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建于北宋庆历年间,此处自汉代冶铁,始称小冶屯,因冶铁史早于大冶,得名冶上。 |
因此处居民大多数姓王,且此处煤矿蕴藏丰富,常有人来此打窑,故而得名。 |
传说为大禹治水时围淤颍河水冲积地带,故名。 |
村中村民多为王姓,故得名。 |
据过去建村时,因此地有奶奶庙(又称康城书院),得名庙庄。 |
最早以田姓聚居得名。1951年修白沙水库,原费庄村迁移此处,改名田家沟村。 |
此处峭壁悬崖,古为关隘,有石羊一尊,得名石羊关。 |
过去此地蒋姓居多,故称蒋庄。 |
史料记载,居住在箕山上的许由,因无火种生炉做饭,看到东北方向有一处青烟,想必那里有人家生火,于是前往,到达后并没有发现烟火,而是颍河升起的水雾,故起名为烟庄村。又因此地位于北烟庄南,故名南烟庄村。 |
隔子沟名称悠久,据传夏前尧为首。让贤皇位给许由,许由隐居箕山头。当时人稀缺火油。高嘱东庄有烟头。吩咐儿子把火讨,水隔君子沟沿留。为此隔子不能过,留名就叫隔子沟。原铝庄村村民委员会,2020年登民字[2020]15号更名为隔子沟村村民委员会。 |
唐代武则天住石淙河期间,以界头(韩界头)为界,以东不许人们入内,界头也以此得名,王界头、高界头,号称三界头。高界头以此得名。 |
袁姓早年迁此打窑洞而居,称袁窑,得名袁窑村。 |
史料记载,很久以前,居住在箕山上的许由,因无火种生炉做饭,看到东北方向有一处青烟,想必那里有人家生火,于是前往,到达后并没有发现烟火,而是颍河升起的水雾,故起名为烟庄村。 |
以姓氏取名。 |
唐宋瓷窑因南有颍水,北有石淙水,河流曲折环绕,享有淙颍之称,得名曲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