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明初,张氏族长张韩平自山西迁此定居,逐渐形成村庄,称张庄。后代为纪念先祖,易村名为张韩平。 |
据《张氏家谱》记载:始迁祖张自道于明万历年间,自山西迁于张韩平村南定居,后来自成村落,也称韩平,并筑寨护村,为与张韩平村相区别,以寨为由,取名寨韩平。 |
明朝末年,蔡姓迁此定居,形成村落,因村西有古堤,名紫金堤。以古堤名“紫金”加姓氏定为村名,称蔡紫金。 |
传村附近有古堤,名紫金堤。明朝末年,张姓、夏姓迁此定居,形成村落,以古堤名“紫金”定为村名,分别称张紫金和夏紫金,合称张夏紫金。 |
据《刘氏家谱》记载:刘氏于清朝初年,自山西迁来,因皆为刘氏,又围村筑寨,故名刘家寨,后去家字,称刘寨。 |
明末,宋氏兄弟二人自山西迁来在此定居,以制面箩为业,远近驰名,村名遂叫箩村,至清末演变为罗村。 |
相传历史名将伍子胥带兵作战,路过,天色已晚,就此歇宿,故名胥房。另说村东有一古墓,史书记载:“赫胥陵“附近有72座楼房,后人就将村名定为胥房。 |
明永乐年间(1403-1424),袁氏迁此定居,当时附近诸村均称耿村,村人也将村名称耿村,因袁姓户大人多,为和别的村相区别,即称袁耿村。 |
村北原有古村落“北汉”遗址。明永乐年间,贾氏从山西洪洞县迁来,在“北汉”村南建居,故村名“南汉”。后有段家、何家、董家迁居来此地,贾姓住前街,段姓住后街,何姓住寨西,董姓住寨东,形成了南汉前街、南汉后街、南汉何家、南汉贾家四个自然村,总称南汉。 |
在明永乐初年,名为薛家村,系以姓氏命名。清代,成集市,村名薛家集,1945年去“家”字,称薛集。 |
历史久远,原名宋庄。1983年因避免与梁村乡宋庄重名,又称东宋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