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腰墩村和下腰墩村交接处,有一土墩。据记载是明代为军事设防所筑的信号台。后来人们将土墩以南称为“上腰墩”,故此而得名。 |
在上腰墩村和下腰墩村交接处。有一土墩,据记载是明代为军事设防所筑的信号台。后来人们将土墩以北称为“下腰墩”,故此得名。 |
当初建村时村中王姓人较多,故名。 |
因村域在大沙河以东范围,故此得名。 |
境内有兰新铁路头坝河车站,故此得名。 |
因境内有明代建筑遗迹“乐安堡”而得名。 |
据大约在明英宗年间,汪国公(汪南)之子汪老有率四子迁至武威城东25里处(即现在的河东乡汪家寨村),并修建寨子居住,故此得名。 |
本村有一条浇灌农田的河,名为五坝河,河堤上有一座用木料搭建的大桥,名为五桥。故此地得名五桥村。 |
明初,此地是朝廷封赐给镇守凉州的勋臣宋晟、吴允诚的禄田之地,故名。 |
此地是丝绸之路的途经之地,有七寨八驿之说,此地为七寨之一,又因达姓人较多,故称为达家寨村。 |
以所处位置而得名“新腰墩”。 |
2012年3月,为积极响应政府“下山入川”工程,原天祝县祁连乡岔山村124户、551人搬迁至凉州区河东乡境内黄羊河水管处和杂木河水管处农场,属移民安置点,并成立村民委员会,划分为3个村民小组,命名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