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境内有四条大路在此地交汇形成八个岔路口,故而得名。 [详细] |
元代此地为大集市,名武河集。元末明初当地居民在武河西岸建寺,寺中供奉铁筑大佛一尊,故又名铁佛寺。又说康熙年间建铁佛寺,建国后改铁佛寺公社为铁富公社,故而得名。 [详细] |
因东、西泇河在此交汇而得名,明永乐年间成村,清代为岔河集。 [详细] |
清康熙年间成村,因庄内住着周、井、户三姓人家,故称周井户庄,后陈姓迁入,成为大户,同时建有楼有舍,遂改为陈楼。 [详细] |
清初建村,邢姓始居,且在村北建炮楼一座,故称。 [详细] |
明末清初,戴庄住着戴姓三兄弟,由于辛勤劳作,在此繁衍生息,人口迅速增长,很快形成了村庄,故而得名戴庄。 [详细] |
有两种说法,一说为元朝间,梁氏在居住,有一家奴仆,是个车夫,因积劳成疾而故死在了庄西山上,梁家对忠于他车夫的死非常悲痛,为了纪念他就把小山子安葬在此山,山名叫车夫山,解放后改为车辐山。一说因庄西有座山,因山洪冲击,开成沟壑,状似车辐,故而得名。 [详细] |
因村东、南各有一条垄子,其形状如燕子,故得名燕子埠村,因驻地燕子埠村而得名。 [详细] |
曾经这里是一片泽国,百姓靠打鱼为生,湖泊中有一处高墩,渔民常在此晾网罩,得名罩墩。其后繁衍成村落,遂改称为赵墩。 [详细] |
三国时期关羽屯兵土山约三事,曹操率众豪杰在此地数次商议攻打关羽军机大事,并派使者张辽前往和谈,言和成功,后人将此地称议事堂,之后简称村名为议堂,因原驻地议堂而得名。 [详细] |
邳州位于江苏省最北部,是东陇海沿线和大运河沿岸的重要节点城市,面积2088平方公里,人口195万,是江苏省第二人口大县,辖21个镇、4个街道、2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个省级风景名胜区,497个行政村(居)。近年来,跃居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第36位、全国工业百强县第29位、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第33位,获评中国高质量发展十佳市、中国营商环境质量十佳市,三次上榜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邳州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境……[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