街道地处渠江畔,因浓溪河水流入渠江,与境内渠江洄水段(古为篆水)交汇,取浓、洄二水名得名。北宋置镇。 清末,设城廓乡。 民国元年(1912年),设城厢镇。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分为南城、北城2镇。 1950年,2镇合并为城厢镇。 1951年6月,城厢镇改为城关区。 1956年2月,城关区改镇。 1981年5月,城关镇更名浓洄镇。 1998年10月,分为浓洄、北辰2街道。 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浓洄街道办事处始建于宋太祖开宝二年(9 6 9年),因浓溪河水流入渠江并在此迂回而得名,至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浓洄街道办事处成立于一九九八年十一月,幅员面积2.3平方公里,辖7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3.5万人,城市建成区面积2平方公里。是广安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
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北辰街道办事处位于广安区委、区政府所在地,是广安区政治、经济、文化、金融中心。东连南前路,南傍翠屏公园;西接广渝高速路,北至-保护区核心区,是广安市城区的北大门。
幅员面积5.4平方公里,辖7个居委会、3个村,l04个居(村)民小组,有11823户,总人口32281人,其中农村626户、人口1998人,流动人口日均达5000人以上。北辰办事处交通十分便利,广(安)渝(重庆)、广(安)成(都)高速公路,在2003年底即将建成通车。届时,广安到重庆仅需1小时,到成都只需2.5小时,距川东北重要的客货集散地广安火车站只需半小时。该辖区内城区已全部实现电气化、天然气化、通讯现代化和村村通有线广播电视,一个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城市体系已经形成。 - 发展成效
近年来,在上级的正确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狠抓企业改革,所有镇办企业全部实现了转制;城市建设快速推进;各项基础设施基本齐备;大力实施城市净化、绿化、亮化、美化;城市管理步入规范化,城市形象和品位进一步提高;全面发展社会事业,经济社会发展步入快车道。2002年实现经济总产值3.79亿元,税利1640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600元。各项综合经济指标居全区所有街道办事处第一,走在了全区前列。 |
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广福街道办事处位于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是0广安市委和广安市人民政府驻地,也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所在地,幅员面积6.96平方公里。广福街道办事处辖周家巷、泰和、广宁、广惠、望江、鱼林6个社区,47个居民小组及大寨、岩头、百溪3个行政村,23个村民小组;共12108户,30877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7857人,占总人口的90.2%。
广福街道位于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广福街道办事处,地处广安区西南部,位于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是0广 安市委和广安市人民政府驻地,也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所在地,东邻中桥街道办事处,南连万盛街道办事处,西接枣山镇,北靠浓洄街道办事处、协兴镇,幅员面积6.96平方公里。街道办事处驻地五福西路74号,距广安区政府驻地3公里。 广福街道办事处辖周家巷、泰和、广宁、广惠、望江、鱼林6个社区,47个居民小组及大寨、岩头、百溪3个行政村,23个村民小组;共12108户,30877人,其中,非农业人口 27857人,占总人口的 90.2%。广福街道办事处属浅丘地形,西南高,东北低,渠江沿街道东北经鱼林社区流过,西溪河由北向南流经岩头、大寨、西溪3个村及泰和、广宁、广惠、望江四个社区,全民水库右干渠流经境内。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7.8℃,年降水1100毫米左右,无霜期300天左右。土壤属上沙溪庙组的灰棕紫泥土。耕地面积2067亩,人均占有耕地0.69亩。广福人民正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广安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行列。城区净化、亮化、绿化、美化和思源大道、金安大道、西溪河沿岸文化休闲工程已成为广安几大靓丽风景;从广安新区直通-故居的绿色长廊已基本建成,一个自然、亲切、天然的绿色旅游景观已展示在世人面前。 - 社区建设
从广安地区成立暨设市以来,广福人民长期不懈地全力支持广安城南新区建设,十年间,在广安城南建起一 座初具规模的现代化文明新城。1998年11月,广福街道办事处随广安撤地设市、撤县设区时成立,主要工作服务于城市建设与管理。辖区内除市、区级机关、部门、单位和个私企业大规模的建筑群和街道市区建设外,自来水、天然气、供(变)电站、邮政、电信和银行、保险、商贸、娱乐等城市基础设施及保障功能一应俱全。思源广场、宝鼎工程竣工在即,广安图书馆正加紧建设。社区文化教育发展,卫生医疗保健健全,文化体育活动丰富,先后建起了友谊中学初中部、西溪初级中学、希望小学、邱添小学及市级机关幼儿园和11所个体幼儿园;各社区及农村有各类医疗站、所60个;街道设有宣传文化活动中心,6个社区有文艺演出、器乐演奏和彩龙、腰鼓、秧歌、连响、扇舞、健身球、车灯和武术等老、中、青音乐、舞蹈队10余支,群众业余文化、健身、娱乐活动十分活跃。具有川东北民居特色的大寨农民新村建设,更是辖区一大亮点,0、别墅式的建筑,文雅舒适、美观实用,不但通水、通电、通电话、通电视,且宽带网进入农户令都市人羡慕不已。目前辖区内西溪片区的开发建设如火如荼,广安第一个五星级宾馆(思源大酒店)将在年内竣工;个私投资1.4建设的葫芦岛农业开发园、谷龙岛生态观光园和嘉园生态观光区已落户大寨和岩头两个村。 - 社会保障
广福街道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346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34.6 %;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22人,完成全年 目标任务的122%;解决困难人员再就业104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104%;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完成小额担保贷款15人,计75万元;培训农民工65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05%;新增城镇残疾人就业24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114%。大病医疗救助130人次,242300元,人均医疗救助达1863元;建慈善爱心超市2个,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200%;救助贫困中小学生14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00%。居家托养重度残疾人7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100%;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覆盖人数1326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01%;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与缴费人数1017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69%。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9.5%,农村孕妇住院分娩率100%。自办民生工程项目6个,投入经费达8万元。在该辖区就整治卫生死角20余处,清理垃圾10余吨,清除“牛皮癣”8000余处,拆除乱搭篷盖6处乱建房屋5处,治理散排油烟餐馆6家,城市卫生面貌大为改观。 |
一、基本情况 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万盛街道办事处于1998年11月成立,位于广安市经济建设开发区西南片区,幅员面积5.8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约3000亩(其中田1500亩)。辖4个居委会、2个农业村,有21个居民小组、21个农业社。总户数7582户,总人口19501人,其中非农业户6445户,非农业人口15969人。 二、基本设施 该辖区内城区面积已达3.5平方公里,95%以上街道及人行道已硬化、美化和绿化,高压线、天然气、自来水、程控电话、闭路电视已形成网络。同时,采取多种方法加强城市管理和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先后办起了社区清洁卫生、计划生育、家庭教育、医疗防疫、文艺宣传、水电气维修、治安巡逻、帮困济贫服务组织。 三、资源配置 目前尚有可开发的土地近3000亩,待开发区域地理优势明显(紧邻城区),交通便利(广南、广渝高速公路横穿全境),气候温和(属于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
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中桥街道办事处位于广安市区的南出口,辖 3个居委会、 5个村,辖区面积达9.3平方公里,人口1.5万余人,是典型的城、乡结合区。 中桥街道办事处东临渠江,距襄渝铁路广安站 20公里,南经广渝高速公路至重庆江北机场90余公里,西经广南高速公路至于南充火车站 80公路,到成都也只需 3.5小时,北至-故居 5 公里,是广安市区的南大门。 中桥街道办事处组建于1998年,办事处具有社会经济发展的良好基础条件,累计投入各类建设资金上亿元。广安职业技术学、广安小学正在筹建之中,有数十户业主投资于工业园区,东南片区开发基础设施(三通一平)已完善,水、电、气已到位。 内塔村已建成“千亩果园”,果园中的美国布朗李已进入初产期,2004年将达到盛产期;美国红心抽也将进入初产期,果园的市场前景十分可观。该辖区的所有农村农业用水通过渠道灌溉。电网完善,广播电视、通讯、文化教育、体育卫生。金融保险、交通物流等机构和设施都比较建全。 中桥办事处有优良的投资环境。招商办公室将对投资者实行“一站式”办公,全过程跟踪服务。对投资者所要求的政策,视项目及投资情况,可实行一企一策,凡其他乡镇实行的优于该办事处的政策,均可比照执行。 |
官盛镇位于广安区南部,地处城郊,离市府、区府所在地8公里。全镇辖8个行政村,70个村民小组,幅员面积19.5平方公里,总人口9641人。 全镇基础设施齐全,功能完善。水陆交通十分便捷,通车里程18公里,通船里程15公里,8个行政村全贯通;程控电话、有线电视网遍布全镇区,无线通讯覆盖全镇。拥有自来水供水站1座,日处理能力50立方米,农田水利、人畜饮水得到有效保证。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全镇拥有初级中学1所,中心小学1所,村小4所,在校学生1320人;卫生院1所,从业人员15人;计划生育服务站1所。社会保障体系健全,镇办福利院1所,低保、五保、养老保险等保险能力强。 全镇资源丰富,可供开发的土地资源510公顷,林地资源300公顷。日照充足,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我镇水资源十分充裕,河砂、石料丰富,劳动力资源充足。 全镇以种养业为主,主要产品以为城市服务的粮食、家禽家畜、黄花梨、柚、脐橙等名优特经济林果、优质蔬菜为主。 创宽松环境,为企业服务,为外地客商落户本镇创造有利条件。征地每亩不超过1.3万元,租用土地每年不超过500元。镇政府积极协助用地方办理一切手续,同时,在税收、费用上予以优惠。全镇上下与企业共命运、同发展意识十分强烈。欢迎各有识之士,前来投资发财。 |
悦来镇位于广安区北端,东南与大兴镇、彭家乡接壤,西靠岳池县苟角镇,北连兴平镇,距广安市区约19公里。全镇辖27个行政村,204社,8086户,32661人,劳动力14402个,耕地面积21944亩,幅员面积43平方公里。镇城地形属浅丘,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均日照1300小时,年平均降雨量1060毫升,平均气温为18℃。 悦来镇在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上,大力提高发展硬件,营造招商引资环境,交通条件逐步优化。 基础设施趋於完善,全镇公路总长45公里,三条重要出口,南至广安、北至花桥镇,西至岳池苟角镇。村通公路达100%,社通率达80%,电力、通讯、宣传设施齐备,拥有供水量100吨/天,可提供3000余人的日常生活用水的供水站,占地10亩的农资市场。 悦来镇资源丰富,一、土地资源肥沃,开发价值极大。二、乡域内石子丰富储量大,利用价值极高。三、 种植业极具前景,梨树园成片,梨子香甜可口。四、剩余劳动力多,有待进一步开发。五、具有规模较大的炼钢厂,日炼钢量100吨。六、养殖业发展极快,水产资源丰富。七、交通方便,公路四通八达。 通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建立了占地面积1450亩的果园,2000亩的蔬菜基地,935.7亩的养鱼池,100亩的药材基地,退耕还林还草4000亩,形成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悦来镇在招商引资上政策优惠,环境宽松,蓄势待发,主要有以下项目:一、引资开发采矿。二、引资经营开发了农贸市场。三、引资开发页岩砖厂、预制场。四、引资开发经果林基地,无公害蔬菜基地。五、引资开发场镇房地产。六、引资开发畜牧养殖基地。七、引资开大型网箱鱼基地。优惠政策,采取互惠互利。 悦来正迎着“-”的东风朝着“跨三步,翻三番”的目标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力前进。 ".。 |
兴平镇位于广安区北部,北和东与杨坪乡毗邻,东南与悦来镇接壤,西与岳池县天平镇相连,幅员面积36平方公里,辖19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5495户,总人口21113人,其中农业人口18551人,耕地面积14215亩。 兴平镇属浅丘地势,土壤质地较好,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7.2度,年降雨量1000毫米左右,无霜期达300天以上,适宜于多种农作物的生长和栽培。全镇有中、小型水库三座,渠系贯穿15个村,水利条件较好。主产粮食作物有:水稻、小麦、玉米、红苕;主要经济作物有:油菜、花生、蔬菜;养殖业主要有:猪、蚕、鱼、家禽;家庭副业以蓆编为主。 全镇人民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二、三产业。2002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5494万元,粮食总产量9395吨,生猪出栏4万头,水果产量155吨。农村经济收入352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99元,乡镇企业、个体私营经济产值3400万元,利税79万元,劳务输出3800人,创收767万元。 场镇街道全部实现硬化,街道两旁绿树成荫,通讯网络覆盖全镇各地,公路、广播实现3村村通。 1992年建镇以来,先后荣获“广安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镇”、“六好乡镇党委”和“精神文明单位”等光荣称号。全镇人民高举-理论伟大旗帜,以党的-精神和“-”重要思想为指针,抓住机遇,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两文明建设共同发展。 ".。 |
井河镇位于广安区北部,是一个农业大镇。幅员面积53。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716。8亩,(其中:16039亩,地1678亩),总人口30650人。有29个行政村,232个村民小组,一个居委会。镇政府驻井溪寺,是井河镇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这里人杰地灵,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海拔430米,主产水稻、玉米、小麦、油菜、红苕、蚕桑、柑桔等。适应于各种农作物的生长。 井河镇交通十分方便,花广路、井郑路、井坪路、井岳路穿境而过,全镇29个村,186个社通公路,通车里程达68公里,16个行政村安装了程控电话,场镇机关及居民安装程控电话523门,发射架两座,幅盖全镇及周边地区,广播发射台一座,电视网络信号村村通。兴修自来水塔一座,满足了场镇及附近村社居民的人畜钦用水。现有二所小学,109个教学班,一所中学,24个教学班,有教职工209人,学生4120人,成教、幼教事业健康发展。建镇来,城镇建设飞速发展,新征土地36亩,集资建房320套,总建筑面积45000平方米,兴建农贸市场一个,占地10亩,摊位400个,贸易活跃,市场繁荣。建一敬老院一座,场镇路灯齐全,警示标志醒目。 井河的矿产资源主要有钾盐、天然气、膨润土粉和丰富的页岩。水资源十分丰富,井溪河、高桥河、交通河贯穿全镇,流经25个村,共40多公里,七一水库主干渠流经18个村,总长度为29。3公里,山坪塘128口,水面174亩。旅游资源贫乏,仅有大岭寨、高滩瀑布有一定的观赏价值。人力资源丰富,全镇有劳动力14700人,外出务工人员6500人,劳力输出纯收入达2000多万元。 井河的农产品主要是粮食、油料、水果及蚕桑等,年产粮12232吨,油菜718吨,各种水果20。6吨,蚕茧41。2吨,水产品130。6吨,特色农业主要有石坪的花椒基地,马滩的蚕桑基地1000亩,玉滩的蔬菜基地24亩,交通的脐橙基地106亩,七里的黄花梨基地2万株,龙马山、大岭寨的柑桔基地,玉滩、广福、五四的养殖基地,高桥的獭兔养殖基地,木桶、高滩的页岩砖厂等,井河的竹子资源十分丰富,竹编业非常发达,各种竹编制品运销全国各种。 |
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花桥镇位于渠江以西,广安市、区北部,东与达洲市渠县接壤,西邻南充市的蓬安县、营山县。距广安市城区46公里,渠县、蓬安县城35公里。成达铁路、公路国道“318线”、川鄂公路及川东天然气管道穿镇而过。花桥镇属平坝浅丘地形,素有“-原”之称。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被人们誉为“金三角”。 花桥属建制镇,由原花桥、月山两乡镇组成,幅员面积46.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3890亩,27个行政村、两个居委会,人口36500人。城镇水、电、气、通信、闭路电视等基础设施齐备,教育、卫生事业发达,区级医院、高完中、初级中学、中心小学校等设置完善。城镇人气旺盛、商气浓郁、文气高雅,政治、经济、社会稳定。 花桥镇土地肥沃,气候温和,人口密集,人力资源丰富,丘陵可供开发荒山5000亩,适宜种草、果、树及牧养。平坝可供开发土地资源10000亩,适宜种植各种无公害蔬菜。由于劳动力充足,常年外出务工近8000人。 场镇人口密集,常住人口1万余人。饮水十分困难,九八年设计改造供水站,论证投资220万元,由于资金筹措难,故需引资开发,效益俱佳。 花桥是农业大镇,主产水稻、玉米等,特别是优质稻、玉米产量高,品质好,年产优质水稻5000吨,玉米3000吨,深受用户好评。 花桥是居住、经商、投资开发的黄金宝地。 |
龙台镇,东与肖溪镇接壤,西靠花桥镇、北邻渠县嘉禾、定远乡、南界恒升镇。镇辖龙台、旺盛、云龙3个办事处1个居民委员会,41个行政村,324个村民小组,4个居民小组,总人口5.5万人,幅圆面积69平方公里。全镇有耕地4万亩。属于平坝浅丘地势,土质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主产水稻、玉米、小麦、高粱、油菜、红茗,人均生产粮食500公斤;经济作物主要有广柑、花生、甘蔗、西瓜等,养殖业以养猪、养蚕、养鱼和家禽家畜为主。龙台镇现有企业12 9 0个,从业人员3 8 0 0人,年产值1.5亿元,其中乡镇企业总产值超过1亿元,利税总额3 0 0万元,镇域经济总收入2亿元,财政收入350万元。 龙台镇交通通讯条件便利。龙(台)花(桥)公路与恒(升)肖(溪)公路在此交汇,西通318国道和川鄂公路,东与渠江和襄渝铁路相邻、镇辖村村社社通泥结碎石公路,形成了四通八达的腹心地形带和镇域经济辐射线;穿越九台中心的沙溪河与龙台南边沿线的代龙河,在龙台境内汇合注入渠江,温藏着巨大的水利资源。独特的地理环境,使龙台的楼房鳞次栉比,街道纵横贯通,一座新型的省级试点小城镇,成为广安市区东北部的耀眼明珠。早在宋端平元年( 12 3 4),有高僧游此,见龙凤山三面环水,形似半岛,即在龙凤山龙首筑台建寺,名曰龙台寺。龙台寺附近自古有“龟台集翠”、 “高洞潜龙“、“西流望月”、“云池晚烟”、“龙山峙凤”、“象鼻饮溪”六大景观。 龙台白酒久负盛名。它以镇办企业酒厂为主体,以校办酒厂、幸福院酒厂和个体酒厂为附属,构成规模较大的酿酒工业体系。现有酒厂2 7家。年产酒70 0余吨,总产值达3 0 0万元,瓶装“安台”牌白酒于19 92年10月,经国家商标总局批准注册。“龙台寺”牌特醇瓶装38度低度酒业已问世。龙台白洒清洌芳醇,畅销各地,声名远扬。镇内有3 5 VA供电线路一条。村村通电、通路、通电视闭路,还有高墩沟水电站一座,日发电量达720千瓦,是广安区内为数不多的个体水电站。 龙台镇是一个农业、工业、商业、服务业全面发展的集镇,市场繁荣,是一方的物资集散地。场镇现有主要街道5条,镇区面积1.5平方公里,所有街道已铺成水泥路面,安装了豪华路灯。自来水站日供水500吨,集市贸易场所6处1万平方米。 |
肖溪镇位于广安区东北部,距广安区政府所在地74公里,25公里的渠江河岸线与达州市渠县的保和乡、望溪乡、琅琊乡相邻,与区内白市、恒升、龙台等镇接壤,幅员面积63。85平方公里,辖33个行政村,1个街道居委会,246个村民小组,4个居民小组。有11000户,46000人口,耕地面积28898亩。其中田22958亩,土5940亩,常年种植水稻21783亩,玉米3488亩,小麦9693亩,油菜4969亩,其它经济作物2242亩。向外公路通道:肖龙公路肖溪段长8。7公里,横穿9个村,广播电视村村通村8个,通程控电话村33个,2002年人均纯收入1720元。 肖溪镇所辖渠江远离繁华市区,受污染少,水系清澈,河中含多种物质,适合鱼类生长,河中所产鲢鱼远近闻名,独具一格,色鲜味脆,内含人体所需各种元素(特别是红色素),肖溪水力资源丰富,现有湖深潭等水力电站,湖深潭水电站发电。 1999年肖溪镇列入市级旅游线之一,2000年被列入四川省历史文化古镇,位于渠江边的檐廊式长街,街百余间,“穿逗——悬山式屋顶”、小青瓦屋面,以四合院、单体建筑为主,庙宇、匾额多处,具有较高的文化、历史底蕴,位于冲相村的冲相寺被列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冲相寺摩崖造像俗称“定光岩石刻”,长200米,高2——22米,从隋代开始至唐宋代及民国均有造像共400余幅,具有重要历史、文化、艺术价值。渠江水码头风光及渠江旅游水道也具观光价值。总之,肖溪镇是集旅游观光为一体的好地方。".。 |
恒升镇位于广安城北端50公里处,辖 28个村,229个村民小组,一个居委会,四个居民小姐。2002年底,全镇共有10517户、 39372人:其中非农业人口 2923人,镇域常住人口5572人,总劳动力15093个。幅员面积52。3平方公里,其中:镇域面积1.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3564亩,农民人均纯收入1965元,人平生产粮食527公斤。 恒升镇历史文化悠久,地灵人杰,是一个农业大镇,主产水稻、小麦、玉米、红苕、高梁、油菜、花生等作物,还有川北草席之盛名,生产加工一条龙,销往全国各地。500余亩“原始森林”风景区“兰家山”春来之季,旅游观光近万人次,建有退耕还林1000亩的花椒基地,4000亩的药材基地,2000亩的水果、蚕桑基地,1000亩的商品蔬菜基地,10000亩牧草种植基地,工农业总产值达到 10776万元。其中农业产值 7054万元。 恒升镇基础设施齐备,全镇有程控电话3000门,实现了村村通;手机也较为普遍,广播电视村村通,收视率达98%以上,镇村公路达到村村通,路面水泥硬化通往毗邻乡镇,农网改造用电入户率达 100%;镇辖区内有中学一所,开设普通高中班,配有电脑等先进教学设备,初级中学两所,中心校两所,中心医院、镇属医院各一所,工商、农行、信用社、畜牧、卫办、供电所、变电所、粮站、派出所、法庭、电信、邮政、国税、地税、供水、水保站以及镇属各单位等部门齐备,是广安区科技文化的重镇. 省级试点小城镇建设已进入0,卓有成效。新开发区已投资 300余万元,征地120亩,推平了所有地基,24米宽、500米长的水泥街道已硬化,新安50盏路灯夜如白日。目前已有多个单位,80多户农民进镇入户征地建房。已吸收外商投资 800余万元,用于占地 20余亩的综合农贸市场建设和10000多平方米的老街房屋改造。预计三年内,招商引资额达 2000万元以上。一个设计合理、功能齐全、宽敞亮丽的新恒升正逐步显现。 ".。 |
石笋镇位于渠江河畔广安区中部,东与白市(镇)、白马乡毗邻;南接肖溪、恒升镇;西靠东岳、大安镇、苏溪乡;北与代市镇、虎城乡隔河相望。人口近五万,幅员面积58.8平方公里。 基础设施不断强化:悦龙、石白公路穿越其境,村级公路网络延伸各村,石笋客货码头是区内旅游观光,物资储运的重要口岸,水陆交通十分便捷,闭路网络、程控电话进入千家万户,早已开通的移动、联通通信,给全镇经济发展注入了生机与活力,石笋加气站的建设投入使用方便了城镇居民生活,农田灌溉趋于合理,城镇居民饮用洁净水得到保障,省级试点小城镇建设快速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基本结束。 社会事业昌臻繁荣:教育事业欣欣向荣,设有省办院中、镇中、初级小学和各村小,梯式教育结构合理,在校生达1.1万人,入学率达99.8%,卫生事业蓬勃发展,中心卫生院开设的内、外科,中西医科室并辅之以放射、化验、B超、胃镜、手术等医疗功能齐备,健全了村级医疗服务体系,方便群众就医,文化事业基础雄厚,人民群众文化生活充实,旅游业初露锋芒,自然景观丰富,环石笋周围有历史悠久的王岳庙,有深不可测的太平洞,有峻峭险要的王家寨,有香火不断的佛尔岩和充满神奇色彩的青驻石等。 自然资源储量丰富:页岩、青石、河沙、卵石年销量达200万吨以上,条石、片石销量可达100万立方米以上。页岩砖年销量100万匹以上,人力资源丰富,每年劳务收入占全镇GTP40%,且土地肥沃,气候适宜,雨量充沛,生态环境不断优化。 农业产业化特色独具:石笋反季节、无公害蔬菜享誉全区,在不断增大投入加大科技含量的基础上,扩大种植规模,调整品质结构,产品已占据了石笋、恒升、龙台、花桥、大安、白市和部分广安市场;蚕桑生产是石笋经济发展的雄厚的拳头产业,发种和产蚕量呈攀升趋势;生猪出栏年年位居全区榜首。 招商引资取得成效:改善环境,加强联络,以优厚条件和真诚情感吸引投资者,通过引资,新建了石笋综合农贸市场、加油站、加汽站、石笋客货码头,改造了原区酒厂,通过引资,实行公司+农户的股分合作,成片种植花椒5000亩,实行有偿租赁承包种植优质美国油桃、美国黑李300亩、杨梅300亩。为石笋经济腾飞插上了坚实翅膀。".。 |
白市镇位于广安区东北部,东临渠江与观阁镇团堡办事处隔江相望,南与白马乡、石笋镇接壤,北依肖溪镇,距区政府所在地45公里。白市镇,古名慧龙城,宋时改名为龙城镇,清代因市场兴旺,优质白色大米上市早,即取米色特征更名为白市。清宣统二年(1910年)属荣禄乡,民国三十一年为白市、慧龙两个乡。民国三十六年白市、慧龙两乡合并,仍名为白市乡。1958年改名为白市公社,1966年又改名为战斗公社,1971年恢复原名。1992年10月撤区建镇成立白市镇。 白市镇现辖22个行政村和一个居委会,幅员面积32.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9496亩,总人口29866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500人。主要农产品有水稻、玉米、小麦、红苕、油菜。经济作物有花生、麻等,还盛产柚子、广柑、黄花梨等水果。特产白市柚这果中珍品,远销国内外。副业以养猪、养鱼和养蚕等为主。 白市镇是一个文明古镇,白居将军府就座落在集镇,修建于清代的东、西、南、北四道古城门屹今为止保存完整,慧照寺、冥王殿、观音庙及青石板街道等古建筑更加浓郁了白市镇古镇的文化特色,白市镇党委一班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保护好古建筑,浓郁历史文明的同时,加快了集镇新区建设,古街道外围的新区建设突出了青一色的“白”,夜幕降临,灯光相映,呈现一片银白,意有欲与皎月似比洁之势。白市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旅游开发新星产业为龙头,狠抓旅游配套(吃、穿、住、游、购、娱)产业发展,前景看好,是休闲、投资开发的好去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