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江西省林业局关于印发<江西省省级森林乡村评价认定办法(试行)>的通知》(赣林造发〔2019〕13号)和《江西省林业局关于做好2022年度省级森林乡村创建工作的通知》要求,积极推进2022年省级森林乡村创建工作。经各市、县(区)逐级推荐申报、委托设区市组织专家评审、省林业局审核公示,并报请省政府同意,决定授予南昌县广福镇木山村等452个行政村“江西省森林乡村”称号。 |
薛村建村历史有300多年,村庄依山傍水而建,一条梅溪由村前而过。在清朝中后期,有一位叫薛樟汉的徽商,在京城开了个字号,经营茶叶生意,多年的经营积攒了许多的积蓄,后来回到家乡选址建房立祠,将村庄更名叫“薛村”。民国初年,薛姓后裔又出了一位乡绅—薛绩荣,他将村落进一步发展扩大,兴建房屋十余栋,每栋都是雕梁画栋,还建了一栋当时少有的三层楼房,村内基础设施也进行了很大的改善,修桥筑路,村内巷道、溪边洗衣埠……。 |
汾水村委会位于许村镇东大门,距镇所在地10公里,是许村镇唯一座落在景白公路沿线的村委会,该村辖管有5个自然村(5个村小组,即万田庄、里村、上汾水、下汾水、潘村)总户数有386户,人口1410人,有森林面积26563亩(其中公益林7214.3亩),水田面积2595亩,茶园面积80亩,小(二)型水库三座,山塘2个,村党支部下设5个党小组,支部党员40人,其中女党员5人,党员平均年龄为52岁,村两委班子……。 |
1949年前属鼎立乡第六、七保,1949年属六区塘背乡,1958年成立星明大队,属红星(后改齐埠)公社,1961年属盘田公社,1964年重属齐埠公社,1984年改为星明村民委员会,1989年改称星明村公所,1994年重改称星明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星明村……。 |
宋朝初期婺源马源酆姓及邻村塘边聂姓先后迁于此建村,建村时,此地森林茂密,古树参天,林茂人富,良田则东膏两腴、乐室则高楼逸阁、且钓月耕耘、深得林泉之隐趣也,因林农丰盛,顾名富林。,故名富林村民委员会。1949年前属富乐乡第一保,1949年属七区富源乡,1958年建立富林大队,属裴梅公社,1961年调整归富林公社,1966年划入梨树坞垦殖场改富林分场,1968年重入裴梅公社复现称。1973年仍归梨树坞……。 |
1949年前属敦睦乡第三、九保,1949年属六区新华乡,1958年成立新华大队,属新华公社,1961年改属汪家公社,1984年撤大队改新华村民委员会,属汪家乡。新华村……。 |
南岗村位于万年县城东郊,距县城中心3公里,珠曹线穿村而过,交通便利。全村下辖11个村小组617户,2584人,6个党小组,党员65名,其中女党员9名;全村有耕地3373亩,山林7460亩,人均1.3亩耕地,2.8亩山林。近年来,南岗村坚持以抓好基层党的建设为统揽,按照“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通过开展党员干部“双向承诺” 、“三培……。 |
因村建下门小山岭,故称下门。,故名下门村民委员会。1949年前分属南溪乡第七、八保,1949年属一区上门乡,1958年成立下门大队,隶苏桥公社,1961年划归垱下公社,1972年并入苏桥公社,1974年复入垱下公社,1984年撤大队为下门村村民委员会,2006年属苏桥乡。2005年撤楼下村民委员会并入下门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下门村……。 |
宋初姚姓有鄱阳县姚畈迁此设商埠,因居于余干通万年的大路旁,故名古路埠,后因村中建有楼房,又易为古楼埠,简称古埠,故名。1950年属八区古埠乡。1958年属燎原公社,以驻地古楼埠得名古埠大队。1959年属古埠公社,1984年改为古埠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古埠村……。 |
“高门”指高门楼。因此地建有一座较高的石头门1949年前属慈春乡。1950年属八区山口乡。1958年属东风公社,以辖区高门楼得名高门大队。1963年属古埠公社。1984年改为高门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高门村……。 |
“高峰”指山高显峰,因山高峰显得名。1950年属绿源乡。1956年属五雷乡。1958年属火箭公社,以辖区的实体高显峰得名高峰大队。1959年属五雷公社。1968年属黄埠公社。1972年属五雷公社,1984年改为高峰村民委员会,2003年属黄金埠镇。高峰村……。 |
中垱是指村民委员会驻地中垱,因上边有一小河经常泛滥成灾,淹没庄稼,就作“垱”抵水,保障田园,从而号为”垱里”。1958年建乡政府,因此村系四周各村中心,故改称“中垱”。1949年前属横涌乡,1949年后属十一区横涌乡,1956年为中档高级社,1957年称莲花山垦殖场中档分场,1958年为港口分场中垱大队,1970年属鄱阳县莲花山五七林场为中垱大队,1977年改称中垱分场,1984年属莲花山乡称中垱……。 |
潘村是指村民委员会驻地潘村,因潘姓家族在此地建村,故称潘村。1949年前属横涌乡,1949年后属十一区横涌乡,1956年元月转为侯家岗区九新,九福、九村四个初级社,1957年属莲花山垦殖场潘村大队,1970年属五七林场,1977年属莲花山垦殖场改称潘村分场,1984年属莲花山乡称潘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潘村村……。 |
洪源是指村民委员会辖区内经常发生山洪。因村民委员会辖区为山洪源地,故名“洪源村民委员会”。1949年前属下齐乡,1949年后属一区下齐乡,1952年属二区龙山乡,1958年属饶埠公社龙山大队,1961年属芦田区岭口公社,1968年属芦田公社称洪源大队,1984年属芦田乡称洪源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洪源村……。 |
高沙是指村民委员会驻地高沙片村,因大田畈中的一个沙墩而得名。1949年前属船湾乡,1949年后属十一区船湾乡,1952年属十二区船湾乡,1958年属莲花山公社称高沙大队,1972年属侯家岗公社称高沙大队,1984年属侯家岗乡称高沙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高沙村……。 |
1949年前属鄱阳县第三区肖家岭乡,1949年后属鄱阳县第五区龙桥乡,1956年改谢家滩区龙桥乡,由板桥、楼屋、石咀、彭家、三甲、汪山、塘下七个初级社转义门高级社,1958年公社化称谢家滩公社义门大队,1961年成立谢家滩区东堡公社分为义门桥板两个大队,1968年撤区并社谢家滩公社义门大队,1984年属谢家滩乡称义门村民委员会,1996年属谢家滩镇称义门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义门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