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部署要求,持续推进森林乡村建设,省林草局组织开展了第二批省级森林乡村评价认定工作。按照《云南省省级森林乡村评价认定办法(试行)》有关规定,在县级林草主管部门推荐、州市级林草主管部门评审公示的基础上,经审查,省林草局评价认定了第二批省级森林乡村1015个。 |
驻地杨官田,明代杨姓带兵官在此屯田。1965年以前为杨官田管理区,1965-1983年为杨官田生产大队,1983-1986年为杨官田小乡,1986-2000年为杨官田办事处,2000年为杨官田村委会,2013年末成立杨官田社区。杨官田社区……。 |
“扯度”,彝语,“扯”意为谷子,“度”意为后面,全意为土司驻地后边的种谷之地。驻地扯度。1965年以前为扯度管理区,1965年-1983年为扯度生产大队,1983-1986年为扯度小乡,1986年-2000年为扯度办事处,2000年-2013年改为扯度村委会。2013年12月成立扯度社区居民委员,名称沿用至今。扯度社区……。 |
坐落于横箐梁子山坡上,松林茂密,溪水长流得名。1965年以前为松溪坡管理区,1965-1983年为松溪坡生产大队,1983-1986年为松溪坡小乡,1986-2000年为松溪坡行政村,2000年改为松溪坡村民委员会。松溪坡村……。 |
1949年前属虹桥镇;1950~1952年属城西区马房乡;1953~1957年属板桥七区马房乡;1958~1960年属板桥先锋公社马房管理区;1961~1962年属虹桥公社马房管理区;1963~1969年属板桥区马房公社;1970~1983年属板桥公社马房大队;1984~1987年属板桥区马房乡;1988~2002年属板桥镇马房办事处;2002年7月从板桥镇北部划出虹桥、马房行政村,设虹桥街道,下……。 |
虎头社区:西南面有一山丘,形似虎头,称虎头山,村居山麓,故名。1949年前属宗范乡;1950年-1952年属观云区宗范乡虎头村;1953年-1957年属一区宗范乡虎头村;1958年-1960年属和平公社虎头管理区;1961年-1963年属来宾区宗范公社虎头管理区;1964年-1969年属来区虎头公社;1970年-1983年属来宾公社虎头大队;1984年-1987年属来宾区虎头乡;1988年至200……。 |
盘龙社区:彝语原名勒者坝,后称牙戛。村处盘龙河岸,1938年建盘龙桥,故名盘龙。1949年前属观云乡;1950年属观云区为盘龙乡;1958年属和平公社为盘龙管理区;1961年属来宾区为盘龙公社盘龙管理区;1963年属来宾区为盘龙公社;1970年属来宾公社盘龙大队;1984年属来宾区盘龙乡;1988年至2000年属来宾镇盘龙办事处;2000年至2013年属来宾镇盘龙村委会,2014年1月撤镇设街道,……。 |
因明朝曾在此设百户所,位于千户所宣威关左侧。1949年前属宗范乡;1950~1957年属观云区左所乡;1958~1960年属和平公社左所管理区;1961~1969年属来宾区左所公社;1970~1983年属来宾公社左所大队;1984~1987年属来宾区左所乡;1988~2002年属来宾镇左所办事处;2002年至2013年属双龙街道,为左所村委会,2014年至2019年9月属双龙街道,为左所居民委员会……。 |
原为新华、新文两个管理区,1963年划小公社时两区合并,各取一字,故名。驻地新盛小区。1949年前属榕城镇;1950~1952年属城镇区新华乡;1953~1959年属榕城镇一区龙华乡;1960~1962年属榕城公社新华新文管理区;1963~1969年属榕城区新文公社;1970~1983年属榕城镇新文大队;1984~2002年属榕城镇新文办事处;2002年设新文社区居民委员会(属宛水街道),名称沿用……。 |
彝语,原为“洽达坡”,“洽”是弓箭,“达”是鹰,“坡”是人,意为猎鹰人居住的地方,汉语记为“洽大坡”,后简称为洽坡,故名。1949年前属西泽乡洽坡;1950年属西泽区列租乡;1958年属西泽公社河边管理区;1961年属龙潭区马街乡;1964年属榕城区列租公社;1970年属榕城公社洽坡大队;1984年属靖外区洽坡乡;1988年至2000年属靖外乡洽坡村公所;2000年设靖外乡洽坡村委会;2001年至……。 |
因境内的龙津沟片村。1949年前属板桥区宣化乡东屯扩大乡,1950年前板桥(四)区龙津乡,1953年属板桥(七)区龙津乡,1958年属先锋公社龙津管理区,1961年属板桥公社龙津管理区,1964年属板桥区龙津公社,1970年属板桥公社龙津大队,1984年属板桥区龙津乡,1988年属板桥镇龙津办事处,2000年设板桥镇龙津村委会,2014年至今属板桥街道,为龙津社区,名称沿用至今。龙津社区……。 |
彝语,原名阿都白嘎,地处阿都槽子顶部。阿都是彝族土官陆氏彝姓,白嘎指丫口,意为土官的丫口,故名。驻地何家村,故名。1949年前属宝山区备木乡;1950年至1957年属文兴区阿都乡;1958年至1965年属阿都公社阿都管理区;1966年至1969年属阿都区阿都小公社;1970年至1984年属阿都公社阿都大队;1985年至1987年属阿都区阿都乡;1988年至2000年属阿都乡阿都村公所;2000年设……。 |
因过去曾在此开采冶炼过银矿。驻地三官坟,故名。1949年前属宝山区备木乡;1950年至1957年属文兴区银厂乡;1958年至1965年属增坪公社银厂管理区;1966年至1969年属阿都区银厂小公社;1970年至1984年属阿都公社银厂大队;1985年至1987年属阿都区银厂乡;1988年至2000年属阿都乡银厂村公所;2000年设银厂村民委员(属阿都乡),名称沿用至今。银厂村……。 |
睦乐村:彝语目乐意思是竹子比较多的村子,后被记为睦乐。1950年属西泽区睦乐乡;1958年属西泽公社上、下睦乐管理区;1961年属西泽区马嘎公社上、下睦乐管理区;1963年属西泽区睦乐公社;1970年属西泽公社睦乐大队;1984年属西泽区睦乐乡;1988年至2000年属西泽乡睦乐村公所;2000年设睦乐村委会,名称沿用至今。睦乐村……。 |
戈平村:彝语音“戈”指白彝,“苴”(jū)指彝族祭祀之处,意思是这里是彝族举行祭祀活动的地方,因为地势分为上中下戈平。1950年属西泽区戈平乡;1958年属西泽公社戈平管理区;1961年属西泽区西泽公社戈平管理区;1963年属西泽区戈平公社;1970年属西泽公社戈平大队;1984年属西泽区戈平乡;1988年至2000属西泽乡戈平村公所;2000年设戈平村委会,名称沿用至今。戈平村……。 |
彝语,原名“姬摩者”,意为土官姬摩者家的住地,后称戈特。驻地河边,故名。1949年前属宝山区鹧鸡乡;1950年属宝山区戈特乡;1958年属普立公社戈特管理区;1961年属鹤谷公社戈特大队;1963年属普立区戈特公社;1970年属普立公社鹤谷大队;1984年属普立区戈特乡;1988年至2000年属普立乡戈特村公所;2000年设戈特村委会,名称沿用至今。戈特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