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团点名说地名 > 下水头乡各村社区历史沿革[2]

下水头乡各村社区历史沿革[2]

该村在清代属朔县辖。

1946年归朔县第四区管。

1951年4月划归平鲁县第七区。

1953年7月属辛按庄乡。

1958年10月属朔县下水头人民公社,1961年5月属平鲁县下木角人民公社,称生产大队。

1984年5月改为下木角乡白道沟村民委员会。

2020年属下水头乡,名称沿用至今。

该村在清代属朔州管。

1946年6月属朔四区管,1951年4月划归平鲁第七区,1953年7月属石洼乡。

1958年10月属朔县下水头人民公社,1962年5月属平鲁县只泥泉人民公社,称生产大队。

1984年5月改为只泥泉乡王家窑村民委员会。

2001年属下水头乡王家窑村民委员会,名称沿用至今。

该村在清代属朔县辖。

1946年6月为朔县第四区管。

1951年4月划归平鲁县第七区。

1953年7月属边庄乡。

1958年10月属朔县下水头人民公社,1961年5月属平鲁县下木角人民公社,称生产大队。

1984年5月改为下木角乡下木角村民委员会。

1988年平鲁县改为平鲁区,2020年12月称下水头乡下木角村民委员会,名称沿用至今。

该村在清代属朔州辖。

1946年6月为朔县第四区。

1951年4月划归平鲁县第七区。

1953年7月属只泥泉乡。

1958年10月属朔县下水头人民公社。

1962年5月属平鲁县只泥泉人民公社,称生产大队。

1984年5月改为只泥泉乡信虎辛窑村民委员会。

2001年属下水头乡信虎辛窑村民委员会,名称沿用至今。

该村在清代属朔县辖。

1946年6月归朔县第四区。

1951年4月划为平鲁县第七区辖。

1953年7月为边庄乡驻地。

1958年10月属朔县下水头人民公社,1961年5月属平鲁县下木角人民公社,称生产大队。

1984年5月改为下木角乡边庄村民委员会。

2020年12月称下水头乡边庄村民委员会,名称沿用至今。

该村在清代属朔县辖。

1946年6月归朔县第四区。

1951年4月划归平鲁县第七区。

1953年7月属边庄乡。

1958年10月属朔县下水头人民公社,1961年5月属平鲁县下木角人民公社,称生产大队。

1984年5月改为下木角乡白殿沟村民委员会。

2020年称下水头乡白殿沟村民委员会,名称沿用至今。

该村在清代属朔县辖。

1946年6月归朔县第四区。

1951年4月划归平鲁县第七区。

1953年7月属上井乡。

1958年10月属朔县下水头人民公社,1961年5月属平鲁县下木角人民公社,称生产大队。

1984年5月改为下木角乡打草坪村民委员会。

2020年称下水头乡打草坪村民委员会,名称沿用至今。

该村在清代为朔州辖,1946年6月归朔县第四区管,1951年4月划归平鲁县第七区,1953年7月属边庄乡,1958年属朔县下水头人民公社。

1961年5月属平鲁县下木角人民公社,称生产大队。

1984年5月改为下木角乡上木角村民委员会。

2020年称下水头乡上木角村民委员会,名称沿用至今。

该村在清代属朔州辖,1946年6月归朔县第四区管,1951年4月划归平鲁县第七区,1953年7月属边庄乡,1958年属朔县下水头人民公社,1961年5月属平鲁县下木角人民公社,称生产大队。

1984年5月改为下木角乡蒿沟村民委员会。

2020年改称下水头乡蒿沟村民委员会,名称沿用至今。

该村在清代属朔县辖。

1946年6月归朔县第四区管。

1951年4月划归平鲁县第七区。

1953年7月属辛按庄乡。

1958年10月属朔县下水头人民公社,1961年5月属平鲁县下木角人民公社,称生产大队。

1984年5月改为下木角乡黑土嘴村民委员会。

2020年改称下水头下过黑土嘴村民委员会,名称沿用至今。

该村在清代属朔州辖。

1946年6月归朔县第四区管。

1951年4月划归平鲁县第七区。

1953年7月属辛按庄乡。

1958年10月属朔县下水头人民公社,1961年5月属平鲁县下木角人民公社,称生产大队。

1984年5月改为下木角乡蒜畔沟村民委员会。

2020年改称下水头乡蒜畔沟村民委员会,名称沿用至今。

该村在清代属朔县所辖。

1946年6月归朔县第四区。

1951年4月划归平鲁县第七区。

1953年7月属辛按庄乡。

1958年10月属朔县下水头人民公社,1961年5月属平鲁县下木角人民公社,称生产大队。

1984年5月改为下木角乡富家坪村民委员会。

2020年称下水头乡富家坪村民委员会,名称沿用至今。

更多资料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