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省委依法治省办、省委农办、省司法厅、省民政厅联合印发通报,决定确认广州市越秀区白云街道东湖新村社区等482个村(社区)为2023年广东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 |
港口社区原为港口村,2009年上半年撤村改居。社区位于揭阳经济开发试验区正中心,是试验区管委会所在地。辖区总面积1800多亩,居民930户,总人口4143人。境内道路四通八达,整个社区依江而立,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人居及发展工、商、物流业条件得天独厚。社区东临榕江南河,拥有5000吨级的深水码头2个,试验区中心商业街渔湖镇前街商铺林立,贸易繁华。港口作为试验区首期开发的乡村,社区两委干部班子始终坚持……。 |
乌美村乌美村地处潮汕三市交界,北倚桑浦山,南临榕江,东部与汕头特区媲邻,206国道横贯全境,地理位置优越。全村东西长2.5公里,南北长3公里,总面积7.5平方公里。乌美村是地都镇的一个行政村,设立党总支一个,下设9个支部;设立村民委员会一个,下设9个村民小组。全村总人口6031人,总户数1352户,现有党员140人。村二委班子成员共9人,其中支委7人,村委5人,总支书记郑真亮,副书记郑春胜,郑会深……。 |
池渡村位于玉窖镇西南部,枫江中游,三面环绕枫江,背靠东后山屏,属称池渡半岛。由池渡、山美二个自然村组成,全村有下乡、田东、玉美三个渡口,隔江东与登岗镇埔下村相望,与炮台镇白石村、下潮村相对,北连云路镇月浦村,地势偏僻。现有区域面积2平方公里,人口4953人,1168户,耕地面积1555亩,纯属水田坵,人多地少,人均面积0.3亩,主要经济来源靠外出经商、打工。去年全村实惠工农业总产值4920.5万元……。 |
硕和村硕和村地处揭东县西北,属于半山区丘陵地带,全村人口1.4万多人,3800多户,党总支委员会一个,分支部把八个,党员238人,毗邻镇政府和北部商贸城,是政治,文化中心,国道206,广梅汕铁路横跨村境而过,是新亭中心片自然行政村之一。 近年来,由于山林经济效益低,很多山地丢荒,村总支把贯彻市、县、镇的会议精神作为动力,实施工业兴村战略,认真做好西江工业园区规划,利用明岭,蛇仔龙等山地,引进了建材……。 |
1958年至1983年为龙山大队;1984年2月撤销生产大队设立龙门乡政府,1986为龙门村民委员会;1990年改为龙门管理区;1999年改为龙门村委会,此名一直沿用至今。龙门村位于上砂镇北部山区,距镇区7公里,区域面积6.5平方公里,下辖5个村民小组,现有433户,2471人口,村两委干部4人,现有耕地620亩,山地面积4191亩,2009年人平均纯收入3998元,村集体经济纯收入5.5万元。海……。 |
登峰(Dēngfēng)行政村,曾名旧厝斗。在普宁市区北20.6公里处。人口0.27万。清康熙二十五年(公元1686年),邱、林、刘等五姓移民从福建省莆田迁此定居。初时已有倒塌的旧屋,潮人称没有盖顶的房屋为厝斗,故称旧厝斗。1958年改今名。聚落呈块状分布。建筑多为三合土结构平房。有耕地6985亩,主种蕉柑、荔枝、芒果、杂果。有小学1所。村中飞凤山南岩远眺是普宁旧八景之一,现为南岩古寺玉佛国风景区……。 |
新中国成立初属溪桥乡,1958年成为大队时属溪桥大队,1962年溪桥分成五个大队,大宅自成大队,1984年又与溪桥、双湖、高埔、西山合称双湖乡,1986年分出称大宅村委会,1990年成立大宅管理区,1999年称大宅村委会,并一直沿用至今。大宅村:大宅村位于梅塘镇中部,人口有2525人,党员41名,“两委”干部5名,2007年村集体收入10万元,交通有安池公路通村而过,村民主要收入来源是种植业和外出……。 |
1958年至1983年属坪上人民公社、五星大队;1984年属凤江区公社五星乡政府;1966年文革期间由几个自然村合成一个五星大队;1986年改为五星村委会;1990年属坪上镇人民政府五星管理区办事处;1999年改为五星村委会,此名一直沿用至今。五星村位于坪上镇西南部,石内河畔,全村有251户,1165人,下辖3个自然村,耕田面积193亩,其中90%以上是山地。自然环境、气候适合种植农产品青梅,青梅……。 |
1958年~1983年为龙潭公社陂尾大队;1984年2月撤销生产大队设陂尾乡政府;1986年~1990年改为陂尾村民委员会;1990年~1999年改为龙潭镇陂尾管理区办事处;1999年改为陂尾村委会至,此名一直沿用至今。陂尾村位于龙潭镇中部,全村总户数688户,总人口2997人,全村耕地面积1178亩,山地面积5448亩,全村集体经济年收入2.7万元,人均纯收入3426元。……。 |
东桥园村位于揭阳市揭西县东园镇境内,北与月湄山相接,东跟古福村相近,西与赤岩村相连,南至联丰村。村域面积1.81平方公里。东桥园村2009年底有642户,2813人口。全村总人口中劳动力1602人,人均受教育年限为9年,小学文化20%,初中文化65%,高中文化15%。2009年底人均可支配收入约为4559元。村集体经济约21万元。……。 |
苗海村属革命老区村、纯农村、贫困村,深汕高速公路、葵和公路和规划县城南环二路横穿过村全境。全村现有953户,5384人;党员人数121人;小学一所,在校学生655人。村区域面积3.5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1607亩,其中水田面积1175亩、旱园面积432亩,山地面积1000亩,其中果地面积750亩。村主要以种植粮食、蔬菜、水果为主,部分村民靠外出打工增加收入。2009年,村集体经济收入22万元,农民……。 |
高美村是东港镇辖下一个行政村,分别由云埔、后旗、下楼、高美四个自然村组成,位于惠来县西南部,距县城36公里。东与新寮、渡头二村接壤,南与月湖村交界,西与陆丰市周仔村连接,西北与陆丰市华侨管区三区交界,北与东港中学、白坑村相连接。是东港镇中心区组成部分,距深汕出入口1公里。全村现有总人口2830人,总户数521户。总耕地面积1717亩,其中水田938亩,旱园779亩。农业以种植水稻、荔枝为主,村民经……。 |
1952年3月设迳口乡,属附城乡;1954年3月成立迳口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属附城乡;1956年成立劳动、创造两大高级农业社,属附城乡;1957年7月并入岔路高级农业社,1958年7月并入东方红人民公社,属鹏石生产营;1958年8月属附城乡;1958年10月设迳口生产大队,属附城人民公社;1961年12月分迳口、大圳基两个生产大队,属附城人民公社;1963年大圳基并入迳口生产大队,属附城人民公社;……。 |
刘氏始祖于从1516年从前锋庙前迁入;温氏贤公于1660年迁入;易氏始祖公于明末清初从新兴县东岗阙村迁入;吴姓始祖于1693年迁入;万氏宗贤公于康熙54年(1714年)从广东省郁南县连滩镇平山大码头村迁入;谭氏始祖贤公于清朝雍正六年(1723年)从腰古镇升平村委朗心村迁入;何氏始祖建龙公于1726年从云城迳口何尾迁入;谢氏始祖于1786年从前锋罗坪迁入;罗氏始祖于1802年从前锋罗坪迁入;莫氏族人……。 |
因当时四周群山环绕,山清水秀,陈姓始祖选择此宝地安居,在陈姓始祖晨起耕作时,眺望东方有一尖峰直插云霄,如盘古开天辟地,亦如雄鸡扑翼向东啼。始祖暗喜,此是吉利之象也,故名。1958年公社化设大队;1983年改云利乡;1986年实行镇辖村体制,改为云利村民委员会;1989年改为云利管理区;1999年改为云利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云利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