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天达梦地名网 > 云南省第二批省级森林乡村[17]

云南省第二批省级森林乡村[17]

  为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部署要求,持续推进森林乡村建设,省林草局组织开展了第二批省级森林乡村评价认定工作。按照《云南省省级森林乡村评价认定办法(试行)》有关规定,在县级林草主管部门推荐、州市级林草主管部门评审公示的基础上,经审查,省林草局评价认定了第二批省级森林乡村1015个。
  此地有一种粗沙石,磨刀较好,故名。1949年前属倘塘区;1950年至1952年属倘塘区磨石乡;1953年至1957年属龙潭公社磨石管理区;1958年至1960年属龙潭公社磨石管理区;1961年至1962年属龙潭区放马坪公社磨石管理区;1963年至1969年属龙潭区磨石公社;1970年至1983年属龙潭公社磨石大队;1984年至1987年属龙潭区陆泉乡;1988年至2000年属龙潭乡磨石村公所;20……。
  新村村位于龙海乡东北部,距乡政府驻地17千米,东至罗平县阿岗镇戈维村委会,西至核桃村委会,南至师宗县雄壁镇法召村委会,北至活水乡新台子村委会,村委会驻大新村。2014年统计大新村共986户,人口4238人,全村面积40.5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17300亩,山林面积25380亩,下辖:大新村、小新村、石字坡村、杨家坡村、刘家坡村、槽盆箐村、营脚下村7个村,7个村民小组。获奖情况:2003年至今先后……。
  芦山村位于小百户镇西部,距镇政府驻地12千米,东至小百户社区,南至炒铁村委会,西至昆明市宜良县九乡甸尾村委会,北至双官村委会,村委会驻小屯村。2014年统计全芦山村共543户,人口2121人,全村国土面积52.94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2037亩,山林面积73055亩,下辖:下大河沿村、上大河沿村、射乌村、梨树村、谢官庄村、杨梅山村、上宗所村、下宗所村、代家底村、小屯村、秧田河村、芦山村、四丘村1……。
  中坝村位于西北部,距镇政府驻地7.5千米,东至上坝村委会、兴仁村委会,西至双官堡村委会,南至小百户社区、芦山村委会,北至上坝村委会,村委会驻中坝村。2014年统计中坝村共583户,人口2252人,全村面积20.51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7960亩,山林面积9700亩;下辖:中坝村、下坝村、岳家庄村、庄子上村、所庄村5个村,6个村民小组。获奖情况:获镇党建农业生产、林业生产、办学等先进集体。地处亚热……。
  普乐村位于小百户镇南部,距镇政府驻地18千米,东至罗贡村委会,西至昆明市宜良县九乡小河村委会,南至大莫古镇,北与罗贡村委会相接,村委会驻普乐村。2014年统计普乐村共343户,人口1226人,全村面积44.39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1469亩,山林面积34000亩,下辖:普乐村、打鼓村2个村,5个村民小组。获奖情况:2015年云南省民族特色村寨建设示范点。地处亚热带,气候冬干夏湿,年均温度15℃,……。
  辖区内有大红土、小红土村。1949年属泸西县白水镇,1952年划归师宗县,设红土乡,属第三区;,1963年为红土小公社,属彩云区;1973年设红土大队,1984年设红土小乡,属彩云区;1987年12月设红土村公所;2000年改为红土村委会,属彩云镇至今。红土村……。
  原名“黑纳泥”,彝语“嘿”为水塘,“纳”为黑彝族,“泥”为牛,即水塘畔养牛多的黑彝族村庄。解放后简称为“黑那”。1949年前属梅山乡,1950年属束米甸乡,1958年属山坞管理区;1961年设黑那小管理区,属则黑中公社;1963年设黑那小公社,属龙庆区;1973年设黑那大队,属大同公社;1984年设黑那小乡,属大同区;1987年设黑那村公所,属大同乡;2000年6月设黑那村委会,属大同乡;2006……。
  1934年设山龙乡,属二区;1949年属二允乡,1950年属大堵乡;1952年设山龙乡,属一区;1956年属大堵乡,1959年设山龙管理区,属师宗公社;1963年改为山龙小公社,隶丹凤区;1973年改为山龙大队,属丹凤公社;1984年设山龙小乡,属丹凤区;1987年设山龙村公所,属丹凤镇;2013年属丹凤街道;2000年设山龙村委会,属丹凤镇,沿用至今。山龙村……。
  壮语“坝”为河口,“林”为水,意为在河口淌水旁的乡村小聚落。1949年属高良特区,1952年属建设乡,隶五区。1953年属坝林乡,隶五区。1958年设坝林管理区,隶高良公社。1963年设坝林小公社,隶高良区,1970年设坝林大队,隶高良公社。1984年设坝林小乡,隶高良区。1987年设坝林村公所,隶高良乡。2000年至今设坝林村委会,隶高良乡。坝林村……。
  辖区内有山乌果村,彝语原名“山坞戈”,“坞”为山坳,“戈”为白彝族,意即白彝族居住的山坳,清道光年间易“坞”为“乌”,易“戈”为“果”。1949年解放,解放前属双河乡;1959年设山乌果管理区,隶葵山公社;1961年设山乌果小管理区,隶葵山中公社;1963年设山乌果小公社,隶葵山区;1973年设山乌果大队,隶葵山公社;1984年设山乌果小乡,隶葵山区;1987年设山乌果村公所,隶葵山区;2000年……。
  原名“歇米甸”,彝语“歇”为树,“米”为地,“甸”为小坝子,意为有树有米的小坝子,后改为“束米甸”。1949年至1950年属梅山乡,1950年至1957年设束米甸乡,属第三区。1959年至1960年设阿梅者管理区,属幸福(则黑)公社,1961年至1962年设束米甸管理区,属则黑公社。1963年至1972年设束米甸小公社,属龙庆区。1973年至1983年设束米甸大队,属龙庆公社。1984年至1987……。
  1950年设五龙乡,属四区;1952年至1953年设新庄科乡,属四区;1954至1958年设五龙乡,属四区;1959至1960年设狗街管理区,属五龙公社;1961至1962年设新庄科管理区,属五龙公社;1963年设狗街小公社,属五龙区;1973至1979年设新庄科大队,属五龙公社;1984至1987年设狗街乡,属五龙区;1987年12月2日设新庄科村公所,属五龙乡;2000年6月设新庄科村民委员会……。
  驻地大独龙村,彝语原名“堵罗”,“堵”为龙潭,“罗”为虎,意即经常有虎出没龙潭边,清康熙年间演化为“独龙”。1943年设双合乡,1952年设马厂乡;1959年设大哨管理区,1962年设独笼小管理区,1972年设独龙大队;1984年设独龙办事处,隶属葵山区;1987年12月2日设独龙办事处,隶属雄壁镇;2000年设独龙村民委员隶属雄壁镇,沿用至今。独龙村……。
  1956年设丰岭乡,隶一区;1959年设丰岭管理区,隶师宗公社;1962年设长坡峰小管理区,隶丰岭中公社;1963年属丰岭小公社,隶丹凤区;1973年至1983年属丰岭大队,隶丹凤公社;1984年至1987年属丰岭乡,隶丹凤区;1987年属丰岭村公所,隶丹凤镇;2000年设丰岭村委会,隶丹凤镇;沿用至今。丰岭村……。
  彝语“坞”,为旷地,“白”为山,意指山脚旷地上。1949年隶属罗平县第六区淑基乡,1958年隶属阿尼格管理区,1961年隶属斗坞小管理区,隶属竹基公社;1963年划归师宗县设坞白小公社,隶属竹基公社;1984年改为坞白小乡,隶属竹基区,1987年改为坞白村公所,隶属竹基乡;2000年6月改为坞白村委会,隶属竹基乡;2009年撤乡设镇,隶属竹基镇,沿用至今。坞白村……。
更多资料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