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河镇镇政府驻地位于该社区,社区遂借取镇名为名。1949年为两河镇场镇,1958年设两河大队属两河公社,1984年撤大队复村设两河村属两河乡,1992年属两河镇,2003年设两河社区居民委员会,属两河镇。 两河社区成立于2013年,三面环水,黄泥河、清水河绕场而过,地处叙永县南面,距县城13公里,辖区面积1.5平方公里。社区居民人口2686人,有8个居民小组,社区组织包括党支部、居民委员会、妇女、共青团、工会、老年协会等组织。拥有“两河桃片”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属叙永县城饮用水源保护区。 |
保丰村位于叙永县两河镇东部(距镇政府驻地约2公里),与天生桥村、社区相邻,321国道及省道均穿过境内,区域优势明显。全村总面积 7.8 平方公里,下辖9个村民组(1-9社),总人口779户2743 人,其中劳动力 1700人,现有党员55人,支部书记1人,预备党员1人,大专文化以上4人,小学及以下文化11人,65岁以上16人。耕地面积 2808 亩,以种植水稻、麦子、玉米、红薯为主,有林地2350亩,其中天然林1580亩,退耕还林770亩,森林覆盖率23%。全村基本实现了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话、通广播电视。保丰村环境清幽,民风淳朴,村内有国家级饮用水保护源一处,水质潋滟,潺潺不息,为我村村民提供了生命的源泉;“乡村四月闲人少,绿遍山原白满川”,村民勤劳善良,自强不息。我村山美、水美、人美,是打造最美乡村的理想标的。 |
两河镇镇国村由立新村、落林村、镇国村三个自然村合并而成,距县城15公里,距镇政府所在地2公里。全村辖区面积9.7平方公里,全村辖10个社,共1033户,3974人,其中少数民族86户,268人,占全村人数的6.6%。全村有耕地2795亩,其中水田1297亩,旱地1498亩;村小学一所,学生350人,全村硬化水泥路面12公里,村主要产业以种、养殖为主,主要农产品有玉米、红苕、绵竹等。 |
两河镇乐郎村位于两河镇西南方向,距离县城15公里,西与白腊乡、南与黄坭乡接壤,辖区面积22.7平方公里。全村地貌以喀斯特为主,地形呈“V”字形,地势南高北矮,最高处海拔1400余米,最矮处海拔300余米;全村位于清水河流域下游,是县一级水源保护区。全村辖15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共1124户4136人;村内少数民族以苗族为主,共132户528人,主要集中在一、二社,其余分散杂居,苗族人口占全村人口的13.7%。乐郎村是国家级建档立卡贫困村,2014年乐郎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14户847人,至2017年底乐郎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14户807人;在市县两级法院、两河镇党委政府的帮助扶持下,在村三委班子和全村人民的共同努力下,至2016年底全村实现200户770人脱贫,从而摘掉了乐郎村贫困村的帽子;乐郎村2017年无贫困户脱贫任务,属脱贫攻坚巩固提升年;2018年乐郎村预脱贫2户7人,未脱贫11户30人,至2018年3月底乐郎村贫困发生率0.9%。 |
两河镇河营村,辖区面积7.5平方公里,距县城25公里,距镇政府所在地12公里。全村辖4个社,共378户,1485人,劳动力680人,其中少数民族43户,183人,苗族人口数占全村人数的11%,苗族主要集居在河营村三四社,有39户、176人,其余散居杂居。全村有五保户10户12人,低保户73户122人,残疾人47人。全村有耕地1160亩,林地3516亩。有村卫生站一个;村小一所,学生140余人,村内有人饮水池6口,山坪塘4口,水渠9条12千米,均年久失修,有不同程度的渗水现象。村内公路约21公里,已硬化通村公路1条,长9公里,宽3.5米.全村无产业支撑,全靠种植玉米、水稻、马铃薯等农作物,除外出务工外,没有其他收入来源。 |
两河镇尖山村由张坝、尖山、还乡三个自然村合并而成,因两河最高峰大尖山而得名;辖区面积16平方公里,距县城约20公里,距乡政府所在地5.5公里。全村辖11个社,共893户,3230人,劳动力1753人,其中少数民族42户,112人,苗族人口数占全村人数的3%。全村有耕地4161亩,其中田地1283亩,土地2878亩,硬化通村公路24.05公里;村内社道约20公里,未硬化。东与天生桥村隔河相望,南与黄泥镇相邻,西起倒流河水库,北与保丰村相连;村内有两河最高山峰大尖山双乳峰,与对面伟人山遥遥相望,站在山顶,两河镇所有村落尽收眼底;可以看见远处叙永县新区一幢幢高楼,山上森林覆盖率达30%以上,常年流淌着几股清澈的山泉水,滋养着世代尖山村民,山下聚居着汉族和苗族,山脚下喀斯特地形地貌,形成了多个溶洞景观,叙威公路贯穿整个尖山村,黄泥河沿村流淌;有传说中神仙留下的川洞岩,以及落撒坝石莲花等多处人文景观;是一个有待开发的处女地。 |
两河镇鱼香坪村位于两河镇南方,全村辖14个社,有人口890户3445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85户716人。在联系领导、帮扶单位、镇党委政府、帮扶责任人、村社干部和群众共同努力下实现了108户412人脱贫,贫困村摘帽的脱贫目标。全村硬化公路25.5公里、建设易地搬迁小集中点8处、解决全村饮水难问题、新建提灌站一座、新建党群服务中心、卫生站提档升级、解决贫困户易地搬迁68户、C、D级危房改造18户、土地双挂钩集中点一处、农网升级改造28个台区、新建新型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5个。我村大力发展种植养殖产业,增加贫困户增收渠道。西山李子产业园就是我村贫困户致富增收园区之一,从2015年至今已种植李子800亩,还将计划发展1500亩连片李子、200亩冬桃,形成集观光、采摘一体的生态水果采摘园。 |
双狮村位于叙永县两河镇北大门,距叙永县城11公里,叙威公路横贯我村中心地带,黄坭河、清水河合并沿叙威公路直流永宁河,是叙永县城饮用水的源头。双狮村平均海拔650M,地形属喀斯特地貌,石灰石岩层,中性和酸性土壤结构。由原建制的丰岩、盖首、桐丰、落宝等四个村合并为双狮村,辖16个村民小组,全村有1278户,人口4778人(其中苗族人口1098人),设立党总支一个,设立片区党支部4个,党小组16个,现有党员112名,村干部9名(包括民兵连长、妇女主任、保健员、),社干部16名。全村耕地和林地面积广阔,农业资源丰富。辖区面积1931.13公顷,实有耕地面积3757亩(其中田面积1351亩,山地面积2406亩),森林面积3995亩,粮食总产量387万斤,人均占有粮450公斤,人均纯收入4500元。农业生产主要以玉米、水稻、小麦、黄豆、红苕、洋芋为主体,经济产业主要以生猪、竹子、甘蔗、干果、蔬菜、劳务输出等为主体。 |
两河镇关坝村由石关、兰坝两个自然村合并而成,辖区面积13.18平方公里,距县城24公里,距乡政府所在地10.5公里。全村辖7个社,共428户,1665人,劳动力996人,其中少数民族(苗族)88户,412人,占全村人数的24.74%。全村有耕地2553亩,其中田地483亩,土地2070亩;村小一所,学生106人。 |
天生桥村位于两河的东南方向约两公里,有13个村民小组。由原落界、金银、金华三个村合并而成。全村共1106户,4070人,有党员79人,劳动力1800人。村干部6人:其中村支书一人、村委主任一人、监委会主任一人、文书一人、计生专干一人、劳动保障员一人。土地资源有耕地面积4000亩,其中农作物(水稻500亩,玉米3300亩,杂物200亩)、产业情况:主要以农业为主,经济作物有竹产业500亩、核桃500亩、柿子200亩,可开发利用的有吊洞砂锅遗址,天生桥溶洞群等旅游资源。 |
两河镇太平山村黑洞、风岩洞景区,位于四川南部。叙永古称永宁,为川滇黔三省接合部,属乌蒙山区,山川雄秀,锁鈅滇霒,屏护宜(宾)泸(州)。黑洞、风岩洞景区北纬 28°,东经105° ;常年降水量为605 毫米,无霜期为340天/年;平均相对温度为18.2℃,属卡斯特地貌 ,洞内冬暖夏凉,舒适宜人。以环境为依托,景区可建休闲养生,体育文化运动娱乐项目,满足人们“休闲消费要求”景区所在地的太平山,是以过去有太平山寺庙得名,太平山村,由原来的四个小村合并而成(飞龙、网坝、大林、安足)。辖12个村民小组;全村874户、人口3352人,辖区面积为16.5平方公里,村公所所在地海拔高度526米,村内最高点大安林场林区海拔高度为1200米左右,相差600余米,由于海拔高差大,带来的是气候条件差异大,资源品种多,村党支部确立“支部引领、整村推进、脱贫攻坚、共奔小康”的战略决策,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增强造血功能为主线,努力促进产业发展农业增收,村民增收,实现如期脱贫,“紧跟两个一百年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