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乐社区位于金堂县东北部,距中江县兴隆镇6公里,东靠清河村,南靠三福村,西靠积善村及牛角村,北靠中江县兴隆镇5、6、7大队,幅员面积3.76公里,总人口5226人,其中非农人口2010人,所辖17个居民小组,其中非农小组2个,农业小组15个,总户数1512户,其中农业户928户。2010年人均纯收入6984元,有居民议事代表35人,社区共有8.5公里道路,现基本实现水泥硬化,平均3.5米宽,主导产业3、9组主要以种植反季节大棚蔬菜为主,15组以种植黑白花生为主,其他组以种植粮食为主。
|
福兴镇三合碑社区现有农户1221户,总人口4356人,辖23个居民小组,距在建的成德南高速赵家出口3公里,与德阳市兴隆镇为“一镇两市”地区。福兴镇按照做靓“金堂门户、成都窗口”的理念积极推进三合碑城乡统筹工作。一是实施土地综合整治建设新型社区。结合灾后重建,依托土地综合整治,通过市小城投资公司融资1.39亿元,规划建设农民集中居住区8.3万平方米,建场镇市政道路4.5公里,将集中农户756户2750人(现456户1736人自愿报名),工程计划今年7月份启动。目前已完成三合碑场镇2.1公里道路改建。二是实施集贸重镇建设。与德阳市兴隆镇达成共建商贸重镇的战略合作协议,沿龙泉山脉着力打造跨兴隆镇—三合碑社区—赵家镇,共约10平方公里,能容纳10万人居住的田园门户新城生活圈和川东北农副产品集散中心。三是发展都市生态农业。结合特色产业优势,按照“业主+集体经济组织+农户”的模式,打造有机食用菌生产基地和中国南瓜现代生态产业园区,发展密集型和集约型食用菌种植,建设集南瓜种植、生产、加工及营销为一体的体验式观光农业基地,让集中居住后的村民成为现代农业产业工人。 |
早前唐姓人家聚居于大堰塘附近,称唐湖沟,取其谐音“棠湖”,故名。1958年公社化时期,属于福兴公社二大队;1982年二大队改名为牛角大队;1984年撤销公社,属于福兴乡牛角大队;1992年撤销福兴乡和长乐乡,合置为福兴镇,二大队更名为牛角村,属福兴镇牛角村;2004年村级区划调整时未合村,仍属福兴镇牛角村至今。 2020年5月,改设棠湖社区。 棠湖社区:位于福兴镇以西,东与中江县兴隆镇相邻,西、北与园觉寺村相接,南与福乐社区、积善村接壤,麻柳河穿村而过,幅员面积3.92平方公里,辖14个村民小组,共1013户,3184人。 |
此处地形平坦且位于龙泉山脉以东。1958年公社化时期,属于福兴人民公社三大队、长乐人民公社七一大队,1982年三大队改名圆觉大队;1984年撤销人民公社,属于福兴乡园觉大队,长乐乡七一大队,1992年撤乡并镇,福兴乡长乐乡合并为福兴镇,圆觉大队改为圆觉村,七一大队改为七一村,为福兴镇圆觉村、七一村;2004年村级区划调整后为福兴镇圆觉寺村至今。 2020年5月,设立东坝社区。 东坝社区:位于福兴场镇西北方,东与棠湖社区相邻,南与赵家镇交界,西与三合碑社区相邻,北与德阳市凯洲新城相连;距离金堂县城25公里,距离淮州新城15公里,距离中江县城23公里;幅员面积4.32平方公里,人口4577人,辖27个村民小组。成德南高速、中金快速、兴石路、福兴大道穿境而过。 |
由原八田村和长堰村合并而成,为记住乡愁,体现村民对美好田园生活的向往,现在老村名中各取一字。1958年公社化时期,为福兴公社七大队及八大队;1982年七大队改为长堰大队,八大队改为八田大队;1984年撤销人民公社,为福兴乡八田大队及长堰大队;1992年撤乡并镇,为福兴镇八田村及长堰村;2004年村级区划调整后,为福兴镇三福村至今。 2020年5月设立田堰社区。 田堰社区:于2020年12月成立,由原三福村更名而来。辖36个村民小组,幅员面积7.12平方公里,清溪河、资水河穿村而过。 |
卧龙村与清河村,各取一字命名。1958年公社化时期,属于福兴公社18大队和11大队,文革时合并为福兴公社11大队;1982年11大队改名卧龙大队,1984年撤销人民公社,建乡,属于福兴乡卧龙大队;1992年10月撤乡并镇时,因卧龙庙,而改为卧龙村。 2004年村级区划调整时未与其他村合并,仍然称卧龙村至今。 2020年5月卧龙村与清河村合并为龙河社区。 龙河社区:于2020年6月成立,由原卧龙、清河等2村合并而成,幅员面积7.12平方公里;北与金龙镇良园村交界,南与福乐社区相连,西与中江县接壤,东与金福村相连,距福兴场镇2公里。辖37个居民小组,共有2273户,7016人。 |
一、基本情况 积善村幅员面积4.5平方公里,辖16个村民小组,现有人口1224户 ,4157人。全村耕地面积4600亩(其中水田:2057亩,旱地:2543 亩),林地220亩,集体建设用地645.2亩)。交通方面:距离福兴场镇2公里,距离县城30公里,各个组都拥有不同于其他组通往场镇的道路,目前已完成主道3公里的水泥硬化。水利设施方面:全村共有堰塘33口,270亩。常年务工人员2000余人,占到全村人数的近60%。 经济来源:依靠传统的种养殖业、外出务工为主要经济来源。 二、特色优势 1、交通便利。积善村距离场镇近,各个组都拥有不同于其他组通往场镇的道路,距离成德南高速近,福赵路从境内穿插而过。 2、积善村水田的地理优势一直使水稻制种公司对这片田地格外的青睐,多年来一直是各家制种公司的试种基地。 3、积善村6组、15组的蔬菜种植和5组的药材种植发展良好,积善村更是林业部门钦点的树苗育种基地. 4、积善村外出务工人数占到全村总人数的60%,大多数年轻人外出创业务工收入不比在家务农差,他们有知识、有经验、有见识,有属于他们的特殊关系群,通过鼓励他们回乡创业,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积极为家乡建设建言献策,和全村老百姓一起共建发展大业。 5、积善村的党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较高。“一户一票”产生村组干部和议事会成员代表着广大村民的声音和殷切希望。他们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有热情、有干劲、能力强,重团结,是一支规划化的服务性干部队伍。 |
一、地理位置
金堂县福兴镇双红村地处龙泉山脉以南,地形山、丘、坝皆有,
辖21个组,全村幅员5.29平方公里,距福兴场镇9公里,与东三溪镇黑风寨村交界,南与赵家镇三烈社区相连,西与赵家镇莲墩村交界北与福乐社区相连。双宏村距建设中的成德南高速公路福兴地区出口约3公里。
二、社会经济状况
双宏村现有21个村民小组,总户数1301户,总人口4262人,其中劳动力2558人,常年外出务工人员887人。全村有贫困户218户。全村耕地面积4864.2亩(其中水田1912亩,旱地2952.2亩)人均占有1.2亩。主要农作物为水稻、小麦、玉米、红苕等;经济作物以蔬菜、伏季水果为主;畜牧业以小家畜、家禽饲养为主。2011年,农民人均收入7000元。
三、基础设施现状
(一)水利状况。双宏村居九龙滩灌区尾端。农业用水,原双篱片区九龙滩电灌站供水,宏观片区3座小型提灌站,于清溪河中提水,现有沟渠20公里,提灌站5座(2座未用,3座小型设施陈旧)。2011年,九龙滩渠系三面光整治2.68公里,完成山坪塘塘埂加固工程9口蓄水池10口。 (二)道路交通状况。全村道路80公里,2011年完成水泥路面硬化6公里。其余为土路。
(三)电力、通信状况。21个村民小组基本通电、通电话。 (四)生活用水及排污、垃圾处理现状。村民生活用水主要自取地下水,污水处理主要分散排放,自然净化,生活垃圾均自行处理。 (五) 燃料状况。以柴、燃煤为主,另有沼气池286口,少量用电或液化气。 四、社会事业发展状况
全村有村级简陋广播室1个。
五、基层组织建设情况
党支部基情况:村党支部委员会由3人组成,共有党员77名;大专以上文化8人,高中文化5人,初中文化50人,初中以下文化14人。村委会基本情况:村委会由4人组成,分别成立有民事调解委员会、治安巡逻队、应急分队、计生协会、村民代表大会、民主监督小组、民主理财小组、村务公开领导和监督小组。
六、存在问题
1、基础设施
全村道路、水利基础设施条件差,共有村组泥路72公里,支沟毛渠共计32.32公里急需整治。
2产业发展
农户贫困、资金紧缺,无法形成规模发展。
|
此处位于福兴镇管辖,且紧邻金龙镇,村名取其“金”、“福”二字得名金福,故名。1958年公社化时期,属于福兴公社九大队和十大队,1982年九大队改名为龙桥大队,十大队改名为茅谷大队;1984年撤销人民公社,属于福兴乡的茅谷大队和龙桥大队,1992年撤乡并镇,福兴乡于长乐乡合并为福兴镇,茅谷大队改为茅谷村,龙桥大队改为龙桥村;2004年,村级区划调整时,由茅谷村和龙桥村两个村合并为金福村至今。 金福村位于福兴镇与金龙镇交界处,距福兴场镇6.5公里。地处丘陵地区,东与金龙镇良园村相邻、南与三福村交界、西与清河村相邻、北与卧龙村交界,幅员面积5.48平方公里, 辖25个农业组,总户数1435户,农业人口4746人,有耕地面积5089余亩。 |
长乐村基本情况 1.幅员面积:21094.4亩 耕地:7408.58亩 林地:5701.76亩 2.人口:4032人 3.户数:1356户 4.村图书阅览室:1处 5.人均收入:7100元 6.组数:29个 7.村民代表数:97人 8.村民议事会成员:65人 9.主导产业:西瓜、各类蔬菜、劳务输出等 |
福兴镇三王庙村地处龙泉山脉尾部,东临长乐村,西与栖贤乡三学寺村、石板村及梨花村交界,南和赵家镇的金山村接壤,北与中江县兴隆镇交界,属于典型的山区村,海拔890米,幅员面积13.75平方公里,辖37个农业组,总户数1217户,农业人口4279人。现有耕地面积7800亩,主要以南瓜、天府高山生态蔬菜为主。 |