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团点名说地名 > 襄汾县古城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襄汾县古城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1973年原古城大队分为4个村,东街地处古城东边,故称东街。
1983年古城大队分为4个大队,西街村因位于大队西大街而得名。
1973年古城大队分为4个村,南街地处古城南边,故称南街。
原是太平县和襄陵县两县分界,名为界里,后成立人民公社后归古城镇公社,1973年原古城大队分为4个村,北街地处古城北边,故称北街。
明清年间,杜氏家族在此地居住,得名杜村。
京安,原名古关镇,相传明万历年间,万历皇帝派其叔父朱海先王爷查京安村吏部尚书李瑾谋反案,后经查实属诬陷,即写奏折送回京城,朱海先王爷年逾花甲,一路劳顿,偶染风寒一病而逝,于是就地安葬,为纪念皇叔,万历皇帝钦赐改“古关镇”为“京安村”。
因位于古太平县城周围东边,故名东关。
清朝皇帝驻京安巡查,西王入驻保驾人员,故得名西王。
西王村北一条沟,命名为北沟。
原晋国西北边疆,驻兵积草,存粮戍守,驻守边界将士后裔留此得名上北戌。
相传西汉末年,汉平帝为逃避王莽追杀,路过此地,被一老者相救,皇帝登基后,为感谢老者搭救之恩,派贾夏、朱祐将军到此地修建庙宇,为纪念二将军,就以二人姓氏“贾、朱”作为村名,得名贾朱。
明中后期看护墓地之处,后壮大成北姚庄,定为北姚。
常村,古称锦云乡,相传明朝中期此地多为常姓人居住,古称常村。
因早年邓姓人数居多,因而得名邓村。
相传,先有“福庆寺”后有“单家庄”,约公元1425年,关公后裔第四十三代子孙关志韶带领组人来此居住,随着关氏家族发展壮大,后将原单家庄改为关村。
更多资料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