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市各地以“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活动为载体,深化法治乡村建设,不断健全“四治融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得到有效提升。经推荐申报、检查考评,决定命名海曙区集士港镇双银村等442个村(社区)为宁波市“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称号,北仑区霞浦街道通山村等9个四星级民主法治村(社区)通过动态管理复核,命名为宁波市“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称号。 |
1961年从鹿山、杏树两村各划出一部分组成联合大队,建村后承袭大队名。1950年土改,1954年建立互助组,1961年从鹿山、杏树两村各划出一部分组成联合大队,1983年改行政村,称联合村,2005年前童顺利村并入联合村。联合村……。 |
村由官地、严家二村合并而成,故名。据2006年前童镇16号文件调整行政村规模合并的新村。官地严家村共有565户,人口1655人,其中劳动力1254人,耕地面积928亩,其中水田846亩,山林2277亩,党员60人,2006年村经济总收入1074万,人均收入5531元,村集体经济收入41万,主要来源为上级补助和发包收入。……。 |
村处鹿山西麓,以山名村。鹿山村为前童自然村之一部分,1950年土改,1954年建立互助组,1961年建立生产大队,1983年改行政村为鹿山村。鹿山村……。 |
以村在岵岫岭南面岭下,陈姓居住,岭称下陈,1951年改称岭南。据《岵岫岭南陈氏宗谱序》,南宋理宗甲寅年(1254),陈启乾自仙居迁此。村由岭南、东溪、响亭山于2006年,合并为新的岭南村。岭南村……。 |
联溪村位于黄坛镇政府东南,省道甬临线、同三高速公路穿村而过,古称溪头陈村。全村共有250户,722人,耕地面积295亩。目前村党支部、村委会、村经济合作社共有村干部9人,党员33人,村民代表32人。 近年来,我村在上级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按照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体系的要求,紧密结合农村实际,加强领导,大胆探索,勇于创新,注重实效,进一步打响廉政文化品牌,努力把廉政文化建设向……。 |
现下辖魏家、沙栋、后塘、塘下四自然村,沙栋原为沙栋和于家两村,合计五村,取村庄兴胜兴隆之意,故名五兴。1961年,沙栋村成立沙栋大队,后沈、塘下二村联合成立大队,名后塘大队。1968年合成五星大队,1971年沙栋大队复名,1981年后塘大队复名。1983年两村改建行政村。2006年行政村撤扩并,沙栋、后塘、魏家合并为五兴行政村。五兴村……。 |
宁海县黄坛镇新华村位于黄坛镇东南,同三高速公路旁,城松线穿村而过,交通便利,新华村是由三个小自然村行成的一个行政村,虽然村子不大,共188户人家,522人,但确实远近闻名的经济强村,文明新村。私营企业的发达带来了富裕的生活,几年前就被评为“小康村”,村里各项事业齐头并进,是镇里百姓眼里的示范村。新农村建设活动开展以来,在各级领导关怀下,由村领导班子带领,经过全村群众的努力,新华村在美化环境、发展生……。 |
黄坛镇杨家村位于宁海县城西部,距离县城7公里。全村有耕地592亩,山林6759亩;总户数556户,人口1636人,年人均收入9948元;村干部15名,党员72名,村民小组16组,村民代表50名;有残疾人27人,低保户13户,计25人,军烈属 44 户,计145 人。下辖5个自然村,分别为黄坛杨、西庄、新后山、平安山、岭丰。除黄坛杨自然村依靠出租厂房有点集体收入外,其他自然村都是经济空白村。本村辖区……。 |
中央山村是由单独的自然村构成的行政村,位于海拔500米的原双峰乡所在地榧坑村村口1500米处山坡上,有耕地200亩,茶场160亩。现有居民200户,人口600人左右。村民收入基本依靠务农跟外出务工。现居住在村内村民150左右以务农为生,大多数村民外出务工。村民年人均收入5600元。本村曾先后获得治安管理、县级文明、人民调解示范村等光荣荣誉和称号,本村党支部被评为五星级党支部。本村的特色产品有香榧、……。 |
在两峰夹峙之山谷中,一溪穿流其间,地势倾斜,多产榧树,因名榧坡,后称榧坑。原为双峰乡驻地,2006年榧东并入,成立新的榧坑行政村。榧坑村坐落我县西部山区,距县城约30公里,在白溪水库上游。榧坑村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村口有被宁波市列为重点文物保护的“万年桥”。村四周拥有较多百年以上古树名木,其中有一株1000年树龄的榧树之王。一条七里溪将该村分为榧坑和榧东两个自然村。全村共有农户421户,总人口13……。 |
黄坛镇里天河村属花园式村庄,地处白溪水库上游,是一个山青水秀,民风淳朴的偏僻山村,并由杨染、清水染、里大陈三个自然村组成,共315户,864人,其中党员45人、村民代表36人、外出创业务工人员有229人。里天河村有耕地271亩,山林11045亩,承担着水源地保护的涵养林建设任务。近年来,依靠森林资源优势,村两委会实施兴林富民工程,积极引导当地村民由传统的农田耕种为主向香榧等经济林规模种植转变,使经……。 |
永联村位于黄坛镇南面方向,离镇所在地约3公里路程。海拔一百米,四面环山,风景优美,地理环境相当优势。 永联村由四个自然村(下张,外王,犁岙,坑头)在二00六年上半年合并成一个永联行政村,三委所在地设立在原下张村。 永联村现有总户数:437户,人口1276人。耕地总面积714亩. 现村里大多数劳动力外出打工,经商,办厂,单个别劳动力在外省办厂收入也可观。[……。 |
因村内由一条盈馀河经过故名盈坑。明弘治年王姓自黄岩迁住盈余坑,后又有部分村民迁往下游,分成上下盈坑。清乾隆年间张姓自余姚迁住山下坪西北6公里里畈岭脚,清道光年间俞姓自马岙迁入红岩山腰。1961年分别成立上下王大队、里畈大队和红岩大队,1982年上下王大队改称上下盈坑大队,1983年分别建立行政村,2006年撤扩并后四自然村合并成盈坑村,驻地上盈坑。盈坑村地处黄坛镇西溪水库上游,由上盈坑、下盈坑、红……。 |
村北逐步尖海拔海拔783米,西望天台华顶山,清晰可见。《新昌逐步何氏宗谱》载,何伊(1150-1209),原居沃城(今属新昌县),因宋末世乱,潜迹山林,“举足微行,瞻行此山焉,乐而筑之,因名逐步云”。逐步之名起于此。解放前为新昌飞地。1958年成立大队,1983年改制为行政村。逐步村……。 |
弘杨村坐落于原双峰乡,比邻西溪水库,是双峰离黄坛最近的一个村,该村由横坑、应家坑、留五扇三个自然村合并组成,分成12个村民小组,共有594户人家,1720人,其中横坑300余户,应家坑和留五扇各100余户,村民代表37人。党员67人。弘杨村拥有丰富的山林资源,出产优质的毛竹,盛产各季竹笋,村属集体经济有茶山600余亩,每年给村里带来5万元收入。弘杨村积极响应新农村建设的号召,新农村建设各项目工作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