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盐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村(居) |
早年此地因黄河泥沙淤积而成,遍生芦苇,俗称柴尖头,宋姓族人迁此开荒定居,故称宋尖。1958年,建立宋尖大队、一心大队。1983年,体改时得名宋尖村村民委员会。2001年4月,将宋尖村委会与一心村委会调整设立新的宋尖村村民委员会。宋尖村:位于八滩镇以东2公里处。……。 |
莫姓族人在洋的湾处建庄故称莫湾。1971年2月,由原北坍大队分设莫湾大队。1977年,由莫湾大队分设农科大队。因县内重名,1981年,农科大队更名为北大队。1983年,体改时得名莫湾村村民委员会。2001年,坍北村与莫湾村合并为新的莫湾村村民委员会。莫湾村:位于北坍社区东北1公里处。……。 |
清朝年间,清兵在此安营扎寨养马而得名马营。1958年,建立马营大队。1972年由大众大队、马营大队部分生产队组建农科大队。1983年,体改时得名马营村村民委员会。马营村:位于五汛镇西北5公里处。……。 |
取胜利前进之意。1975年,由新坍大队分设胜利大队。1976年,由胜利大队分设前进大队,同年由蔡桥公社丰余、新沟、官尖、群众、前丰五个大队部分拆迁哀悼组建新丰大队。1983年,体改时得名前进村村民委员会。2001年,永胜村、陈场村三村合并为新的前进村村民委员会。前进村:位于北坍社区西南4公里处。……。 |
由于在灌溉渠的南边因此得名渠南。1958年,建立渠南大队。1983年,体改时得名渠南村村民委员会。2001年,十顷村与渠南村合并设立新的渠南村村民委员会。渠南村:位于北坍社区西南5公里处。……。 |
整个三洼村有三处低洼田,故名。1958年,建三洼大队。1983年,体改时得名三洼村村民委员会。三洼村:位于北坍社区西南2公里处。……。 |
因纪念万岗烈士在此牺牲所以把村部建在此,故名。1958年,建立万岗大队。1983年体改时得名万岗村村民委员会。万岗村……。 |
周姓居民到此开荒居住,搭建小舍(门开在侧面的称为舍),故称周舍。1958年,由扒头庄等自然村合并取名合兴大队。1981年,以境内周舍自然村更名周舍大队。1983年,体改时得名周舍村村民委员会。2001年,原周舍村和寿东村合并,设立新的周舍村村民委员会。周舍村……。 |
取土地肥沃之意。1966年,以跃进路为界,将徐洼大队一分为二,象征性取名旭日大队,将原良洼大队一分为二,取名东升大队。1983年,分别改称旭日村委会、东升村委会。2001年,两村合并为良洼村委会。良洼村:位于蔡桥镇东北5公里处。……。 |
1958年建队时,由新庄、南沙两村合并而成,以两村名字中各取一个字组成。1958年,建立新沙大队、徐滩大队。1983年,体改时得名。2001年,徐滩村与新沙村合并为新的新沙村村民委员会。新沙村:位于蔡桥镇西北4公里处。……。 |
明朝中期此地有一条名为大汛港的自然河道,后来村民在此落户兴庄,庄子以大汛港为名。1958年,建立一心大队、顺港大队、大汛大队。因县内重名,1981年,一心大队更名为樊刘大队。1983年,樊刘大队、顺港大队、大汛大队分别改称樊刘村、顺港村、大汛村。2001年,三村合并时得名。大汛港村:位于蔡桥镇以南3公里处。……。 |
此地原为荒野滩地,后倪姓族人迁此垦荒定居,遂成村庄,故名。1958年,建立合兴大队、冲南大队。因县内重名,1981年,合兴大队更名为倪滩大队。1983年,体改时得名倪滩村村民委员会。2001年,冲南村与倪滩村合并,设立新的倪滩村村民委员会。倪滩村:位于滨淮镇以西6公里处。……。 |
明清时期,一户陈姓人家,在一片荒滩圈地垦植,建筑土城,后家道没落,城墙倒塌,只剩一座城门。后人们在此建庄,即以城门命名。1958年,建立城门大队。1983年,体改时得名城门村村民委员会同年,由建东、临淮、条淮三村的部分组组建建西村村民委员会。2001年,建西村与城门村合并为新的城门村村民委员会。城门村:位于康庄社区以北2公里处。……。 |
梁姓族人在在此港附近定居建庄,后沿用为村名故称梁港。1958年,建立梁港大队。1983年,体改时得名梁港村村民委员会。梁港村:位于滨淮镇以西5公里处。……。 |
寓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人民当家做主,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系,故而取名建民。1958年,建立建民大队。1983年,体改时得名建民村村民委员会。建民村:位于滨淮镇西北6公里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