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团点名说地名 > 石门县各乡镇街道地名由来

石门县各乡镇街道地名由来

  战国时期,湘北、湘西北、湘南都是楚国的重要经济和粮马来源地,司马迁在史记中称为“楚之栗”,北魏邮道元在《水经往》中记载的深口即为“三江口”。境域位于三江口下方澧水两岸,明朝将军杨珊奉诏征则湖南“蛮寇”。招抚澧中州县,常驻军于域地,向朝廷上报驻军位置时,杨珊引用“楚之粟”和“三江口”的典故,称此地为“楚江”,由此得名。 [详细]
  永兴街道由双溪、双桥2个建制村,杨二汊、新厂、永固、刘家坪4个居委会合并设立,总面积35平方千米,总人口4.3万人,办事处驻永固社区。……[详细]
  宝峰街道办事处成立于2016年1月29日,由原二都乡曹家棚社区、月亮社区、天供山社区、新坪社区、花山社区、竹园塔社区,新关镇七松社区、原楚江镇中渡社区、宝塔社区、双新社区、黄泥岗社区组成,共计11个社区。行政区域总面积60.58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54534.2亩,总人口43655人,其中农业人口21024人。辖区共有党员1346人,党总支11个、党支部67个。区位优越。宝峰街道位于石门县城南面,……[详细]
  明朝以都建制时,划为二都,故名。 [详细]
  境内有唐代古刹夹山寺,镇因寺得名。 [详细]
  相传北宋诗人、书法家黄庭坚受贬,“安置黔州,复移戎州”,路经此地,投宿花山寺,见花山下龙潭泉水清澈,乃题“蒙泉”二字,取“周易蒙卦象辞,山下出泉”之义,字大径尺有六寸,后人镌刻于碑,远近摹拓者甚多,“蒙泉”因此得名。 [详细]
  易家渡地处澧水河畔,这里地形平坦。易家渡集镇这里有一个渡口,古代叫翠津渡,由于是交通要道,这里形成了集市贸易的场所。后来因为这里居住着较多的易姓人家,故而改名为了易家渡,也就有了后来的易家渡镇。 [详细]
  以驻地新关得名。相传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在此渡水作战,古称将军渡。明初武德将军覃添顺见该地水险可凭,山峻可固,及设关戍,始名新关。 [详细]
  其名来历有两种说法:一说是清嘉庆年间,境地有两株高大的皂角树,故地以树名;另一说是南宋时期此处系土家族聚居的边远地区,为土司翠宏仁占据,因地理位置重要,设为重要关卡,土家语中,“皂角市”就是关卡的意思,故此得名。后简称为“皂市"。 [详细]
  古称仙阳,因地处澧水支流渫水之北,又名渫阳。后以《诗经》“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之意得名“维新”。 [详细]
  秦汉时期,常德为边郡。此地回龙寺东侧有杨、陈两姓人家建屋开设客栈,形成一条“街”。后各地商人云集,渐成集市,货畅物流且治安太平,人称“太平街”。 [详细]
  明初,武德将军覃添顺在此设隘戍守,称“磨岗隘”。因其东北隅距渫水岸边有一山岗,出产磨石。故又称“磨市”。 [详细]
  唐乾元二年(759年),诗人李白路经此地,为壶瓶南麓黄莲河的千丈飞瀑而惊叹,亦为壶瓶北麓洞口漫山桃花飘落面伤感,遂写下了“壶瓶飞瀑布,洞口落桃花”诗句,故有“壶瓶山”之称。壶瓶山镇因壶瓶山而得名。 [详细]
  古属五溪三蛮之地,明末清初,在现南北镇集镇西北部与湖北省交界处有一条小溪,溪边有一条通往湖北的要道和一棵横长的大柳树,离地不足一米,来往行人喜坐柳树上歇气乘凉,在小溪里喝水,而被取名懒板凳,后讹称南北墩,并由此而得名。 [详细]
  白云镇以境内的白云桥命名。 [详细]
更多资料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