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原东门居委会、城郊村委会、星火村委会的东片合并为城东居委会。 2001年全县划分十大居委会,当时向阳一村、二村、三村,为县城的东面,因此命名为城东社区居委会,沿用至今。 驻地自2011年搬迁至德福佳苑7幢101。 |
2001年称长岭社区居民委员会,沿用至今。 |
1998年洪灾过后,灾民搬迁至此地建的居民小区,2001年4月取名为芙蓉社区。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属金汤乡,南山乡。 1959年属都昌镇公社。 1972年属城郊人民公社。 1984年属东街,城郊大队,蔬菜大队。 1989年属东风,城郊村委会,周家咀村委会。 2003年成立东湖社区居民委员会,属都昌镇,沿用至今。 |
原属北门居委会,2001年后改西湖社区居民委员会,沿用至今。 |
原东门居委会城郊村委会因地处县郊区,土地征收,城建面各扩大,2011年4月将东门居委会与城郊村委会合并为白洋垅社区居民委员会,沿用至今。 |
2001年4月称幸福社区居民委员会,沿用至今。 |
1949年前属城厢镇第一保。 1949年后为都昌镇人民公社红旗居民委员会。 1968年改红旗居民委员会。 1981年恢复原名。 2001年改称东街社区居民委员会,沿用至今。 |
原属西门社区,2001年社区资源整合,根据地域划分,便于板块管理,称西街社区居民委员会,沿用至今。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属金汤乡第一保。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属南山乡。 合作化时由曙光、星光、亮星、火星4个初级社转为星火高级社。 公社化时南山垦殖场星火分场。 1961年为南山公社星火大队。 1968年属都昌镇公社。 1972年属城郊公社。 1976年属都昌镇公社。 2003年由都昌镇政府由村委会改为星火社区居民委员会,沿用至今。 |
秦家畈村委会是原都昌镇农科所。 1978年从星火大队分出,因农科所驻地在秦家畈,改为秦家畈村民委员会,1998年洪灾后,移民建镇,2003年并入惠民小区,改称惠民社区居民委员会,沿用至今。 |
明清时期称四十七都,1912年后期称上堡。 后称上社,隶属于汇泽乡,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中后期属襟带乡,1952年成立了西河乡,隶属于十三区。 1955年成立了发光、国光、红光三个初级生产合作社,1956年转入高级社,称国光高级合作社,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时,称国光生产大队,隶属于都昌镇人民公社。 1962年从都昌镇分出矶山人民公社,改称矶山人民公社西河生产大队,1968年冬撤区并社时,矶山人民公社被撤销,又隶属于都昌镇人民公社,1975年隶属于城郊人民公社,1982年成立乡级人民公社时,改称西河村民委员会。 |
1949年前属金汤乡第一保。 1949年后属南山乡。 合作化时为南山高级社。 公社化时为南山乡南山分场。 1961年为南山公社南山大队。 1968年撤区并社时划归都昌镇公社,仍称南山生产大队。 1972年属城郊公社。 1976年属都昌镇公社。 1982年成立都昌镇人民政府时改称南山村民委员会。 2012年建造南山大道,于2015年新建南山村委办公楼。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属七角区襟带乡十保。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属矶山乡。 合作化时,为达光高级社。 公社化时,为达光管理区。 1959年,为达光营。 1960年,为达光大队。 1968年,与矶山大队合并为矶山大队。 1979年,与矶山大队分开,为达光大队。 1982年,改现名,沿用至今。 2003年原松古山村民委员会并入中坝村民委员会。 |
矶山村委会从大矶山而著名,元末明初被划分为四十二都。 1912年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是设置西社,隶属汇泽乡。 1912年前称中堡。 1949属汪墩区。 1950属城关区。 1952年属三区,后成立矶山乡。 1955年组成两个初级合作社,(永光,升光)。 1956年两社组成了永光高级合作社。 1958年人民公社成立时组成了永光生产大队,属于都昌镇人民公社。 1968年撤销区并社,矶山,永光,矶山,达光取名矶山大队。 1975年成立城郊公社,隶属城郊人民公社。 1979年矶山大队一分为二,分出中坝大队,矶山大队仍辖原永光大队所属的自然村庄。 1982年,改称矶山村民委员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