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各有关地级以上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对2023年申报的广省卫生乡镇组织评审,以及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组织抽查复核,韶关南雄市百顺镇等216个乡镇(名单见附件)创建广东省卫生乡镇工作成效显著,各项措施落实到位,整体卫生水平达到广东省卫生乡镇标准要求。 |
长岐镇地处粤西鉴江河畔,在吴川、化州两市交界处,南连吴川市区,北接广湛高速公路出口,西临鉴江,梅化路横贯该镇的全境。镇政府距湛江、茂名分别为40公里、20多公里。该镇既有吴川“北大门”之称,又有市区“后花园”美誉。全镇现有人口7.8万,面积60多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5万亩,系省重点工业卫星镇。 近年来,长岐镇委、镇政府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实施制订的“回归工程”及“三二一”发展战略,抓住机遇,因……。 |
塘缀镇为广东省湛江市吴川市辖镇,位于吴川市西部,2004年与板桥镇合并办公,镇址塘缀圩,距吴川市区38公里,下辖25个村委会和 2个居委会,总人口13万人(截至2008年),系广东省中心镇之一。地理名称:塘㙍镇(㙍字为“土、叕”两字合为一字) 汉语拼音:Táng Zhuì Zhèn 由于电脑几乎不可能打出“㙍”字,所以网络上常用“缀”字代替,因此,网络……。 |
【建置沿革】黄略镇原属遂溪县第三区,1957年分设为黄略乡。1958年与麻章合并为钢铁公社,1959年分出黄略公社。1983年撤黄略公社设黄略区。1986年12月改为黄略镇。【位置面积】位于东经110°15′,北纬21°23′。地处遂溪县东北部,东临湛江港,北邻遂溪县城,西至东坡荔园度假村,南接湛江市郊,距遂溪县城7公里,距湛江市区4公里,总面积为149平方公里。【地形土壤】属台地平原,地势东北高……。 |
(一)洋青镇概况 洋青镇位于广东省湛江市遂溪县城西面,距县城20公里,北与廉江市横山镇接壤,西邻廉江市安铺镇,东南分别与本县岭北、前进农场毗邻。2003年9月13日,原沙古镇整体并入洋青镇。2005年,全镇辖区总面积16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6万亩,人口74798,其中非农6583人,辖19个村(居)委会,171条自然村。 (二)历史沿革 洋青镇始建于1701年,为历代基层政权所在地,是……。 |
(一)城月镇概况城月镇位于广东省湛江市遂溪县南部,地处东经109 51—110 95,北纬21 4 —21 15 之间;东接湛江市郊区,南邻客路镇,西为北坡镇,北与岭北镇;镇域面积237平方公里,是广东省中心小城镇之一;全镇有24个村(居)委会及广前公司、城月糖厂、雷州林业局等三家大、中企业单位;2001年底人口统计为11.4万人;城月镇区位于全镇中心,距遂溪县31公里,距湛江市40公里;2001……。 |
【建置沿革】1950年属四区,1958年属太平公社,1961年属苏二公社,1962属城月公社,1966年从城月公社划出,以场带社成立建新农场,1969年改为公社,1983年11月改为区,1987年3月改为镇。【位置面积】位于东经110°46′,北纬21°10′。北接岭北,西邻城月,南靠麻章区太平镇,东临麻章区湖光镇,省道黄海线和湛海铁路从境内通过。距县城36公里,市区23公里,湖光岩风景区11公里……。 |
【建置沿革】1951年属第七区,1958年先后属红星、下六公社,1961年建港门公社,1963并入北坡公社,1979年复置港门公社,1983年易名港门区,1987年易名为港门镇。【位置面积】位于东经109°46′,北纬21°13′。东接北坡镇,南邻乐民镇,西临北部湾,北连下六、草潭镇。距遂溪县城70公里;距湛江市区78公里。总面积84平方公里。【地形土壤】地势较平坦,土壤多为黑色,宜种水稻、番薯等……。 |
【建置沿革】1951年属第七区,1952年属第十二区,1957年设草潭乡,1958年先后属红星和下六公社,1959年设草潭公社,1983年撤社设区,1986年撤区建镇。2003年下六镇并入。【位置面积】位于东经109°8′,北纬21°3′。东接杨柑镇,南接港门镇,西、北临北部湾;距湛江市区88公里,距遂溪县城69公里。总面积97平方公里。【地形土壤】地处雷州半岛西北部,濒临北部湾,呈扁担形,土地平……。 |
乐民镇位于遂溪县西南部80多公 里处,是大革命时期广东四大农民领袖之一——黄学增烈士的故乡。全镇10个村委会,75条自然村。总面积86.7平方公里,总人口40145人, 耕地面积28236亩,林地面积5万多亩,是遂溪县较大乡镇之一。乐民镇濒临北部湾,海岸线长达14 公里,10米不等深海滩涂面积达5万多亩,海洋资源丰富,盛产对虾、花蟹、乌贼、海蜇等海产品。乐民历史文化源远流长, 境内 有建于明洪武年……。 |
【建置沿革】始建于明朝正统九年(1444年),前身是一个渔埠,后扩展为圩。因临大海,洪波滚滚,故名江洪。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成立镇公所;1951年5月前属遂溪县第六区;1957年改设江洪小乡;1958年置江洪镇,同年9月撤镇,与河头、乐民合并成立乐民公社,12月改名河头公社;1959年析出置江洪公社;1983年12月撤社建区;1987年撤区建镇。【位置面积】位于东经109°,北纬21°,北接……。 |
历史沿革下桥圩形成于明正德年间,原称隆盛市(圩),后因址傍省道公路桥——下桥而改称下桥市(圩)。明清时期属积善乡。民国20年(1931年)为六区的板桥镇;民国29年属一区;民国30年10月,隶属青桥乡,称下桥保。1950年5月改设徐四区,领行政村5个;1957年12月31日,撤区后改称下桥乡,领高级农业社6个;1958年10月成立下桥镇人民公社(又东方红公社),辖生产大队18个;1983年改为下桥……。 |
历史沿革 南山镇,明清时期属太平乡;民国初年,沿袭清制;民国20年(1931年)属 徐一区;1957年12月,属附城乡,领高级社3个;1958年11月,属附城人民公社,领生产大 队23个;1979年从附城公社析出,设城南人民公社;1983年,改称城南区;1987年,撤区建 乡,改称城南乡;2003年10月五里乡并入城南乡,改称南山镇。地理位置 南山镇位于县城东南郊,东连龙塘镇,南与海安镇(海安试验……。 |
历史沿革城北乡,明清时期属太平乡。民国初年沿袭清制。民国20年(1931年),属徐一区;民国25年(1936年),属徐一区的龙华镇;民国30年(1941年)属附城镇。建国后,1950年5月,属徐一区;1957年4月,属附城乡;1958年11月,属附城人民公社;1979年,撤区建乡改称城北乡。2002年9月,原大黄乡大黄、桃园、那练三个村委会并入城北乡。地理位置城北乡位于县城北郊,东接国营南华农场,……。 |
新桥镇位于高要市西南部,距市城区8公里。被列为全国重点镇、广东省中心镇和高要市示范强镇,是肇庆市和高要市西南部工业经济板块重要组成部分,素有“竹编工艺之乡”等美誉。全镇总面积41.8平方公里,人口5万多。交通四通八达,十分便利,324线国道、新埠线、三茂铁路、广肇高速公路均从境内通过,形成了广西、粤西部连接珠三角经济发达地区的重要枢纽。投资环境不断优化,基础设施日臻完善,位于324国道沿线新桥段的……。 |
大湾镇位于高要市的中部,东临西江,西靠云浮市,与肇庆市城区一江之隔,距肇庆城区7公里,省道南黄线贯穿全镇,接壤广肇高速路出入口(马安段)仅6公里,客运码头穿梭肇庆、高要两地,水陆两路交通极为便捷。下辖16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全镇人口3.6万,面积108平方公里。目前,全镇已实现电话交换程控化和传输光纤化,电脑联网(宽带上网)、移动通信网络、小灵通电话网络覆盖全镇。镇内建有3.5万伏变电站,日产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