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溪,一颗璀璨的黔东明珠,地处玉屏侗族自治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西部开发东连桥头堡,素有“黔东咽喉”之称。辖14个村、4个居民社区,国土面积82平方公里,总人口5.85万人(流动人口2万人),民俗纯朴,侗乡历史文化悠久渊源,地位独特,资源丰富,气候宜人,是一片神奇古老的热土,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平溪,交通区位优势十分明显。株六复线、320国道、云南瑞丽至上海高速公路、“玉三”高速公路、玉铜高等级公路、玉江旅游专用公路穿境而过,镇内公路四通八达,实现了村村通公路,距铜仁大兴飞机场88公里,长江上游隽秀的舞阳河贯流全境,初步形成了水、陆、空立体交通格局。神奇的山,秀美的水,宜人的气候,孕育了平溪丰富的自然资源。电力富有,拥有22万伏变电线路覆盖全镇村村寨寨;水利电力资源、旅游资源丰富,侗乡钟鼓楼、风雨桥、万卷书岩与黄果树、梵净山、九龙洞、黔东南彬木河以及湖南张家界、南长城等国家名胜自然风景相邻相呼,八仙岩佛教名山屹立在秀美的舞阳河边,万卷书崖被舞阳河水环绕;沿岸有舞阳渔浦,白水洞瀑布等自然风光;矿产资源丰富,全镇境内已探明矿产资源40余种,其中储量较大的铅锌、石灰石、含钾页岩、硫铁矿等,已具开采条件。科教文卫事业方兴未艾。具有浓郁的多民族特色地方文化,侗家男女对歌一花独放;全镇拥有15所中小学校,17个医疗机构(点),人民群众的教育、健康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文化事业发展迅速,光缆通讯线路覆盖全镇,移动、联通、电信、铁通通讯质量优质,数字闭路电视已全面开通,村村已完成远程教育系统工程,全镇人民生活丰富多彩,开放文明。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巩固“治安模范镇”成果,全力打造“平安平溪”。镇辖区内各级各部门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认真落实组织机构,落实目标责任,落实考核奖惩,落实工作措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基本上形成了齐抓共管,群策群力、群防群治的工作格局,切实维护了社会治安稳定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为经济发展了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平溪镇党委、政府秉承“团结务实、勤政为民、拼搏奉献、争创一流”的平溪精神,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平的第一要务,紧紧团结、带领、依靠全镇各族人民,沿着“兴工、活商、强农”的发展思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扎实工作,艰苦奋斗,国民.。 |
新店乡位于玉屏侗族自治县西南部,总面积59.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004亩,东邻本县平溪镇,西连黔东南自治州镇远县羊坪镇,南接湖南省新晃县凉伞镇、黄雷乡,北与岑巩县大有乡相连。320国道、湘黔铁路、舞阳河穿境而过,地理条件得天独厚。全乡辖9个行政村66个村民组,总人口1.25万人,侗族人口占96%,是民族风情保存较为完好的侗族聚积之地。二十年来,在毛泽东思想、-理论和“-”重要思想的指导下,全乡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围绕改革和稳定的工作大局,团结一心,真抓实干,奋力拼搏,全乡各项事业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截止2004年12月底,我乡财政收入首次突破百万大关达110万元,全乡工农业总产值完成14154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达2475万元,工业总产值达1167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566元。第一、二、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为29.3%、43.6%、27.1%。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农民生活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粮食生产得到保障。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以提高。粮食总产量达3874吨,油菜籽产量325吨,生猪存栏8080头,牛存栏3993头,马存栏33匹,羊存栏3430只,鸡存栏9360只,鸭存栏3000只,水产品产量45吨,加大退耕还林还草力度,完成荒山造林4230亩,补植造林2000余亩,生态环境得以改善。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乡境内现已有银林公司、三湘硅业、红砖厂等工矿企业19家;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全乡村村通公路,组组通电,移动通信覆盖全境,6个村开通程控电话,新建、改扩大建水利工程47处,确保了农田灌溉的需要,90%以上的农户使用上了自来水和卫生井水;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事业得到长足发展,良种、良畜、良法大面积大范围推广,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均达99%,“两基”达标,全乡建有地面卫星接受器460多座,70%的农民群众可以收看电视,是省组第二批“文化先进乡”,农村初保和卫生服务体系健全;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农村基层组织健全,村民自治觉悟性明显提高。回首过去,我们为取得的成就感到光荣和自豪,展望未来,我们信心百倍。下步,我们将进一步营造良好招商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开发本乡独特的民俗资源,打造北侗文化旅游品牌,谱写侗乡新篇章。 |
朱家场镇位于县域北部,全镇辖18个行政村,全镇总面积为11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28公顷。总人口2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占98%。全镇平均海拔500M,雨量充沛,气候湿润,无霜期长,土地肥沃,是玉屏县重要产粮区。主要农产品有大米、花生、柿饼、油茶、犁、板栗、柑桔等。其中油茶久享盛誉,1958年-总理曾亲笔题词“油茶之乡”。境内重晶石、大理石、方解石藏量丰富,极具开采价值。境内建有牛羊两个专业市场,其中,以牛市闻名,知名度较高,系贵州省三大牛市之一,牛羊来源已扩大到云、贵、川等30多个县市,销售市场辐射到湖南、广东、广西、海南、浙江 、福建等20多个省市县。全镇共有学校19所,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全镇共有卫生院2所,设病床12张,有B超、心电图、X光机、多功能治疗仪、神灯、血红蛋白仪、双管显微镜等设备,每个村均有卫生室。实现“五个好”示范村8个,“双千”村4个。“双基”教育经国家、省、地、县检查验收达标,该镇1998年评为全省“集镇建设先进单位”。 |
田坪镇位于玉屏县东北部,与湖南新晃县毗邻。系一九九二年撤乡建镇时由原田坪、长岭、彰寨三乡组建而成。镇域面积152.4平方公里,耕地23918亩,非耕地41761亩,宜林荒山和牧草49878亩。森林覆盖率38.4%,人均森林面积2.52亩。 辖20个行政村,一个居委会,3万余人口。区位优越,交通便利,“田万”、“田新”、玉铜高等级公路纵横镇境,乡村公路交错畅达。田坪距湘黔铁路大龙站、新晃站分别为15km和11km,历来是周边省市物资集散地。有迷人的侗族大歌、傩戏等民间文化。镇地貌多为低山丘陵,海拔在400—600米之间,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物产丰富,资源密集。主要农产品有水稻、柿子、大板栗等20余种,经果林7840亩。境内硅石、重晶石、石灰石、电解石、硫铁矿等储量十分丰富。大小河流9条遍布镇境,尤以排坡河的水能蕴藏量较大,且两岸自然景观独特,极具旅游开发价值。城镇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罗家寨电站、田坪2.5KVA变电所供电充足,排坡河梯级电站开发之一的氽水洞电站已正常发电运行。随着11千伏变电站落户田坪,将为工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同时,邮政通讯方便快捷,商业金融、卫生、教育等公共服务体系完整。全镇民风淳朴,人民勤劳,是全县的“治安模范镇”。世纪之交,田坪镇党委政府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认真分析和审视镇情,确立了“打基础,活商贸,拉工业,调结构”的发展路子,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观,牢固树立优化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思想,以集镇建设为突破口,推动镇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2004年底,全镇财政收入完成434万元,国内生产总值完成14982万元,工业总产值5842万元,人均收入实现1918元,第一、二、三产业的比重调整至41.6%、39%、19.4%,田坪镇正已集镇为依托的非公有制经济圈正在形成;以冶炼、水电开发为先导的工业日趋发展壮大;崛起了以中药材种植、林果业、畜牧业、经济作物及产品加工为支撑的农业产业体系,镇域经济正朝着持续、快速、健康方向发展,逐步走向“商业调活,工业调强,农业调优”的轨道。 |
一、地理区位亚鱼乡位于玉屏侗族自治县东北角,地处东经109°06′至109°09′,北纬27°28′至27°32′。西北邻铜仁市的鱼塘乡、茶店镇,东北与万山特区高楼坪乡相连,南与本县田坪镇相邻。全乡总面积27平方公里。201省道(玉铜高等级公路)穿境而过,距玉屏县城42公里,距铜仁市26公里,距万山特区12公里。平均海拔在700米左右,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区,夏季气候凉爽,是人们避暑的胜地。二、自然资源1、人口与社会状况:2001年底,全乡总户数2044户,总人口8116人,少数民族人口6725人,占总人口的82.7%,劳动力个数4780人。全乡共有4个行政村,58个村民组,是玉屏县唯一的“三无”乡镇。2、土地资源:全乡总面积2703公顷,耕地面积1331公顷(田892公顷,土439公顷),人均耕地面积0.16公顷,非耕地面积1060公顷。3:水利资源:《人民日报》曾对亚鱼乡的水库有“母库坐阵、小库保驾、星罗棋布、长藤结瓜”的美称。境内主要有民主水库、幸福水库、打谷冲水库、绿坪水库、凉廷寨水库,另有河流3条、山塘7个,水域面积达140公顷。4、生态及旅游资源: 我乡年平均气温在15℃左右,森林覆盖率达48%,是贵州省森林覆盖最好的乡镇之一,由于海拔在700米以上,夏季非常凉爽,是人们旅游、度假、休闲、娱乐的好场所,据考察,在我乡瓮袍村境内发现地下溶洞——风洞,有待于开发利用,加上我乡水面宽阔,更适合发展养殖和水上游乐等,从而形成洞中探险、水上游玩、休闲避暑、观光农业的综合发展态势。5、绿茶资源:我乡属武陵山区,海拔高、气温低,是非常适合绿茶种植的最佳地区,目前我乡有茶场600余亩,开办茶叶加工厂一个,产品在全国各地均有销售。三、投资环境1、交通:210省道(玉铜高等级公路)连接着境内各行政村的乡村公路,2001年底,实现了组组通公路的目标。2、供电:亚鱼乡已全面进行了农电网改造,利用田坪变电站的电力资源优势,可以大力开办冶金工业和机电加工,与沿海地区相比,具有供电质量高、电价低的优势。3.供水:我乡现有提灌站4个,40%的村民组都安装了自来水,境内的山塘、水库分布比较集中,且离公路较近。4、邮政电信:目前全乡已开通程控电话56门,移动电话45部,中国联通网发射塔一座,乡内设有邮政所和移动通信代办点。5、教育、文化、卫生:全乡有小学4所、中学1所,适龄儿童入学率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