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市各地以“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活动为载体,深化法治乡村建设,不断健全“四治融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得到有效提升。经推荐申报、检查考评,决定命名海曙区集士港镇双银村等442个村(社区)为宁波市“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称号,北仑区霞浦街道通山村等9个四星级民主法治村(社区)通过动态管理复核,命名为宁波市“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称号。 |
黄坛镇班竹园村是黄坛水库移民村,1958年建造黄坛水库时,班竹园,班竹两个自然村村民一次性由山岙移到黄坛本村,经县府批准在滨溪路边征地30余亩作为村民住宅用地,从1995年开始建造至今,已有80%的村民居住在新村,其余的村民散居在黄坛各村.全村以胡姓为主,村以山林收入为主,全村总户数256户,总人口875人,村干部8人,党员17人,6个村名小组,山林面积4648余亩,田地509亩,另有分布于跃龙街……。 |
和平村位于宁海县大佳何镇区东北向1.5公里处,距宁海湾仅1公里距离,和平公路贯穿全村,交通便捷;村庄依山而建,背山面海,和平溪、石门溪沿村流淌、人居环境优美。该村由赖家、外郑、桥坑、伍家四个自然村组成,现有村民713户,总人口2087人,劳动力1332人,非农劳动力1092人,占劳动力总数的82%。耕地面积1054亩,山林面积6043亩,拥有海水养殖、花木、猕猴桃、神农架鸡养殖场等农业基地;工业发……。 |
原为下岙渔业村,薛岙自然村之一部分,村委会驻地在薛岙下岙,村民从事渔业命名,后改称下渔村。1983年由下渔大队改制为下渔行政村。下渔村位于象山港尾,强蛟镇的东南面,是一个比较拥有比较特殊经营方式的行政村,全村都是以渔业为生,村现有渔民708户,总人口达1888余人,有村民小组8个,共有33人。村三套班子配备齐全。0党员27名,0预备党员1名,入党积极分子2名。全村有园地80亩,林地1050亩,养殖……。 |
是薛岙自然村的一部分,位于薛岙上部即上岙,故命名。1961年建上岙大队,1981年更名薛上岙,1983年改建行政村。2006年全县行政村规模调整,由上农、上渔二村合并而成。驻地上农。薛上岙村……。 |
西店镇樟树村由樟树、樟渔两村组成,村域面积约3.13平方公里,全村共有1511户4020人,16个村民小组,村民代表41人。樟树村是镇政府驻地。该村交通便捷,资源丰富,耕地面积286亩,山林2637亩,海涂2850亩。樟树村是个工业强村,现有企业586家,去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1.2亿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达12478元。……。 |
滨海村于2006年成立,由皂坑、张家庄、竺家和邵家四个自然村组成,共有农户821户,人口2230人,外来人口约3000余人,村党支部下设法个党支部。村庄地理位置优越,依山傍海,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同三高速公路、甬台温铁路和甬临线三条长龙横盘南北,距宁波50公里,距宁海22公里,同三高速入口就设在滨海村。……。 |
宁海西店镇吉山村由原吉山与诗房二村合并而成,位于西店镇中部,东临象山港,西临甬临线,北临西店镇区,村域面积3.5平方公里,交通便捷,环境优美。是集工、农、渔三位于一体建设的村庄。全村共有864户,1870人。现有党员53人,设吉山村党总支,吉山、诗房两个支部。耕地面积906亩,山林面积4500亩,海域面积2327亩。全村现有企业51家,2009年工业总产值4.1亿元,集体经济收入250万元,人均收……。 |
村旁清溪中有一潭,称大清潭而得名。解放前属三省乡,1950年属里大乡,1951年属胜联乡,1956年属大里乡,1958年属深甽公社,1959年12月划属奉化县,1961年12月复归宁海县,建清潭大队,属大里公社,1983年属大里乡。1992年撤乡,建大里办事处,属大里办事处管辖。2006年3月20日,宁政函[2006]29号《宁海县人民政府关于深镇马岙等行政村规模调整的批复》批准由清潭村、上陈村、……。 |
大洋村后(东)有一形似山羊之高山,称大羊山,村名即称大羊前,后厌“羊”字不雅,谐音称大洋,并省“前”字。解放前属三省乡,1958年属深甽公社,1959年12月划属奉化县,1961年12月复归宁海县,建大洋大队,属马岙公社,1983年改行政村,属马岙乡。1992年撤乡,建马岙办事处,属马岙办事处管辖。2006年全县规模调整,根据宁政函[2006]37号《宁海县人民政府关于深镇大洋等行政村规模调整的批……。 |
据《孙氏宗谱》,元代,樟树孙安一解祖归田,游至该处,爱其幽谷之美,“遂折樟木四枝,插于夷址之间,祝曰:六月初一,植以樟木,若能蔚郁,甚堪筑室。其木果荣,遂挈子妇以居之,而名其地为夏樟”。1950年属长大乡,1951年属大蔡乡,1956年属长洋乡,1958年属深甽人民公社,1959年12月划属奉化县,1961年12月划归宁海县,建夏樟大队,1962年属大蔡公社,1983年改制为夏樟行政村。夏樟村……。 |
由下横山、上横山、孔家三个村各取一字而得名。解放前属三省乡,1951年属胜联乡,1956年属大里乡,1958年属深甽公社,1959年12月划属奉化县,1961年12月复归宁海县,孔横山大队,属大里公社,1983年属大里乡。1992年撤乡,建大里办事处,属大里办事处管辖。2006年全县规模调整,由下横山、上横山、孔家3个村合并为孔横山行政村,村委会驻地上横山。孔横山村共368户人家,常住人口1325……。 |
因下辖三个自然村都姓刘,故叫刘三村。2006年由桐树岙村、上洋头村和山下村刘三村合并,建立刘三行政村,属于梅林街道所辖,驻地桐树岙。刘三村……。 |
《周氏宗谱》载,周姓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由象山南田迁此,“自皂浦舟至梅林大路之旁,遂而家焉”,村名由此而得。1958年成立大路周大队,1983年建立大陆周行政村,隶属梅林镇,2003年属于梅林街道所辖,驻地大路周。大路周村……。 |
仇姓居住为主,《仇氏宗谱》记载,仇泰然自山东青州迁四明秦川,其孙仇渊于宋绍兴三十年(1160)任宁海县丞,后“退隐于七都南岙,即湖山始迁之祖也”。以姓名村,称仇家。2006年原来的仇家村和杏树二个自然村合并为一个行政村,属于梅林街道所辖,以仇、谢二姓为主。仇家村……。 |
梅湖村位于梅林街道西北侧,凫溪北岸,依山傍水,风景秀美。村前潺潺的凫溪水如碧玉带蜿蜒而过,村后是绵绵的青山似翠色的屏风,层层罗列。走入村中,绿树掩映,水泥村道路宽阔整洁,鳞次栉比的小洋楼坐落其间,好一派现代农村的新景象。{村史沿革} 上世纪50年代,正值国内大兴水利建设,凫溪流域开始兴建杨梅岭水库,位于水库上游的梅湖村进行了整体搬迁。一直到60年代,村民开始又陆续回迁,在凫溪北岸安居下来至今。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